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632篇
  免费   20867篇
  国内免费   14564篇
耳鼻咽喉   2043篇
儿科学   2670篇
妇产科学   1903篇
基础医学   20812篇
口腔科学   3815篇
临床医学   26978篇
内科学   26628篇
皮肤病学   2350篇
神经病学   8998篇
特种医学   805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6篇
外科学   21489篇
综合类   45001篇
现状与发展   65篇
一般理论   11篇
预防医学   16899篇
眼科学   5219篇
药学   22899篇
  218篇
中国医学   15751篇
肿瘤学   16153篇
  2024年   593篇
  2023年   2902篇
  2022年   6197篇
  2021年   10431篇
  2020年   8173篇
  2019年   6245篇
  2018年   6919篇
  2017年   6802篇
  2016年   6419篇
  2015年   10168篇
  2014年   12505篇
  2013年   12389篇
  2012年   18034篇
  2011年   19582篇
  2010年   14025篇
  2009年   11735篇
  2008年   13482篇
  2007年   13051篇
  2006年   12386篇
  2005年   10897篇
  2004年   7569篇
  2003年   7095篇
  2002年   5900篇
  2001年   4553篇
  2000年   3850篇
  1999年   3295篇
  1998年   2021篇
  1997年   1885篇
  1996年   1488篇
  1995年   1372篇
  1994年   1095篇
  1993年   672篇
  1992年   784篇
  1991年   628篇
  1990年   574篇
  1989年   460篇
  1988年   417篇
  1987年   348篇
  1986年   281篇
  1985年   214篇
  1984年   102篇
  1983年   84篇
  1982年   51篇
  1981年   58篇
  1980年   35篇
  1979年   57篇
  1977年   21篇
  1976年   17篇
  1974年   23篇
  1973年   3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目的应用6σ理论对肿瘤标志物项目的分析性能进行评价,并初步确定各项目的质量目标。 方法收集本实验室2018年1至12月室内质控数据和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结果,以生物学变异导出的质量规范和国家室间质量评价标准作为允许总误差(TEa)计算6项肿瘤标志物的σ水平,并依据质量目标选择流程图和肿瘤标志物分析性能验证图评价肿瘤标志物的分析性能,进而为肿瘤标志物选择合适的质量目标。 结果应用不同层级的生物学变异导出的质量规范和国家室间质量评价标准,肿瘤标志物项目的σ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依据质量目标选择流程图:选择生物学变异导出的"适当的"质量规范作为CA125项目的质量目标,选择生物学变异导出的"最低的"质量规范作为t-PSA、CEA、AFP、CA199和CA153项目的质量目标。 结论6σ能够客观评价肿瘤标志物的分析性能,并为实验室质量目标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2.
123.
124.
125.
Resident and inflammatory macrophages are essential effectors of the innate immune system. These cells provide innate immune defenses and regulate tissue and organ homeostasis. In addition to their roles in diseases such as cancer, obesity and osteoarthritis, they play vital roles in tissue repair and disease rehabilitation. Macrophages and other inflammatory cells are recruited to tissue injury sites where they promote changes in the microenvironment. Among the inflammatory cell types, only macrophages have both pro-inflammatory(M1) and anti-inflammatory(M2) actions, and M2 macrophages have four subtypes. The co-action of M1 and M2 subtypes can create a favorable microenvironment, releasing cytokines for damaged tissue repair. In this review, we discuss the activation of macrophages and their roles in severe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We also describe 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macrophages in nerve tissue engineering treatment and highlight approaches for enhancing M2 cell-mediated nerve repair and regeneration.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探讨术前减轻黄疸对壶腹部癌患者行Whipple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7月45例在Whipple手术术前行减轻黄疸治疗的壶腹部癌患者(减轻黄疸组)的临床资料,与同期34例行Whipple手术术前未行减轻黄疸治疗的壶腹部癌患者(未减轻黄疸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减轻黄疸组患者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 0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轻黄疸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优于未减轻黄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轻黄疸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胰漏发生率和胆漏发生率少于未减轻黄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壶腹部癌患者行Whipple手术术前彻底减轻黄疸,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探讨营养风险与腹膜后肿瘤患者住院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外科新入院腹膜后肿瘤患者60例,采用营养风险筛查表评估患者营养风险,收集患者体质指数、围术期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住院天数、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首次进食时间。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不同患者住院时间,采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的60例腹膜后肿瘤患者中,40例患者(66.7%)术前存在营养风险,52例患者(86.7%)术后存在营养风险;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术前、术后营养风险 (术前P<0.001,术后P=0.043)、术前白蛋白 (P=0.019)、术后血红蛋白 (P=0.019)、术后白蛋白(P=0.025) 水平以及术后恶心呕吐 (P=0.001) 均会影响患者的住院时间;患者住院时间与围术期营养风险筛查工具评分、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具有相关性,且相关性强(r=0.759~0.770; 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营养风险是腹膜后肿瘤患者住院时间的重要预测因素(β=0.399)。结论 术前营养风险是腹膜后肿瘤患者住院时间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8.
目的分析2014-2018年黄山市淋病的流行特征,为全市的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黄山市2014—2018年的淋病数据、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8年黄山市累计报告淋病病例761例,年均发病率为11.09/10万,年均增长率为29.14%,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112.29,P<0.05)。淋病的人群分布中,男女报告病例数之比为13.63:1,男女发病率有统计学差异(χ^2=113.18,P<0.05);15~49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占85.94%,职业以农民最多,占44.81%;以屯溪区、歙县报告病例数较多,分别占37.45%、23.26%。结论2014—2018年黄山市淋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淋病防控形势严峻,需进一步完善各项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9.
脑部胶质瘤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脑肿瘤,具有复发率高、死亡率高以及治愈率低的特点。常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技术进行鉴别。随着成像技术和机器学习方法的不断发展,多模态影像智能分析技术已经逐步成为研究热点,在脑胶质瘤的病灶分割测量、肿瘤分级、预后生存周期预测和基因型辨别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介绍基于机器学习和多模态影像在脑胶质瘤临床辅助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30.
目的:分析慢传输型便秘对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影响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10年10月1日—2017年10月1日收治的1307例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其中无便秘组患者1128例,伴慢传输型便秘组179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患者109例,其中无便秘组92例,伴慢传输型便秘组17例。通过比较两组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发生瘘的级别等来分析慢传输型便秘对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影响;在伴慢传输便秘组中根据术后吻合口近和(或)远端肠壁是否存在神经节细胞减少(或缺失)分为两组,通过比较两组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瘘的级别等进一步从病理学方面研究慢传输型便秘对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影响。结果:伴慢传输型便秘组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9.50%,高于无便秘组8.16%(P0.05);但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时间(7.34±3.17)天,晚于无便秘组(6.08±2.55)天(P0.05);在179例伴慢传输型便秘组中,神经节细胞正常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7.89%,低于神经节细胞减少或缺失组12.31%(P0.05);且瘘的发生时间短于神经节细胞减少或缺失组[(6.12±3.29)天vs(8.71±4.36)]天(P0.05)。结论:慢传输型便秘增加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且延长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时间;慢传输型便秘增加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可能与结直肠切除范围不够,导致吻合口近和(或)远端肠壁存在神经节细胞的减少或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