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56篇
  免费   5693篇
  国内免费   2622篇
耳鼻咽喉   367篇
儿科学   760篇
妇产科学   294篇
基础医学   3526篇
口腔科学   905篇
临床医学   5858篇
内科学   5073篇
皮肤病学   790篇
神经病学   1455篇
特种医学   147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4317篇
综合类   11911篇
现状与发展   13篇
一般理论   5篇
预防医学   5041篇
眼科学   850篇
药学   6254篇
  57篇
中国医学   4602篇
肿瘤学   2415篇
  2024年   212篇
  2023年   836篇
  2022年   1829篇
  2021年   2497篇
  2020年   2175篇
  2019年   1447篇
  2018年   1493篇
  2017年   1761篇
  2016年   1336篇
  2015年   2185篇
  2014年   2696篇
  2013年   3171篇
  2012年   4225篇
  2011年   4453篇
  2010年   4033篇
  2009年   3391篇
  2008年   3519篇
  2007年   3180篇
  2006年   2808篇
  2005年   2183篇
  2004年   1514篇
  2003年   1232篇
  2002年   980篇
  2001年   933篇
  2000年   645篇
  1999年   294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17篇
  1979年   12篇
  1977年   13篇
  1975年   12篇
  1974年   12篇
  1972年   14篇
  1964年   10篇
  195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12.
方旋  胡东来  孙志南 《新中医》2021,53(21):151-154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方辅助一次性根治术治疗小儿肛周脓肿的疗效及对肉芽组织生长的影响。方法:选取120 例肛周脓肿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 例。对照组行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加用清热解毒方坐浴治疗。比较2 组中医症状评分、渗液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及肉芽组织生长评分,评价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肛门肿痛、夜寐不安、恶寒发热、溲赤便秘、舌红苔黄等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渗液评分、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渗液评分、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腐肉脱落时间、肉芽组织生长评分均少于对照组,创面愈合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方辅助一次性根治术治疗小儿肛周脓肿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中医临床症状和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加快患儿伤口愈合,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14.
15.
选取明确诊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1例作为研究对象,描述病程中的临床表现、诊疗思路及相应的检查结果。患者明确诊断后,调整治疗方案最终好转出院。ANCA相关性血管炎表现多样化,临床诊疗中应时刻警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重庆市肺癌发病死亡和疾病负担归因于被动吸烟的情况,为开展肺癌防治提供建议。 方法 肺癌死亡个案数据来源于2019年重庆市肿瘤登记报告系统,被动吸烟率来自2013年重庆市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计算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percent, PAR%)、被动吸烟导致的肺癌发病、死亡和疾病负担。采用Excel 2010与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2013年30岁及以上成年人被动吸烟率为52.37%。2019年重庆市30岁及以上人群肺癌发病率与标化发病率分别为118.44/10万与80.83/10万,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为96.51/10万、63.58/10万。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归因于被动吸烟的PAR%分别为19.76和19.04,归因发病率与归因标化发病率分别为23.41/10万和16.34/10万,归因死亡率与归因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8.38/10万和12.40/10万。2019年重庆市30岁及以上肺癌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率(years of life lost,YLL)、残疾所致寿命损失年率(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调整伤残寿命损失年率(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分别为21.16‰、0.31‰、21.47‰,YLL率、YLD率、DALY率归因于被动吸烟的PAR%分别为21.16、19.76和20.49,归因YLL率为4.34‰,归因YLD率为0.06‰,归因DALY率为4.40‰。 结论 2019年重庆市30岁及以上人群肺癌发病率、死亡率、YLL率、DALY率高,被动吸烟率高,肺癌归因于被动吸烟的疾病负担重,应加强落实控烟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以护理结局分类(NOC)为基础,筛选符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相关护理结局,由此构建具有专科专病特点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结局评价表。方法成立研究核心小组,应用文献回顾法、专家函询法确定护理结局分类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最终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护理结局分类评价表。结果通过研究,确定慢性心力衰竭护理结局中包含4个领域、8个一级指标、68个二级指标。4个领域分别是生理健康、功能健康、健康知识和行为、心理社会健康。一级指标中包含心脏泵血功能、活动耐力、社会支持、抑郁水平等。二级指标中包含心脏指数、血压、呼吸困难、情绪波动大、步行距离、步行速度等68个指标。统计学分析中:第一、二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0%、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95,专家意见协调程度(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护理结局分类评价表,有助于临床护士用于评价护理措施的有效性,也使其成为一种标准化语言,便于应用到护理电子信息系统中进行绩效测算等。但是本研究不足之处是未能将该研究进行临床实证,未能进一步确认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19.
表观遗传修饰异常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非编码RNA是三种常见的表遗传修饰方式之一,而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作为一类具有闭合环状结构的非编码RNA分子,研究证实可作为miRNA的海绵起调控作用,参与肿瘤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侵袭、转移等多种病理生理调控。同时circRNA具有特异性表达、高度保守和高稳定性等特点,因此circRNA相关标志物可能成为肿瘤早期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估的有效标志物,也为肿瘤诊疗提供了无创检测的新契机。本文主要阐述circRNA相关标志物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并探讨其在肿瘤表观遗传学中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leading to epiphora is a common ophthalmologic complaint, and it may derive from amyloidosis in rare cases. There are a few reports about localized amyloidosis, and amyloidosis with involvement and obstruction of the nasolacrimal duct is exceedingly rare. CASE SUMMARYA 54-year-old male presented with a 2-year history of a lump overlying the left lacrimal sac that had grown rapidly for nearly half a year. Physical examination touched a firm lump in the left lacrimal sac. Nasal endoscopy discovered lesions in appearance of sediments with easy bleeding at the entry of the nasolacrimal duct of the left inferior nasal meatus.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scan revealed speckle high density in the left lacrimal sac and the dilated nasolacrimal duct. During an endoscopic exploration and excision, a large number of dacryoliths were exposed. Pathology indicated amorphous pink material and multinucleated giant cell reaction in the fibrous tissue.CONCLUSIONThis case showed amyloidosis in localized form mimicking dacryolith with 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we should be aware of the possibility of localized amyloidosis in the nasolacrimal excretory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