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770篇
  免费   11413篇
  国内免费   7709篇
耳鼻咽喉   1202篇
儿科学   1824篇
妇产科学   841篇
基础医学   8540篇
口腔科学   1955篇
临床医学   14789篇
内科学   11579篇
皮肤病学   1195篇
神经病学   3398篇
特种医学   45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10081篇
综合类   31273篇
现状与发展   27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13121篇
眼科学   1961篇
药学   14605篇
  163篇
中国医学   11559篇
肿瘤学   6165篇
  2024年   435篇
  2023年   1354篇
  2022年   3529篇
  2021年   4553篇
  2020年   4072篇
  2019年   2437篇
  2018年   2611篇
  2017年   3486篇
  2016年   2820篇
  2015年   4991篇
  2014年   6459篇
  2013年   7640篇
  2012年   11014篇
  2011年   11688篇
  2010年   10163篇
  2009年   8717篇
  2008年   9342篇
  2007年   8624篇
  2006年   8040篇
  2005年   6398篇
  2004年   4553篇
  2003年   4085篇
  2002年   3275篇
  2001年   2725篇
  2000年   2105篇
  1999年   1041篇
  1998年   482篇
  1997年   445篇
  1996年   359篇
  1995年   302篇
  1994年   298篇
  1993年   157篇
  1992年   148篇
  1991年   140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2篇
  194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32.
Two new bisamides, aglaiamides A (1) and B (2), along with three known ones (35), were isolated from the leaves of Aglaia perviridis. Their structures were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detailed spectroscopic analyses.  相似文献   
33.
34.
四妙勇安汤由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4味药物组成,为《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100个经典名方之一。经溯源发现,四妙勇安汤源于《石室秘录》,后由《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验方新编》等书引用。从古代文献记载来看均有方无名,"四妙勇安汤"之名,最早见于1956年《中医治疗动脉栓塞性坏疽症的成效》,是由当时记者吕民报道河北省释迦宝山用"四妙勇安汤"治疗当地的动脉栓塞性坏疽时冠名。四妙勇安汤从方药组成与剂量上看,从《石室秘录》开始即是"金银花三两,当归二两,生甘草一两,玄参三两",历代版本《方剂学》确定四妙勇安汤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的比例就是3∶3∶2∶1。而查阅文献,释迦宝山临证所用的四妙勇安汤由"玄参132 g,当归99 g,银花66 g,甘草33 g"组成,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的比例变成2∶4∶3∶1。从治疗时间上看,原方记载的7日愈或是10日愈,而释迦宝山将其用到了三四个月,甚至五六个月。研究认为,古籍中的四妙勇安汤,应该是用于疾病的初期,尽早发现和治疗;而释迦宝山修改过的剂量,是广泛用于脱骨疽的中后期,甚至出现坏疽的严重病情所使用的,因此服药时间长,剂量大。且四妙勇安汤临证不仅限于治疗脱骨疽,也用于大头疮等,现代该方的使用已经大为拓展。相关研究已证实四妙勇安汤具有抗炎、稳定斑块、降脂、保护血管、改善血液流变学、抗凝、抑制血栓形成和促纤溶等作用,后续应开展君臣佐使辨析,对其临床应用范围重新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35.
高校医学生会利用假期时间对将要学习的科目进行预习,力求提前了解或掌握,以利于日后对知识的充分理解。预习对于医学科目学习有一定必要性,然而传统的假期预习模式常存在缺乏引导、效率难以提升等问题。目前,慕课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有所发展。对于医学生,其自主学习的模式、课程设计等契合医学课程的预习需求和假期学习的特点,有助于提升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假期预习效果。医学生将慕课作为假期预习资源可有多种学习模式选择。慕课平台的功能拓展和学校教师的辅助可以有效深入慕课在医学生假期预习中的应用,为医学生带来更合理的假期学习安排。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分析2007-2017年浙江省24 388例罕见病住院病例特征,为制定罕见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7-2017年浙江省10家三级甲等(三甲)医院罕见病住院病例资料和各年度住院数,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罕见病病例共24 388例,占住院总例数的2.69‰(24 388/9 054 201),病例数居前3位的疾病类型依次为"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以及某些涉及免疫机能的异常"(占32.81%,8 001/24 388)、"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占24.87%,6 065/24 388)和"神经系统疾病"(占19.01%,4 635/24 388);2007-2017年罕见病病例数呈逐年增长趋势,年均增幅19.69%,而罕见病例数占同期住院总例数比例仅在2016-2017年明显上升,各类型罕见病时间分布呈不同特征;罕见病的病例数男女性别比为1.35:1(13 990/10 398),男女性别比最高的3类疾病依次为"消化系统疾病"(4.45:1,1 180/265)、"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3.51:1,281/80)和"神经系统疾病"(2.26:1,3 213/1 422);各年龄段罕见病类型、各类型罕见病年龄分布均呈不同特征;病例数居前10位的疾病占全部罕见病例数的53.55%(13 060/24 388),其中前3位疾病分别为成人粒细胞缺乏症(14.41%,3 515/24 388)、皮质基底核退化症(7.60%,1 854/24 388)和亨诺克-舍恩莱因紫癜(6.01%,1 466/24 388)。结论 本研究分析的浙江省2007-2017年24 388例罕见病住院病例的特征资料,是推动我国罕见病的研究、监测或登记数据库构建、制定防控策略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7.
室管膜瘤是一种原发于神经上皮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变累及脑和脊髓,多发于儿童。基因分型的新分类方法,为室管膜瘤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室管膜瘤对辅助治疗的敏感性低是造成患儿预后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该文对近年来儿童室管膜瘤的分型、诊断、治疗策略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预见习在精神病教学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20名本科学生,随机分为预见习组(n=60)和对照组(n=60)。预见习组在学习精神病学理论课程前一学期开始实施带教老师带领学生预见习、见习、实习全程教学,对比两组学生实践操作、理论知识成绩和学生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导师制预见习组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导师制预见习组学生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习教学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精神病学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8周基础军训(basic military training,BMT)对入伍新兵血像中红细胞及其相关指标的影响,为指导科学的军事训练提供参考。方法数据来自新疆边防部队2015年度入伍的50名男性新兵,分别在BMT前后测定并记录受试新兵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及血清铁蛋白等。结果经过8周的BMT,新兵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及血清铁蛋白均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 8周BMT可能导致入伍新兵发生运动性贫血,铁缺乏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0.
目的建立中国成年患者的替考拉宁(teicoplanin,TEC)群体药动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PK)模型,考察TEC药动学参数的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139例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静脉注射TEC后的222份常规监测血药浓度和相关信息,采用一级消除的一室模型进行数据拟合,并应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linear mixed effect model,NONMEM)程序建立PPK模型。采用Bootstrap、正态预测分布误差法(normalized predictive distribution error,NPDE)进行最终模型评价。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对给药方案进行优化。结果确定了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CLcr)、白蛋白(albumin,ALB)为影响TEC清除率的主要因素。最终模型为:CL(L·h^-1)=1.24×(CLcr/77)0.564×31/ALB;V(L)=69.2。验证表明,模型稳定、有效,且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对于不同ALB和CLcr的多数患者起始负荷剂量400 mg/q12h,iv,3次,维持剂量400~800 mg·d^-1的给药方案可达有效治疗谷浓度。严重感染者需调整负荷剂量至800 mg/q12h,iv,3次,维持剂量400~800 mg·d^-1的给药方案来确保血药浓度达到15 mg·L^-1以上。结论本实验报道了CLcr、ALB对TEC清除率有显著影响,所建模型对TEC在中国成人患者中实现个体化给药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