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553篇 |
免费 | 8975篇 |
国内免费 | 616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128篇 |
儿科学 | 1545篇 |
妇产科学 | 2310篇 |
基础医学 | 12451篇 |
口腔科学 | 1958篇 |
临床医学 | 14150篇 |
内科学 | 16749篇 |
皮肤病学 | 897篇 |
神经病学 | 5720篇 |
特种医学 | 356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2篇 |
外科学 | 11420篇 |
综合类 | 14966篇 |
现状与发展 | 23篇 |
一般理论 | 20篇 |
预防医学 | 6155篇 |
眼科学 | 2895篇 |
药学 | 10801篇 |
56篇 | |
中国医学 | 4935篇 |
肿瘤学 | 890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43篇 |
2023年 | 1541篇 |
2022年 | 3820篇 |
2021年 | 4987篇 |
2020年 | 3610篇 |
2019年 | 3270篇 |
2018年 | 3562篇 |
2017年 | 2960篇 |
2016年 | 2888篇 |
2015年 | 4433篇 |
2014年 | 5623篇 |
2013年 | 5023篇 |
2012年 | 7535篇 |
2011年 | 8274篇 |
2010年 | 4984篇 |
2009年 | 3822篇 |
2008年 | 5273篇 |
2007年 | 5533篇 |
2006年 | 5408篇 |
2005年 | 5702篇 |
2004年 | 3833篇 |
2003年 | 3401篇 |
2002年 | 3007篇 |
2001年 | 2444篇 |
2000年 | 2653篇 |
1999年 | 2703篇 |
1998年 | 1580篇 |
1997年 | 1482篇 |
1996年 | 1312篇 |
1995年 | 1165篇 |
1994年 | 986篇 |
1993年 | 637篇 |
1992年 | 998篇 |
1991年 | 805篇 |
1990年 | 684篇 |
1989年 | 602篇 |
1988年 | 593篇 |
1987年 | 529篇 |
1986年 | 420篇 |
1985年 | 330篇 |
1984年 | 208篇 |
1983年 | 159篇 |
1982年 | 85篇 |
1981年 | 98篇 |
1980年 | 84篇 |
1979年 | 116篇 |
1978年 | 54篇 |
1977年 | 56篇 |
1975年 | 44篇 |
1974年 | 4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21.
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治疗的并于术中、术后出现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排除初次手术前已经出现骨折的患者,共纳入男5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68±19)岁(34~93岁),初次置换病因:股骨颈骨折6例;股骨头缺血坏死5例,强直性脊柱炎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初次置换时股骨假体固定方式:骨水泥固定5例,其余8例病人为生物型假体。假体周围骨折病因包括7例有明确外伤史(不慎跌伤或车祸)、6例为翻修术中骨折。根据Vancouver分型,AG型3例,AL型1例,B2型4例,B3型3例,C型2例。翻修时骨折固定方式:5例采用大粗隆再结合装置加钢缆固定,7例使用钢板钢缆固定,1例病人使用异体皮质骨板加钢丝固定。在各类分型中,2例C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使用钢板钢缆固定骨折端,其余11例股骨假体均不稳定,仅1例使用骨水泥重新固定初次置换假体,余10例使用全涂层假体。通过Harris评分对患髋进行功能评价,X线或CT观察骨折愈合。采用Mann-Whitney检验对比术前、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 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9±19)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4.5±1.1)月。Harris评分由术前13.0(4.0,25.0)提高至末次87.0(82.3,93.3)分,(Z =-4.34,P <0.05)。异体皮质骨板病例在末次随访时显示与宿主骨融合,所有病人末次随访均未见假体松动、脱位及感染。 结论根据不同分型选择相应的骨折复位与固定方式,钢板钢缆组合有效提高了稳定性;对于骨量不足病人可以考虑使用异体皮质骨固定以增加患者骨量。 相似文献
92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对腹部肿瘤供血动脉来源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经过腹部CT平扫或者超声检测显示腹部有肿瘤患者150例,使用16排多层螺旋CT进行容积扫描重新建立血管影像;成立两个诊断小组,分别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诊断资料包含MSCTA资料和CT断面图像,对照组诊断资料只有CT断面图像,记录两组诊断的结果并和患者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统计两组诊断的准确性。
结果以VR或MIP重建的方法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113例(75.33%)。MIP图像血管显示清晰,对比度较高,特别是对腹主动脉的分支第3、4级小血管显示能力强,主动脉3级分支的显示率为61.33%(92/150),4级分支的显示率为10.00%(15/150)。VR图像立体感较强,重叠血管显示较合适,能够任意旋转,腹主动脉3级分支的显示率是60.67%(91/150),4级分支的显示率是6.00%(9/150)。试验组对患者手术前的定位诊断准确性为92.67%(139/150),定性诊断准确性为93.33%(140/150);对照组对患者手术前的定位诊断准确性为72.00%(108/150),定性诊断准确性为90.00%(135/150),两组定位诊断准确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23,P<0.01),定性诊断准确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0,P=0.296)。
结论MSCTA可较好显现腹部肿瘤供血动脉,对腹腔来源不明肿瘤,MSCTA在术前诊断特别是定位诊断中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23.
