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17篇
  免费   886篇
  国内免费   621篇
耳鼻咽喉   187篇
儿科学   71篇
妇产科学   73篇
基础医学   918篇
口腔科学   102篇
临床医学   1066篇
内科学   1085篇
皮肤病学   96篇
神经病学   409篇
特种医学   365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781篇
综合类   1492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495篇
眼科学   142篇
药学   852篇
  12篇
中国医学   506篇
肿瘤学   664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280篇
  2021年   461篇
  2020年   332篇
  2019年   279篇
  2018年   294篇
  2017年   298篇
  2016年   253篇
  2015年   439篇
  2014年   493篇
  2013年   405篇
  2012年   550篇
  2011年   692篇
  2010年   461篇
  2009年   326篇
  2008年   445篇
  2007年   377篇
  2006年   420篇
  2005年   401篇
  2004年   244篇
  2003年   284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咽喉部患儿全身麻醉术后适宜的禁食时间,促进患儿术后恢复.方法 将102例择期咽喉部全麻手术患儿(3~14岁)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在患儿意识清醒且吞咽功能恢复的前提下2h后开始进食,先饮少量凉开水,如无误吸现象可进纯奶油冰洪淋或流质;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即患儿麻醉清醒6h后开始进食.比较两组患儿术后6h、24h疼痛、恶心、呕吐、口渴、饥饿等不适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术后6h疼痛、恶心、口渴、饥饿不适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早期进食能有效缓解咽喉部患儿全麻术后的不适症状,有利于患儿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新生儿后尿道瓣膜症临床特点和经尿道电切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11年间14例新生儿后尿道瓣膜症患儿资料。年龄3~21d,平均14d。产前检查发现肾积水5例,输尿管扩张4例。入院后即刻导尿,纠正水电失衡并控制感染后,采用11F或8F小儿电切镜和钩状电极在12点处切开12例,8F小儿膀胱镜和BUGBEE电极12点切开2例。术后继续导尿3周。结果导尿1~2周后,患儿感染和水电失衡均可控制。本组患儿全部为Young分型Ⅰ型,瓣膜组织较厚。手术顺利,术后排尿情况改善,肾功能恢复正常。但随访观察发现部分患儿肾积水和膀胱输尿管反流持续存在。结论产前检查的普及使后尿道瓣膜症的确诊时间提前,经尿道电切治疗是新生儿后尿道瓣膜症的最佳选择。术前术后的引流可以减少肾功能损害,且需要长期随访以了解上尿路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993.
Cao XS  Wang YC  Xu L  Yang CB  Wang B  Geng J  Gao Y  Wu YH  Wang XY  Zhang S  Sun XQ 《Military medicine》2012,177(2):163-168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performed for the first time to assess the prevalence of visual symptoms and G-induced loss of consciousness (G-LOC) due to +Gz exposure in the Chinese Air Force (CAF) to det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current G tolerance training. Responses were received from 594 individuals. Among them, 302 reported at least one episode of some sort of symptoms related to +Gz, including 110 (18.5%) with visual blurring, 231 (38.9%) with greyout, 111 (18.7%) with blackout, and 49 (8.2%) with G-LOC. Incidences were most common in aircrew with 250-1,000 flying hours (53.6%) and were more prevalent in those with fewer on type flying hours (p < 0.001). The most common situation was reported between +5 and 5.9 Gz. The results indicate a fairly high prevalence of visual symptoms and G-LOC among Chinese Air Force aircrew. There remains considerable scope for +Gz education, particularly in the early centrifuge training and selection of rational physical exercises.  相似文献   
994.
背景:针对肿瘤破坏导致的椎体骨折,进而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单纯的放疗作用微小。近年来125I放射粒子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原发或继发肿瘤并取得良好效果。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可效恢复椎体高度,重建脊柱稳定性,缓解疼痛症状。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骨水泥注入联合125I放射粒子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联合125I放射粒子治疗的3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治疗前均有顽固性背痛,CT提示有椎体骨质破坏。采用目测类比评分、WHO疼痛缓解标准、功能障碍指数来评估治疗后临床症状转归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测量病椎高度变化。随访时间为治疗后1 d、1个月及6个月。 结果与结论:30例患者治疗过程顺利,治疗后24 h疼痛缓解,无神经损伤及压迫症状。治疗后目测类比评分、疼痛缓解情况、功能障碍指数、椎体高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 0.05)。治疗后随访1个月及6个月,目测类比评分、功能障碍指数、椎体高度变化与治疗后24 h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骨水泥向椎间隙、前纵韧带下渗漏各2例无临床症状。提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骨水泥注入联合125I放射粒子治疗脊柱转移瘤,能迅速缓解肿瘤所致的疼痛,有效恢复病椎高度,并发症少,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5.
