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0050篇 |
免费 | 9928篇 |
国内免费 | 553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83篇 |
儿科学 | 1653篇 |
妇产科学 | 522篇 |
基础医学 | 6769篇 |
口腔科学 | 2171篇 |
临床医学 | 12521篇 |
内科学 | 9107篇 |
皮肤病学 | 1000篇 |
神经病学 | 2173篇 |
特种医学 | 376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8866篇 |
综合类 | 26923篇 |
现状与发展 | 22篇 |
一般理论 | 1篇 |
预防医学 | 11843篇 |
眼科学 | 1272篇 |
药学 | 11811篇 |
117篇 | |
中国医学 | 9417篇 |
肿瘤学 | 46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21篇 |
2023年 | 1238篇 |
2022年 | 3184篇 |
2021年 | 4152篇 |
2020年 | 3412篇 |
2019年 | 2134篇 |
2018年 | 2240篇 |
2017年 | 2787篇 |
2016年 | 2210篇 |
2015年 | 4167篇 |
2014年 | 5335篇 |
2013年 | 6333篇 |
2012年 | 9125篇 |
2011年 | 9525篇 |
2010年 | 8527篇 |
2009年 | 7572篇 |
2008年 | 7905篇 |
2007年 | 7465篇 |
2006年 | 6586篇 |
2005年 | 5448篇 |
2004年 | 3759篇 |
2003年 | 3148篇 |
2002年 | 2457篇 |
2001年 | 2199篇 |
2000年 | 1627篇 |
1999年 | 680篇 |
1998年 | 272篇 |
1997年 | 245篇 |
1996年 | 195篇 |
1995年 | 160篇 |
1994年 | 153篇 |
1993年 | 73篇 |
1992年 | 49篇 |
1991年 | 55篇 |
1990年 | 48篇 |
1989年 | 56篇 |
1988年 | 48篇 |
1987年 | 49篇 |
1986年 | 36篇 |
1985年 | 43篇 |
1984年 | 25篇 |
1983年 | 23篇 |
1982年 | 18篇 |
1980年 | 16篇 |
1979年 | 27篇 |
1976年 | 16篇 |
1975年 | 14篇 |
1974年 | 12篇 |
1972年 | 14篇 |
1968年 | 1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目的回顾分析近10年PVR B级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与玻璃体病变的关系.方法对429例(435只眼)PVR B级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施行巩膜扣带术治疗,其中41只眼术后复发(9.43%),分析术后复发与玻璃体病变的关系.结果术前玻璃体正常组与浓缩组的复发率(3.19%与12.33%)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组与条索牵引组间的复发率(3.19%与14.29%)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正常组与总体组的复发率(3.19%与9.43%)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无玻璃体后脱离组与玻璃体后脱离组间的复发率(5.56%与12.90%)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视网膜脱离术前各种玻璃体的情况在视网膜脱离复发时均有不同程度地加重.结论PVR B级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前玻璃体病变和玻璃体后脱离对术后复发影响明显.重视玻璃体-视网膜界面动态变化,可进一步提高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皮肤试验抑制指数(Skin Test Inhibition Index,STII)是评价抗组胺药疗效的一个药效学指标,本试验以阿伐斯汀为例应用STII方法评价抗组胺药阿伐斯汀的起效时间。方法选择27例花粉症病人,分为阿伐斯汀组(24例)和安慰剂组(3例),并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30、90min后观察受试者的过敏原皮试反应,计算STII值,并将STII达到10的时间定为起效时间。结果安慰剂组前后过敏原皮试风团无显著差异,而阿伐斯汀组30、90min后,STII值分别为22.2、237.7。故可初步认为阿伐斯汀的起效时间小于30min。结论 STII可做为评价抗组胺药起效时间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调查军人家属及女兵的下尿路症状发病情况。方法在某部及其下属的3个团的家属及部分女兵进行体检的同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布里斯托女性下尿路症状调查问卷,问卷由被调查者独立填写,个别不能独立完成问卷的被调查者,由调查员对其进行解释,再由其完成。结果 91人完整回答了问卷,其中尿频、尿急、膀胱疼痛、夜尿、压力性尿失禁、排尿时需要用力、捧尿延迟、排尿中断、排尿力量发生变化和感觉总是不能完全排空膀胱的患病率分别是:9.9%、58.2%、37.4%、24.2%、34.1%、22%、28.6%、31.9%、16.5%和53.8%。