目的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患者肝功能、血流量及门静脉压力影响。
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间河池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PHT患者9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保守治疗。检测观察组患者手术前肝动脉与门静脉的流量、内径、均速、谷速和峰速情况,同时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改变情况。
结果(1)对照组患者治疗前TBIL、ALT质量浓度分别为(54.28±23.04)mmol/L、(88.05±33.72)U/L,治疗后显著降低至(41.63±20.11)mmol/L、(67.92±35.73)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6、2.839,P=0.043、0.036),观察组治疗前PT、TBIL、ALB及ALT质量浓度分别为(19.83±2.80)s、(52.64±20.51)mmol/L、(25.06±4.15)g/L、(86.40±35.16)U/L,治疗后显著下降至(15.96±2.74)s、(28.78±11.30)mmol/L、(30.03±2.53)g/L、(41.37±24.39)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44、7.059、7.084、7.291,P=0.013、0.024、0.008、0.005)。(2)与术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门静脉流量及内径均显著降低(t=9.289、10.883,P=0.005、0.026),肝动脉流量、内径、均速、峰速和谷速显著上升(t=9.180、22.045、10.281、21.044、9.277,P=0.014、0.028、0.028、0.019、0.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观察组患者开腹后自由门静脉压为(29.09±1.37)mmHg,结扎脾动脉、脾脏切除后压力显著降低至(22.68±1.18)、(20.29±1.09)mmHg(t=24.561、10.308,P=0.035、0.042);断流后压力则显著升高至(23.39±1.20)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248,P=0.036)。
结论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可改善PHT患者肝功能,降低门静脉压力和血流量,增加肝动脉的血流量。 相似文献
924.
随着全结肠系膜切除(CME)及扩大淋巴结清扫(D3)理念在结肠癌手术中的推广,CME及D3淋巴结清扫上取得了良好的肿瘤学和手术结果,提高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CME手术与直肠癌术中直肠系膜全切除相似,是切除肿瘤引流区域的所有淋巴、血管和神经组织以及完整的肠系膜,腹膜和包围的筋膜。而D3淋巴结清扫也是基于相似的原则。但是,目前有证据表明CME和D3淋巴结清扫的预后获益受限于方法缺陷和一些潜在的混杂因素,需要大宗病例的前瞻随机对照临床实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25.
目的比较两种内镜下术式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9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各45例,A组接受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下胆囊切开术(LC)治疗,B组接受经皮经胆囊十二指肠乳头肌球囊扩张排石术治疗。数据采用SPSS 22.0进行分析,术中术后指标及实验室指标以(
±s)表示,并采用独立t检验;临床预后及术后并发症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B组术后近期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及远期结石复发率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CA19-9、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ALT、AST均较术前降低,术后1周B组上述指标低于A组(P<0.05)。
结论两种内镜下术式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相当,经皮经胆囊十二指肠乳头肌球囊扩张排石术的安全性更为理想,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926.
目的通过达芬奇机器人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残端癌,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安全性及优越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省肿瘤医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的9例宫颈残端癌(Ⅰb1~Ⅱa2期)住院患者分别接受机器人宫颈残端癌根治术(机器人组4例)与腹腔镜宫颈残端癌根治术(腹腔镜组5例)的相关临床资料。
结果机器人组与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51.3 ± 10.4)min、(150.3 ± 13.2)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8.5 ± 26.5)ml、(232.5 ± 18.5)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1.5 ± 0.8)d、(2.3 ± 0.5)d,术后拔除尿管时间分别为(8.5 ± 0.5)d、(14.6 ± 1.3)d,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分别为(4.8 ± 0.9)分、(6.4 ± 1.4)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1.4 ± 0.6)d、(2.6 ± 0.7)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4 ± 1.7)d、(15.2 ± 2.1)d;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所有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子宫颈残端癌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27.
目的探讨脱细胞基质生物补片与聚丙烯补片在腹股沟嵌顿疝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四川省人民医院60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采用脱细胞基质生物补片修补,对照组采用聚丙烯补片修补。对比分析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2组患者的复发率、手术切口感染、慢性疼痛、异物感等发生率情况。
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年,2组患者复发率、切口感染率、慢性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异物感发生率高于研究组,对照组的血清肿发生率低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脱细胞基质生物补片治疗腹股沟嵌顿疝可降低术后异物感发生率,但不会增加复发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28.
黄洁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2018,12(2):49-54
心脏移植免疫抑制治疗旨在预防或治疗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同时尽量减少不良反应。在全球范围内,IL-2受体拮抗剂已成为心脏移植最常用的免疫诱导剂。临床结果一致表明他克莫司抗排斥反应的作用至少等于或优于环孢素,但接受以两种CNI为基础的维持免疫抑制方案的心脏移植受者术后生存率无差异;快代谢基因型黄种人受者服用环孢素比他克莫司更易以较低剂量达到目标血药浓度。与硫唑嘌呤相比,吗替麦考酚酯可降低受者死亡率和移植心脏功能障碍发生率,并减缓移植心脏血管病的发生和进展。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西罗莫司和依维莫司已被用于合并肾功能不全或心脏移植物血管病的受者,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关于糖皮质激素撤除及减量的时机,目前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929.
930.
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推广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是近年探讨的热点,最终目的是改善患者预后并降低医疗成本。本文从围术期麻醉管理的角度重点综述国内外目前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管理中的临床应用进展,通过总结与麻醉相关的最佳循证医学证据,以期帮助改善现有临床认知、实践和决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