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61篇
  免费   4737篇
  国内免费   2873篇
耳鼻咽喉   1079篇
儿科学   792篇
妇产科学   327篇
基础医学   3183篇
口腔科学   929篇
临床医学   5626篇
内科学   4238篇
皮肤病学   509篇
神经病学   1117篇
特种医学   2150篇
外科学   3888篇
综合类   12700篇
现状与发展   10篇
预防医学   4847篇
眼科学   526篇
药学   5516篇
  66篇
中国医学   4891篇
肿瘤学   2577篇
  2024年   272篇
  2023年   672篇
  2022年   1609篇
  2021年   2017篇
  2020年   1736篇
  2019年   1007篇
  2018年   1012篇
  2017年   1421篇
  2016年   1026篇
  2015年   1887篇
  2014年   2412篇
  2013年   3033篇
  2012年   4414篇
  2011年   4667篇
  2010年   4042篇
  2009年   3573篇
  2008年   3792篇
  2007年   3531篇
  2006年   3020篇
  2005年   2319篇
  2004年   1813篇
  2003年   1536篇
  2002年   1197篇
  2001年   1071篇
  2000年   750篇
  1999年   350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5篇
  1973年   5篇
  1971年   5篇
  1969年   6篇
  196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癫(癎)患者先兆症状的发生比例、临床表现,为正确诊断治疗癫(癎)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1028例癫(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癫(癎)患者的先兆发生率、临床表现、脑电图和神经影像学结果.比较伴或不伴先兆的部分性发作癫(癎)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脑电图、神经影像学的差异以及腹部先兆在颞叶内外侧癫(癎)出现比例的差异.结果 部分性癫(癎)725例,484例(66.8 % )出现先兆;全面性发作者303例,无一例患者出现先兆.64例患者出现2种或2种以上的先兆表现;14例出现持续性先兆的癫(癎)患者.1028例患者中脑电图异常547例(53.2 % ),影像学异常217例(21.1 % ).484例有先兆症状的患者中286例脑电图异常(59.1 % ),126例(26.0 % )影像学异常.伴或不伴先兆的部分性发作癫(癎)患者的首次发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部先兆在颞叶内外侧癫(癎)出现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0.877,P<0.01).结论 癫(癎)患者先兆症状多样,分析先兆症状对于癫(癎)分型、病灶定位以及合理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与餐后低氧的关系.方法51例COPD急性加重期后的患者连续监测就餐前后SpO2,同时记录饮食情况并换算为各营养素的量.结果营养不良组COPD患者餐后SpO2低于餐前,降低幅度超过3%(P<0.05),进餐时间相对延长,营养物质摄入减少.SpO2变化与单位体质量总热量的摄入呈负相关(P<0.05).结论重度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可能与患者进餐后发生的缺氧、低氧血症有关,在营养支持中应考虑采取适当措施干预就餐引起的相关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PTEN及Bcl-2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宝民  孙光  畅继武  韩瑞发  王文成  马腾骧 《天津医药》2006,34(12):844-845,I0004
目的:探讨PTEN及Bcl-2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亲和素-生物素-霉复合物(SP)方法检测4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7例正常黏膜组织中PTEN及Bcl-2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的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1)G1、G2、G3肿瘤PTE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7%、80.4%、73.3%,浸润性肿瘤和表浅性肿瘤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4%和93.8%,说明PTEN表达阳性率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2)G。、G2、G3肿瘤Bcl-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4.2%、57.14%、66.67%,浸润性肿瘤和表浅性肿瘤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9.3%和43.8%,说明Bcl-2表达阳性率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3)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和临床分期进展,PTEN蛋白阳性率呈下降,Bcl-2表达呈增高趋势,二者表达呈负相关关系。结论:PTEN的抑癌作用可能与Bcl-2有关.二者的异常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同时检测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主要交通干道机动车尾气污染状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重庆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状况,为研究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测定重庆市主要交通干道空气中铅含量、苯并(a)芘[B(a)P]浓度、总悬浮颗粒、PM10、PM2.5和PM1浓度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重庆市各主要交通干道尾气污染物浓度均超过国家环境卫生标准.结论:该市应采取措施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5.
树枝状静脉移植在手部创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手掌严重碾挫伤应用血管移植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对12例手掌碾挫伤伴血管损伤的患者,采用树枝状浅表静脉倒转后多级移植修复缺损的手掌动脉,同时对缺损皮肤一期行植皮或皮瓣修复。结果术后12例创面全部Ⅰ期愈合,手指血循环好。术后随访3~22个月,手功能评定: 优5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75%。手掌恢复了良好的外形和功能,能完成手指的捏、握、对掌和对指功能。结论对严重的手掌毁损伤,利用树枝状静脉移植修复缺损的血管,能获得较好的手功能和外形。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隐裂牙综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老年人隐裂牙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4例隐裂牙进行综合治疗,1年后随访观察。结果:114颗隐裂牙中,根管治疗全冠修复的有效率为92.86%,充填治疗组有效率为87.5%。结论:综合治疗可以保留牙体组织并恢复咬合力,是老年人隐裂牙治疗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稳定性核素测定大鼠小肠蛋白质合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稳定性核素([L-^15N]亮氨酸)测定大鼠小肠蛋白质合成率的方法。方法:分别测定静脉注射相同剂量[L-^15N]亮氨酸不同时相的大鼠小肠^15N丰度及不同剂量[L-^15N]亮氨酸同一时相的大鼠小肠^15N丰度。结果:大鼠小肠游离氨基酸池中^15N核素丰度在注射后0.5h内呈线性上升并达高峰,维持4h后缓慢下降,小肠蛋白质中的^15N丰度0.5h至12h基本维持不变;随着注射剂量的增加,大鼠小肠蛋白质分数合成率(FSR)亦增加,当[L-^15N]亮氨酸剂量在1.0mmol/kg以上,FSR并不随施加[L15N]亮氨酸剂量的加大而增加。结论:在进行大鼠小肠蛋白质合成率测定时,一次性静脉注射的测量最佳时限为0.5h,剂量为1.0mmol/kg。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脾泻肝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给予白术芍药散加味,对照组40例给予丙咪嗪合替加色罗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并于3-6个月后观察2组病例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5%,总有效率为85%,6个月内复发率为20%,对照组则分别为32.5%、72.5%、55.56%,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补脾泻肝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优于丙咪嗪合替加色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利用过氧化氢的氧化作用参与抗原抗体反应,使细胞的膜通透性增强,利于荧光标记抗体染液渗入,从而更快速、广泛地接触抗原,更有效的抗原抗体的嵌合交联。新技术的应用,增强了染色效果,缩短了实验时间,简化了操作,提高了阳性检出率,使实验准确性提高,为临床确诊、疗效观察及预后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This report describes the use of photolysis and ozonolysis as a means of achieving complete cleavage of the pyridinium ring of (iso)desmosine in crosslinked elastin peptides. Although photolysis leads to the opening of the ring with concomitant formation of lysine, the peptide chains remain attached. Subsequent ozonolysis is able to completely achieve the cleavage of the rest of the ring skeleton, thus leading to the separation of the peptide chains. Formation of new amino acids, i.e. α-aminoadipic and glutamic acids, is emphasized. Localization of these amino acids within the released peptides should be of help in structural investigations on the crosslinking zones involving either isodesmosine or desmosine. However, other amino acids such as tyrosine and phenylalanine are sensitive to this procedure and side reactions occur which are responsible for peptide bond cleavage with the formation of breakdown produ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