背景:羟基磷灰石/凝胶纳米新型复合物具备与天然骨相同的机械强度,但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与成骨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目的:探索羟基磷灰石/凝胶纳米复合物在兔颅骨缺损中的修复效果。方法:建立兔颅顶骨洞型骨缺损模型,缺损区植入羟基磷灰石/凝胶新型复合物,空白缺损设为阴性对照,自体颅骨设为阳性对照。于植入后4,8,12周通过X射线片与CT观察分析骨缺损修复状况。结果与结论:X 射线片观察显示,植入后8周,大鼠自体颅骨修复区与周围正常的骨组织形态类似;羟基磷灰石/凝胶纳米复合物修复区中央位置骨质致密,形态接近正常骨组织,边缘略显模糊,植入后12周,羟基磷灰石/凝胶纳米复合物与骨缺损边缘更加模糊,复合物中心呈不连贯状态,空白缺损组可观察到明显的规则的透射阴影。植入后12周 CT 检测显示,羟基磷灰石/凝胶新型复合物缺损边缘部分紧密融合,与周围的正常骨组织结合为一体。结果说明,羟基磷灰石/凝胶新型仿生复合物在兔颅骨缺损中可取得较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建立培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方法,并评价其基本特点、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及安全性。方法使用抗CD3单克隆抗体、rhIL-2及rhIFN-γ刺激PBMC细胞,使其在体外大量扩增,利用流式细胞术、体外杀伤实验及荷人卵巢癌小鼠模型检测CIK细胞的特点及抗肿瘤活性;并检测CIK细胞中外源性因子污染情况及其急性毒性作用。结果体外培养21 d后,CIK细胞总数可达1010以上,其主要成分为CD3+CD8+T细胞及CD3+CD56+NKT细胞,CIK细胞在体外对Ho8910、A549、K562及HepG2细胞均有较高的杀伤活性,并对荷瘤小鼠具有治疗作用。同时在CIK细胞中未检测到外源性病原体污染。结论 CIK细胞在体内外均具有较高的抗肿瘤活性且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通过比较单纯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乙丁型肝炎病毒(HBV HDV)重叠感染的患者血清中 ALT、HBV DNA及 HBV 血清学标志(HBVM)等的异同,了解 HBV HDV 重叠感染特点,初步探讨 HDV 的致病机理。方法对95例 HBV HDV 重叠感染的患者生物化学指标、肝炎病毒标志物等作统计分析,以100例单纯 HBV 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结果在95例重叠感染者中,慢性乙型肝炎发生率最高,占66.32%,肝硬化次之。按 HBV DNA 载量分类,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重叠感染组 ALT 异常率与 HBV DNA 呈正相关(r =0.90,P <0.05)。重叠感染组以 HBeAg 阴性模式为主(P <0.05),按HBsAg>250 IU/mL 统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按 HBsAg>250 IU/mL 且 HBeAg >1 S/CO 统计时,单纯 HBV 组高于重叠感染组(P <0.05)。HBcAb-IgM 阳性率在重叠感染组中明显高于单纯 HBV 感染(P <0.05)。结论乙、丁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在慢性 HBV 中的发生率高。随着 HBV 病毒 DNA 数量的增加,肝功能的异常率也增高,HDV 感染能抑制 HBeAg 表达,重叠感染组中 HBcAb-IgM 阳性率高,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加重反复有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研究热打击对培养人骨骼肌细胞(HSKMC)通透性、细胞骨架及细胞周期影响.方法 流式细胞仪钙离子内流检测热打击对HSKMC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法检测热打击对HSKMC细胞骨架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热打击对HSKMC细胞周期改变.结果 给予培养人HSKMC细胞不同温度梯度热打击1h后,43℃热打击组钙离子流式检测的中位数为91.63,37℃对照组中位数为22.98.同对照组相比,随着热打击程度加强,显微镜高倍镜下可见骨骼肌细胞骨架逐渐出现变粗、变短、出现明显的应力纤维.骨骼肌细胞在热打击情况下,各组G0/G1期DNA含量在44.13~62.98之间,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当细胞离开热打击环境后培养18 h前G0/G1期DN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培养第18小时恢复才同对照组基本相同.结论 热打击的情况下造成细胞钙离子内流效应,导致细胞内钙超载.可改变HSKMC骨架结构,使骨架失去正常的网状有序排列结构,间隙增大.细胞周期出现阻滞,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  相似文献   
999.
目的了解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体验,以期为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的方法,对2012年1-10月在石家庄市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血液病科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0例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存在怀疑否认、悲伤绝望、自悲自怜、焦虑恐惧、被动依赖、心理应激、期待不安、内疚惭愧、心理飞跃等心理体验。结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医疗、疾病相关信息及情感等方面的支持,以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利用meta分析观察补肾类中药复方制剂治疗少弱精子症的疗效。方法:全面检索国内1999年1月~2009年12月中医药治疗少弱精子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Revman软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发表偏倚评估和敏感性分析。结果:7篇文献纳入本项研究,累计病例621例。与西药相比,补肾类中药治疗少弱精子症的有效率和患者的妊娠率均显著提高。结论:补肾类中药在治疗少弱精子症中疗效确切,是治疗少弱精子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