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714篇
  免费   20947篇
  国内免费   12586篇
耳鼻咽喉   1763篇
儿科学   2772篇
妇产科学   1973篇
基础医学   25224篇
口腔科学   3790篇
临床医学   25031篇
内科学   25925篇
皮肤病学   2315篇
神经病学   8459篇
特种医学   7862篇
外国民族医学   65篇
外科学   19186篇
综合类   42483篇
现状与发展   43篇
一般理论   12篇
预防医学   17634篇
眼科学   4254篇
药学   24550篇
  222篇
中国医学   15332篇
肿瘤学   14352篇
  2024年   916篇
  2023年   3114篇
  2022年   8045篇
  2021年   9956篇
  2020年   7723篇
  2019年   5965篇
  2018年   6339篇
  2017年   6496篇
  2016年   5763篇
  2015年   8872篇
  2014年   11070篇
  2013年   11686篇
  2012年   16849篇
  2011年   17767篇
  2010年   14046篇
  2009年   11696篇
  2008年   13075篇
  2007年   12921篇
  2006年   11734篇
  2005年   10052篇
  2004年   7416篇
  2003年   6914篇
  2002年   5672篇
  2001年   4911篇
  2000年   4109篇
  1999年   2999篇
  1998年   1727篇
  1997年   1848篇
  1996年   1298篇
  1995年   1225篇
  1994年   1128篇
  1993年   786篇
  1992年   983篇
  1991年   903篇
  1990年   807篇
  1989年   737篇
  1988年   655篇
  1987年   570篇
  1986年   538篇
  1985年   429篇
  1984年   377篇
  1983年   310篇
  1982年   279篇
  1981年   229篇
  1980年   196篇
  1979年   198篇
  1978年   192篇
  1977年   211篇
  1976年   191篇
  1974年   15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分析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 dd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的核酸检测结果,比较两种方法检测各类样本的差异性,为改进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利用ddPCR和qPCR技术对已经确诊的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发病不同时间的全血、尿液、粪便共22份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两种方法对人保守区域基因扩增结果一致:全血标本信号最强,尿液次之,粪便最少;ddPCR在1份全血,1份尿液,5份粪便中检出ORF-1ab和N基因的阳性微滴,qPCR仅在3份粪便中检出上述基因,漏检的3个标本基因拷贝数平均浓度为128 copies/ml;ddPCR在发病<5、5~15、>15 d的各类标本中都有检出,qPCR检出以中晚期为主;重症病例用ddPCR均可测到阳性微滴,qPCR检测的各类标本均为阴性;轻症病例的各类标本中qPCR只有粪便核酸检测阳性,ddPCR检出率高于qPCR。 结论 ddPCR可以有效克服qPCR 灵敏度不足的难题,是对qPCR 的有益补充,尤其是针对病毒载量比较低的血液、尿液和可疑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适用于早期感染的判断及患者治愈后出院诊断。  相似文献   
42.
43.
44.
Lessons Learned
  • The combination of trametinib and sorafenib has an acceptable safety profile, albeit at doses lower than approved for monotherapy.
  • Maximum tolerated dose is trametinib 1.5 mg daily and sorafenib 200 mg twice daily.
