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48篇
  免费   1568篇
  国内免费   828篇
耳鼻咽喉   149篇
儿科学   199篇
妇产科学   82篇
基础医学   866篇
口腔科学   516篇
临床医学   1754篇
内科学   1450篇
皮肤病学   92篇
神经病学   238篇
特种医学   7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399篇
综合类   3939篇
现状与发展   6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1440篇
眼科学   171篇
药学   1785篇
  35篇
中国医学   1288篇
肿瘤学   661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14篇
  2022年   502篇
  2021年   667篇
  2020年   542篇
  2019年   321篇
  2018年   302篇
  2017年   429篇
  2016年   254篇
  2015年   575篇
  2014年   746篇
  2013年   867篇
  2012年   1204篇
  2011年   1330篇
  2010年   1233篇
  2009年   1107篇
  2008年   1157篇
  2007年   1069篇
  2006年   967篇
  2005年   768篇
  2004年   529篇
  2003年   516篇
  2002年   355篇
  2001年   285篇
  2000年   268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幽门螺旋杆菌对慢性胃炎患者胃窦黏膜内G、D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幽门螺旋杆菌 (HP)对慢性胃炎胃窦黏膜内G、D细胞的影响。 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 ,观察正常人、HP- 组和HP+ 组慢性胃炎患者胃窦黏膜内G、D细胞的数量 ,G D细胞的比值以及G、D细胞接触的百分率。 结果 G细胞数量在 3组中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HP+ 胃炎组D细胞显著减少 ,与其他 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G D细胞比值增高 ,G、D细胞接触的百分率下降。 结论 HP可抑制胃窦D细胞生长抑素的合成和D细胞的增殖 ,从而可能减少D细胞对G细胞胃泌素分泌的抑制。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脊柱侧弯后路矫形内固定术的配合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0例青少年患者行脊柱侧弯后路矫形内固定术,配合医生手术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一例脑脊液漏,脊髓损伤及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两年脊柱侧弯畸形均得到了明显矫正。结论手术护士熟悉手术步骤,全面掌握各种仪器及器械操作是手术配合成功的关键。完善的术前准备及密切的术中观察是减少脊柱侧弯病人术中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肺移植手术前后供体肺保护的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1月至2006年8月本院施行的同种异体单肺移植手术9例,其中左侧3例,右侧6例.冷低钾肺保护液灌注移植肺,术后三联免疫抑制剂抗排斥,并分析术后的胸片评分、氧合指数及肺动脉压变化情况.结果 供体肺缺血时间平均为(308.6±50.8)min.8例患者均成功脱离呼吸机并存活过围手术期(>30 d),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平均(4.8±3.4)d,1例未能脱机并在术后22 d死亡.结论 肺保护需要在多个环节中加以控制,不同时期的保护侧重点不同.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Hcy、IGF-Ⅱ和TSG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法和放射免疫分析对35例肺癌患者进行了血清Hcy、IGF-Ⅱ和TSGF含量检测,并与30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肺癌患者在化疗前血清Hcy、IGF-Ⅱ和TSGF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化疗后6个月在未复发的27例中明显下降接近于正常人组,而复发的8例,其数值又回升至化疗前水平(P〈0.05)。结论:检测肺癌患者血清Hcy、IGF-Ⅱ和TSGF水平的变化可作为诊断和疗效观察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5.
