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44篇
  免费   815篇
  国内免费   413篇
耳鼻咽喉   47篇
儿科学   67篇
妇产科学   121篇
基础医学   733篇
口腔科学   149篇
临床医学   1055篇
内科学   1116篇
皮肤病学   58篇
神经病学   302篇
特种医学   27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918篇
综合类   1595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604篇
眼科学   128篇
药学   887篇
  23篇
中国医学   562篇
肿瘤学   526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171篇
  2023年   202篇
  2022年   450篇
  2021年   544篇
  2020年   385篇
  2019年   295篇
  2018年   256篇
  2017年   312篇
  2016年   255篇
  2015年   375篇
  2014年   466篇
  2013年   434篇
  2012年   543篇
  2011年   575篇
  2010年   398篇
  2009年   410篇
  2008年   425篇
  2007年   421篇
  2006年   381篇
  2005年   320篇
  2004年   246篇
  2003年   235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4年   2篇
  196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36年   1篇
  19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宫颈癌发生的最主要诱发因素.预防性HPV疫苗是一种预防宫颈癌的新方法,其效果得到了多项临床试验的肯定.治疗性HPV疫苗的研发同样备受关注,目前治疗性疫苗的类型很多,但因其机制较复杂,大多仍处在实验阶段.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麻醉前应用新型抗胆碱药物长托宁(盐酸戊乙奎醚)对失血大鼠肠系膜微循环改变的影响。方法:4月龄SD大鼠14只,随机分为长托宁组和对照组(n均=7),分别于5%水合氯醛麻醉前腹腔注射长托宁和生理盐水(0.17ml/100g),麻醉30min后行颈总动脉插管及腹腔侧切口暴露肠系膜,放血前和放血至动脉压恒定于60mmHg时观测两组大鼠肠系膜微血管口径及血液流速,统计学分析比较组间微血管收缩率和微血流速度。结果:失血可致肠系膜微血管显著收缩,血流速度明显减慢,长托宁组大鼠微血管收缩率及血液流速减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醉前长托宁干预能有效改善大鼠失血性肠系膜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93.
目的构建含His标签的自噬相关蛋白4同源物B(ATG4B)重组质粒以得到His-ATG4B蛋白,初步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利用PCR技术从人乳腺文库中扩增出ATG4B基因的编码序列,插入p ET-28a(+)载体中得到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后转化Rossate菌,挑选小量诱导出的His-ATG4B菌液进行His-ATG4B蛋白的纯化,SDS-PAGE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is-ATG4B蛋白的纯化效果,GST pull-down技术对蛋白生物学功能进行鉴定。结果用PCR技术从人乳腺文库中扩增得到大小约1100 bp的目的片段,插入p ET-28a(+)载体中构建出His-ATG4B重组质粒,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均表明His-ATG4B质粒构建成功;转化Rossate菌并小量诱导,表达鉴定成功后纯化蛋白,得到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47 000的His-ATG4B蛋白,且SDS-PAGE检测蛋白纯化效果较好;GST pull-down实验证实His-ATG4B蛋白可以和LC3B蛋白在体外相互作用,生物学活性良好。结论本实验成功得到His-ATG4B蛋白,为研究ATG4B在自噬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4.
次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体系产生的氧自由基在体外能明显增加血中板膜微粘度,脂质过氧化代射产物丙二醛含量,血小板胞内游离钙浓度和血小板5-羟色胺的释放量。0.03u/ml的蛇毒抗栓酶明显抑制前二种效应,但促进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增加血小板胞内游离钙浓度,结果表明蛇毒抗栓酶对血小板膜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5.
国产特殊奶方治疗36例苯丙酮尿症患儿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6例经新生儿苯丙酮尿症(PKU)筛查阳性患儿在生后2个月内开始治疗,18例先由进口低苯丙氨酸奶方治疗后转用国产奶方治疗;另18例全程用国产"苯酮安"奶方治疗。结果显示国产奶方治疗后4天左右血苯丙氨酸(phe)浓度降至600μmol/L以下;于4.7±2.4岁(0.5~10岁)随访时,他们的体格发育正常,53.3%智商正常,提示国产奶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6.
目的对小儿日间手术模式和专科住院手术模式的卫生经济学进行评价,为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的优选和决策提供参照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间所有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单侧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日间手术患儿324例(日间组),专科住院手术患儿65例(专科组)。比较两种手术模式下的患儿一般资料、治疗指标、容错情况、术后需要留院处理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院内的感染等卫生效果指标;比较两种模式的HCAHPS优化星表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卫生经济学指标。统计分析两种模式的成本-效果:治疗效果权重W、治疗效果指数(EI)、成本-效果比(CER)。结果日间外科组和专科组在性别、区域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专科组年龄分布更广。日间组与专科组占用床位时间分别为(23.17±0.49)h和(112.06±19.75)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医疗费用分别为(3372±430)元和(6063±2104)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麻醉分级ASA比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组与专科组治疗EI分别为0.98和1.02,CER分别为3305和6184,日间组经济学效益较大。结论日间手术的成本-效果优于专科住院手术模式,患儿满意度和术后复发率与专科住院模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推荐符合日间手术指征的患儿采用该模式。  相似文献   
97.
目的 观察黄芪对实验性IgA肾病大鼠肾间质损害及肾组织核转录因子-KB(NF-k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芪防治IgA肾病肾小管问质损害的作用机制.方法 28只DD大鼠分为模型组、干预组、对照组3组.模型组和干预组复制IgA肾病模型,干预组给予黄芪颗粒剂口服,并以正常SD大鼠为对照组.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24h尿蛋白定量、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组织冰冻切片IgA免疫复合物沉积情况,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肾组织NF-kBp65,MCP-1表达的影响;半定量评分法计算病理积分以观察肾脏病理损害程度.结果 ①干预组大鼠的尿红细胞、尿蛋白、尿NAG酶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模型组大鼠肾组织NF-kB、MCP-1的表达与干预组、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干预组大鼠肾脏病理评分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黄芪能减轻模型组大鼠的尿红细胞数、尿蛋白和尿NAG酶活性;能减轻IgA肾病模型大鼠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其减轻肾小管间质损害作用可能与下调NF-kB,MCP-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8.
细胞复合型丝素支架材料修复兔桡骨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不同孔径的细胞复合型丝素支架材料体内成骨、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新西兰大耳白兔股骨大结节和股骨髁处抽取骨髓,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兔骨髓问充质干细胞(rabbi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接种到3种不同孔径的丝素材料上,再移植于兔桡骨骨缺损处.根据丝素材料孔径设立实验A组[RBMSCs/SF(silk fibroin,SF)-Ⅰ]、实验B组(RBMSCs/SF-Ⅱ)、实验C组(RBMSCs/SF-Ⅲ).术后分别于2、4、8、12周大体观察、X线检查及组织形态学观察了解体内成骨、骨缺损修复及材料降解情况.另外设立二对照组,D组为缺损处仅植入丝素支架,E组为缺损处无植入物.结果 术后各组兔子均存活,无植入物毒性反应及排斥反应,材料体积不同程度降解减小,降解速度SF-Ⅰ<SF-Ⅱ<SF-Ⅲ.RBMSCs/SF-Ⅱ组比其他组在缺损种植处有更多的新骨形成,移植物的血管化任此B组也更好,缺损被较满意治愈.D、E二组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明显差于细胞型丝素支架.结论 RBMSCs/SF-Ⅱ作为细胞复合型丝素支架材料表现最佳.细胞复合型丝素支架材料有望用于临床骨缺损的治疗.  相似文献   
99.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