夜尿对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结论 军人家属及部分女兵中下尿路症状很常见,48岁以上家属基本都存在这种或那种下尿路症状。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评价椎弓根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对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患者行髓核摘除、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病变节段分别为L3~4、L4~5和L5S1。结果 75例患者随访8~50个月,平均14.5个月。本组4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神经根牵拉症状,2例术后感染,椎体间植骨融合72例,不融合3例。所有病情均获不同程度缓解,无其他远期并发症出现。结论 椎弓根内固定加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除解除椎间盘源性疼痛外,尚能提供椎间的牢固性,促进椎体间植骨融合,恢复椎体永久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CMV UL14 0基因在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的多态性及其与致病性的关系。方法 对 4 0株HCMV临床低传代分离株进行UL14 0基因全序列的PCR扩增 ,对 12株进行了测序及结果分析。结果 4 0株HCMV UL14 0基因PCR扩增均阳性。测序的 12株HCMV UL14 0开放阅读框架 (ORF)均在Toledo株UL14 0 ORF的第 174位核苷酸处 ,插入一个胞嘧啶核苷酸C ,造成移码突变。与Toledo株相比 ,临床分离株新增了ScAMP磷酸化SPS和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CKP两种重要功能位点 ,且其所位于的氨基酸位点可能是UL14 0蛋白的蛋白质作用位点。结论 临床分离株UL14 0基因的ORF较Toledo株多出 2 31个核苷酸 ,故两者的核苷酸及其编码产物氨基酸序列明显不同。临床分离株存在SPS及CKP两种新的重要功能位点 ,可能在HCMV UL14 0编码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7.
压力性尿失禁初始发病时间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初始发病时间进行探讨,以便采取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00年12月-2003年2月期间就诊的全部408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病例的初始发病时间做回顾性分析。结果:初始发病在分娩后12个月内者为166例,占40.69%,初始发病在更年期或绝经后2年者为115例,占28.19%。结论:分娩后12个月内及更年期或绝经后2年为患者初始发病比较集中的两个时期,应加强这两个时期的妇女保健。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绝经后高胆固醇血症妇女经戊炔雌三醇补充治疗后血中脂蛋白、瘦素 (leptin)及性激素水平的改变。方法 :选择 4 6例绝经后高胆固醇血症的妇女 ,给予戊炔雌三醇 2mg,1次 / 2周 ,甲羟孕酮 (安宫黄体酮 ) 2mg ,1次 /隔日治疗。于治疗后 3个月、6个月测定空腹血中胆固醇、瘦素及性激素的值 ,并在治疗后 12个月、18个月、2 4个月、30个月、36个月继续监测胆固醇水平。结果 :治疗后 3个月、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 ,血中高密度脂蛋白 (HDL C)显著升高 ,低密度脂蛋白 (LDL C)显著下降 ,总胆固醇 (TC)有所降低 ,但差异无显著性 ;体重及体重指数略有降低 ,差异无显著性 ,Lep tin水平治疗后稍有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 ;促卵泡生成激素 (FSH)和黄体生成素 (LH)均有明显下降 (P <0 .0 1)。治疗后18~ 36个月HDL C、LDL C、TC均处于基本稳定的水平 ,而甘油三脂 (TG)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基本无变化。结论 :戊炔雌三醇补充治疗对于具有高胆固醇血症的绝经妇女血清脂蛋白水平具有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110.
目的 制备人原发性胆囊癌单克隆抗体,对其特异性进行研究.方法 以胆囊癌细胞系SGC-996免疫Balb/c小鼠,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获得稳定分泌抗SGC-996单克隆抗体的阳性杂交瘤细胞.结果 杂交瘤细胞符合融合细胞核型特点,有较强的成瘤性.抗体亚类为IgG1.相对应的抗原主要表达在胞质和胞核中,分子量约为67kD抗体对胆囊癌有较强的免疫反应,其他癌组织、癌旁组织及间质、正常胆囊上皮和成纤维细胞均呈阴性.结论 建立一株杂交瘤细胞系,能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该抗体具有较高特异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