  • The limited anticancer activity observed in this unselected patient population does not support further exploration of trametinib plus sorafenib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ackgroundThe RAS/RAF/MEK/ERK signaling pathway is associated with proliferation and progress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Preclinical data suggest that paradoxical activation of the MAPK pathway may be one of the resistance mechanisms of sorafenib; therefore, we evaluated trametinib plus sorafenib in HCC.MethodsThis was a phase I study with a 3+3 design in patients with treatment‐naïve advanced HCC. The primary objective was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The secondary objective was clinical efficacy.ResultsA total of 17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three different doses of trametinib and sorafenib. Two patients experienced dose‐limiting toxicity, including grade 4 hypertension and grade 3 elevation of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bilirubin over 7 days. Maximum tolerated dose was trametinib 1.5 mg daily and sorafenib 200 mg twice a day. The most common grade 3/4 treatment‐related adverse events were elevated AST (37%) and hypertension (24%). Among 11 evaluable patients, 7 (63.6%) had stable disease with no objective response. The 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and overall survival (OS) were 3.7 and 7.8 months, respectively. Phosphorylated‐ERK was evaluated as a pharmacodynamic marker, and sorafenib plus trametinib inhibited phosphorylated‐ERK up to 98.1% (median: 81.2%)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ConclusionTrametinib and sorafenib can be safely administered up to trametinib 1.5 mg daily and sorafenib 200 mg twice a day with limited anticancer activity in advanced HCC.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分析成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强烈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性肠炎(NE)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04至2013年接受化疗的1804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记录患者血常规、凝血检测和血液生化检测结果,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既往化疗次数、既往化疗方案中是否使用阿糖胞苷、临床症状、肠壁厚度、中性粒细胞最低计数、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NE的治疗方法和预后等,探讨NE起病诱因、临床特征、腹部B超特点、症状的预后意义及化疗药物对发病的影响等。结果1804例患者中226例(12.5%)化疗后合并NE,化疗后10~19d起病,中位起病时间为化疗后第14天。发生NE后26例患者死亡,病死率11.5%。化疗药物包括阿糖胞苷、临床症状≥4项、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超过7d以及B超下肠壁厚度≥10mm的患者病死率相对较高。结论NE是接受强烈化疗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严重的并发症,发生NE后患者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46.
47.
摘要〓目的〓研究四腔水箱在腹外科腔镜电凝线擦拭法清洗消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目测法和ATP生物荧光法,对本研究的四腔水箱用于腹外科腔镜电凝线的清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传统治疗碗清洗的206件腔镜电凝线清洗质量合格率为86.4%,四腔水箱清洗的206件腹腔镜电凝线清洗质量合格率为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四腔水箱清洗腔镜电凝线擦拭过程中的护理人员满意度较高。结论〓四腔水箱可提高腹外科腔镜电凝线清洗质量和护理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48.
降低心率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靶标,伊伐布雷定可通过特异性地抑制If起搏电流通过降低窦房结节律而减慢心率,目前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对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剂量组学在预测肺癌根治性放疗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中的应用潜能。方法 回顾性收集行根治性放疗的314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放疗剂量文件、定位及随访CT图像,根据临床资料及影像学随访资料对放射性肺炎进行分级,提取全肺的剂量组学特征,构建机器学习模型。应用1000次自助抽样法(bootstrap)的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嵌套逻辑回归(LASSO‐LR)及1000次bootstrap的赤池信息量准则(AIC)向后法筛选与放射性肺炎相关的剂量组学特征,随机按照7∶3划分为训练集及验证集,应用逻辑回归建立预测模型,并应用ROC曲线及校正曲线评价模型的性能。结果 共提取120个剂量组学特征,经LASSO‐LR降维筛选得到12个特征进入“特征池”,再经过AIC向后法筛选,最终筛选出6个剂量组学特征进行模型构建,训练集AUC为0.77(95%CI为0.65~0.87),独立验证集AUC为0.72(95%CI为0.64~0.81)。结论 利用剂量组学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预测放射性肺炎发生的潜力,但仍需继续纳入多中心数据及前瞻性数据进一步挖掘剂量组学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50.
高中设 《医学综述》2015,(2):338-339
目的探讨氧合指数与急性呼吸衰竭行有创通气治疗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山东省即墨市人民医院行有创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75例,其中死亡28例,设为死亡组,存活47例,设为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行有创通气治疗前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Ⅲ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治疗1、3、7 d后氧合指数(Pa O2/Fi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及p H值等血气分析指标水平。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行有创通气治疗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Ⅲ(APACHEⅢ)评分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治疗1 d后Pa O2/Fi O2、Pa CO2及p H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7 d后Pa CO2和p H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死亡组患者治疗3、7 d后Pa O2/Fi O2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在治疗后不同时间(1、3、7 d)的Pa O2/Fi O2和Pa 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合指数与急性呼吸衰竭行有创通气治疗患者预后关系密切,可作为临床评价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