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8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47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45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17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35篇
内科学   261篇
皮肤病学   74篇
神经病学   58篇
特种医学   150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76篇
药学   90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11篇
  1975年   10篇
  1971年   4篇
  1969年   5篇
  196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Laser trabeculotomies produced by directing a pulsed neodymium/YAG laser beam at specimens of human anterior chamber angle obtained post mortem or after enucleation were studied by light microscopy and by scanning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o assess the dimensions of the openings created in the trabecular meshwork, their penetrance to the canal of Schlemm, and the extent or absence of laser induced cellular damage in immediately adjacent tissue. A pulse duration of 40-50 ns at energy levels of around 30 mJ was used and the laser cavity carefully tuned to give a Gaussian spatial mode pattern. Openings in the trabecular meshwork typically of 100 microns in diameter and penetrating through to the canal of Schlemm could be regularly created with only minimal damage to adjacent tissue as judg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information so gained may be useful in determining the parameters required for successful laser trabeculotomy as a treatment for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相似文献   
93.
94.
95.
96.
97.
虚拟现实技术在运动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介绍虚拟现实技术在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性训练领域的应用和新发展,讨论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运动康复的优势和前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外文期刊PsycINFO和PubMed数据库1996/2006与虚拟现实技术在康复训练中应用相关的文章,检索语种为“English”,检索词为“motor rehabilitation,virtual reality”。检索中文期刊CNKI数据库1996/2006相关的文献,检索语种为中文,检索词为“康复,虚拟现实”。资料选择:根据摘要和关键词对资料进行初选,选择全面介绍虚拟现实技术的文章,以及近几年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空间感知障碍和运动功能受损患者康复训练的实验研究报告。资料提炼:在上述3个数据库中分别检索到相关英文文献121篇,以及中文文献21篇,按上述标准纳入18篇,再继续搜索已有文献引用和被引用的参考文献,最后得到相关的中英文文献30篇。资料综合:30篇文献中,4篇文章详细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在运动康复领域的应用,26篇实验报告了应用虚拟现实对受损的运动功能进行康复性训练的成效。按照运动康复的种类将研究报告分为4类:平衡和姿态训练、行走训练、上下肢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通过模仿练习,感知运动受损的患者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完成针对性训练任务,学会运动技能。在虚拟环境中习得的运动技能可以迁移到现实世界的真实任务中。结论:与传统康复训练方法相比,虚拟现实具有更安全、更有趣、针对性强、康复速度快、疗效好等优势。作为一种有效的运动康复技术手段,虚拟现实技术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8.
We gave intravenous infusions of sulbactam, a beta-lactamase inhibitor, in combination with ampicillin or cephalothin to women 2 days after cesarean section delivery. The elimination t1/2 was 1.0 hours, the volume of distribution at steady state was 268 ml/kg, and renal clearance was 295 ml/min. These values are similar to those in normal young men and in surgical patients and suggest that dose regimens of sulbactam will not need adjustment in the postpartum period. Sulbactam concentrations in breast milk averaged 0.5 micrograms/ml, a value similar to that of several beta-lactam antibiotics.  相似文献   
99.
不同孔径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修复兔桡骨缺损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目的:纳米级的羟基磷灰石材料与人体内组织成分更为相似,具有更佳的生物性能。评价不同孔径的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骨缺损修复能力,从而筛选出适合的孔径以达到骨传导功能与生物力学性能的良好统一。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10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以硝酸钙和磷酸二氢铵为原料,采用溶胶-絮凝法制备粉体,运用压力成型、木模成型和浸渍成型分别制得孔隙分布均匀的孔径分别为50~150μm、100~250μm和300~500μm的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②实验动物:雄性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植入50~150μm孔径材料组、植入100~250μm孔径材料组、植入300~500μm孔径材料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③实验方法:制备双侧桡骨骨缺损动物模型,然后用3种不同孔径的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植入骨缺损处进行修复,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④实验评估:术后4,8和12周分别行大体标本观察、X射线片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及生物力学测试,比较各组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结果:实验动物均进入结果分析。①X射线片检查结果:术后4周、8周、12周,植入100~250μm孔径材料组X射线评分高于植入50~150μm,300~500μm孔径材料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术后4周、8周、12周,植入100~250μm孔径材料组生物力学强度高于植入50~150μm,300~500μm孔径材料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植入100~250μm孔径材料组成骨效果明显优于植入50~150μm,300~500μm孔径材料组和空白对照组。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但其骨修复能力受孔径因素的影响,孔径100~250μm的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成骨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培养上清液能否在体外诱导人脂肪基质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6在华北煤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在无菌条件下从Wistar乳鼠分离出海马组织,从分离的海马组织中获得星形胶质细胞,并收集其培养上清液。取外科手术获得的人腹部皮下脂肪组织进行人脂肪基质细胞的原代培养。30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取第3代人脂肪基质细胞接种到培养孔中,预先放置无菌盖玻片的24孔培养板,制备细胞爬片或者接种到培养瓶中,细胞生长达50%~60%融合时,去除培养液,换为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培养上清诱导液进行诱导,对照组培养液为无血清培养基。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和形态变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神经前体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神经巢蛋白、神经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微管联合蛋白2和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结果:①诱导培养第3天,部分人脂肪基质细胞开始变形,从原先的细长梭状细胞变成神经元样细胞,可见细胞伸出突起,多为双极或多极细胞。②刚分离接种的人脂肪基质细胞镜下呈圆形,悬浮状态,接种后24h内贴壁,并开始伸展,多呈梭形。1周后细胞融合成单层,排列出现方向性,但有少量圆形及卵圆形细胞混杂生长。③第4,5代人脂肪基质细胞在诱导48h后形态即开始发生变化,扁平的胞体较预诱导后逐渐回缩,向外伸出突起,72h后扁平的胞浆向胞核收缩,突起继续延长,以后随时间进展,具有典型神经细胞形态特点的细胞数量逐渐增多,形成双极或多极细胞。④免疫细胞化学检测人脂肪基质细胞诱导5d后发现有(10.5±3.7)%神经巢蛋白、(38.4±5.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15.7±2.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未见微管联合蛋白2的表达。结论: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培养上清液可以在体外诱导人脂肪基质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