不同胎龄的胎儿和少儿皮肤中bax,bcl-2和p53基因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bax, bcl-2和p53在不同胎龄的胎儿皮肤和少儿皮肤组织中表达的变化特征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运用末端脱氧核糖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化脱氧尿嘧啶缺口标记技术(TUNEL)检测18例不同胎龄(13-32周)的胎儿皮肤和6例少儿皮肤组织中细胞凋亡的变化后,提取这些皮肤组织中的总RNA,分离mRNA,用RT-PCR方法检测bax, bcl-2和p53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特征。结果: 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皮肤组织中的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在早期妊娠胎儿的皮肤中,bcl-2基因表达水平较高,随着胎龄的增加,bcl-2基因的转录本含量逐渐降低,在少儿的皮肤组织中,这种基因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早期妊娠胎儿皮肤(P<0.01)。与bcl-2基因不同,在早期妊娠胎儿皮肤组织中,p53基因表达水平较低,而在晚期妊娠胎儿和少儿的皮肤内,该基因表达较强,而bax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胎儿和少儿皮肤组织中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晚期妊娠胎儿和少儿皮肤组织中细胞增殖减缓,细胞趋向分化或凋亡的增加可能与p53基因表达增强,bcl-2表达降低相关;而p53表达降低,bcl-2表达升高可能是早期妊娠胎儿皮肤中细胞凋亡较少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在异基因小鼠免疫器官内的分布及其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以CM-Dil荧光染料示踪BMSC的体内分布情况,并辅以PCR检测Y染色体的方法进一步鉴定;体外实验采用MTT法、ELISA和FACS等方法检测BMSC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BMSC可进入并较长期(30天)存在于异基因小鼠免疫器官内;在体外,BALB/C小鼠的BMSC对由ConA诱导的BALB/C和C57BL/6(B6)和BXSB小鼠的T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而对前两种小鼠由12S诱导的B细胞增殖和分泌k方面表现为促进作用,对BXSB小鼠由IPS诱导的B细胞增殖和k分泌有抑制作用。BALB/C小鼠的BMSC对BALB/C和B6小鼠由ConA诱导的IL-4生成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影响,却可降低由ConA诱导的两种品系小鼠的IFN-γ生成细胞的数量;但对于BXSB小鼠却不同,BALB/C的BMSC可降低由ConA诱导的BXSB小鼠的IL-4生成细胞的数量,而提高由ConA诱导的IFN-γ生成细胞的数量。结论:异基因BMSC不但可进入受体的免疫器官,且可较长期(30天)存在;另外,BMSC对同基因正常、异基因正常和异基因自身免疫病的个体均有一定程度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7.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肾组织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建立大鼠IRI模型,健康WistaI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未治疗组、LMWH治疗组,后两组又分别分为术后1、3、6、24h组。检测各组血清肌酐(Scr)水平及中性粒细胞(PMNs)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通过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形态学及趋化因子NF-κB表达变化。结果表明:(1)肾缺血再灌注未治疗组造模后1h,Scr水平虽然没有明显变化,但ICAM-1、NF-κB表达增多,肾小管坏死积分值亦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2)缺血再灌注6h以后,两组Scr浓度明显增高(P〈0.01),但LMWH治疗组SCr、ICAM-1、NF-κB表达水平及肾小管坏死积分值均明显低于模型未治疗组(P〈0.05);(3)肾组织中NF-κB表达与肾小管损伤积分值呈现良好的相关性(r=0.71,P〈0、01);而NF-κB与ICAM-1间则呈现显著正相关(r=0.62,P〈0.05)。由此说明:(1)ICAM-1、NF-κB在肾缺血再灌注早期的瞬时表达,可能参与了炎症早期的白细胞迁移与浸润,与肾损伤的发生密切相关;(2)LMWH可通过减少ICAM-1及NF-κB的表达,阻抑炎症反应过程,减轻肾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异常与生育异常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5月至2007年4月到吉林大学特殊疾病检测站进行遗传咨询的816例患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受检的生育异常患者为816例,核型异常99例,异常率为12.13%。其中常染色体异常22例,占22.22%,性染色体异常46例,占46.46%,嵌合体异常31例占31.31%。结论染色体异常是生殖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生育异常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可为临床诊断和优生优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9.
Brachydactyly type A (BDA) is defined as short middle phalanges of the affected digits and is subdivided into four types (BDA1‐4). To date, the molecular cause is unknown. However, there is some evidence that pathogenic variants of HOXD13 could be associated with BDA3 and BDA4. Here, we report a Chinese autosomal dominant BDA3 pedigree with a novel HOXD13 mutation. The affected individuals presented with an obviously shorter fifth middle phalanx. The radial side of the middle phalanx was shorter than the ulnar side, and the terminal phalanx of the fifth finger inclined radially and formed classical clinodactyly. Interestingly, the index finger was normal. The initial diagnosis was BDA3. However, the distal third and fourth middle phalanges were also slightly affected, resulting in mild radial clinodactyly. Both feet showed shortening of the middle phalanges, which were fused to the distal phalanges of the second to the fifth toes, as reported in BDA4. Therefore, this pedigree had combined BDA3 and atypical BDA4. By direct sequencing, a 13 bp deletion within exon 1 of HOXD13 (NM_000523.4: c.708_720del13; NP_000514.2: p.Gly237fs) was identified. The 13 bp deletion resulted in a frameshift and premature termination of HOXD13. This study provides further evidences that variants in HOXD13 cause BDA3‐BDA4 phenotypes.  相似文献   
110.
病例:男,48岁。无明显诱因反复发热3月余;间歇性午后低热,能自行退热,夜间多汗,伴全身乏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腰痛。查体:右腹后壁皮肤红肿,触诊有包块,质软,无明显活动性。实验室检查:尿镜检白细胞( ),红细胞少许,尿培养未找到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