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984篇 |
免费 | 4006篇 |
国内免费 | 206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51篇 |
儿科学 | 475篇 |
妇产科学 | 198篇 |
基础医学 | 2315篇 |
口腔科学 | 830篇 |
临床医学 | 4387篇 |
内科学 | 3135篇 |
皮肤病学 | 545篇 |
神经病学 | 740篇 |
特种医学 | 1531篇 |
外科学 | 3017篇 |
综合类 | 9885篇 |
现状与发展 | 8篇 |
预防医学 | 4118篇 |
眼科学 | 481篇 |
药学 | 4098篇 |
49篇 | |
中国医学 | 4198篇 |
肿瘤学 | 169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531篇 |
2023年 | 629篇 |
2022年 | 1346篇 |
2021年 | 1473篇 |
2020年 | 1347篇 |
2019年 | 757篇 |
2018年 | 789篇 |
2017年 | 1009篇 |
2016年 | 765篇 |
2015年 | 1316篇 |
2014年 | 1820篇 |
2013年 | 2202篇 |
2012年 | 3324篇 |
2011年 | 3453篇 |
2010年 | 3154篇 |
2009年 | 2891篇 |
2008年 | 2899篇 |
2007年 | 2824篇 |
2006年 | 2455篇 |
2005年 | 1834篇 |
2004年 | 1361篇 |
2003年 | 1087篇 |
2002年 | 889篇 |
2001年 | 767篇 |
2000年 | 597篇 |
1999年 | 221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65年 | 3篇 |
1963年 | 5篇 |
1959年 | 5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3篇 |
1936年 | 2篇 |
193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孕妇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定植及其分娩早产儿的GBS感染状况,评估早产儿GBS定植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分娩的859例早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采集孕妇阴道下段1/3和直肠拭子行GBS培养,其中515例行实时PCR GBS DNA检测。采集所纳入孕妇分娩的早产儿的口咽分泌物、胃液或血液进行GBS培养。取孕妇外周血及其分娩的早产儿脐血测定抗GBS荚膜多糖抗体水平。调查早产儿GBS感染情况和影响定植的围产因素。结果 859例孕妇阴道、直肠GBS培养阳性率为14.8%(127/859)。515例GBS DNA检测的阳性率为15.1%(78/515)。859例孕妇共分娩活产早产儿976例,其中43例(4.4%)GBS培养阳性;4例发生早发型GBS疾病,其中2例肺炎,2例早发型GBS败血症。127例GBS阳性孕妇分娩的127例早产儿中,34~<37周早产儿组GBS阳性率明显低于<34周早产儿组(P=0.013),抗GBS荚膜多糖抗体水平明显高于<34周早产儿组(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膜早破>18 h和绒毛膜羊膜炎是早产儿GBS定植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OR=6.556、6.160,均P < 0.05)。结论早产儿GBS阳性率及抗GBS荚膜多糖抗体水平与胎龄相关。胎膜早破>18 h和绒毛膜羊膜炎可增加早产儿GBS定植的风险。 相似文献
42.
关节周围损伤及手术后常见并发症肘关节僵硬的治疗较为棘手.非手术治疗中抗炎药及放、化疗药等对肘关节僵硬具有预防与治疗的双重作用;康复治疗中旋转张紧器、可活动外固定支架及持续被动运动等均利于改善肘关节功能,但目前尚无统一的康复计划.非手术治疗无效且肘关节伸直>30°或屈曲<130°为手术指征,患肘影响工作与生活也可考虑手术.肘关节松解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入路选择取决于皮肤瘢痕、病理定位和需同时治疗的神经血管并发症等,一般采用前后内外侧4种基本入路,也可采用联合入路.关节镜下肘关节松解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可取得满意疗效.肘关节置换术成功率低且并发症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3.
肥胖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症、嗜肝病毒感染和酒精滥用共同成为当代肝病的三大病因,肥胖症及其伴随的胰岛素抵抗直接参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其重要类型脂肪性肝炎(NASH)的发病。全球尤其是亚太地区肥胖流行已成为近十年NAFLD患病率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当前在很多国家,NAFLD已成为慢性肝病最常见原因。然而亚洲一些NAFLD患者通常并无肥胖,这可能与各种族间超重和肥胖的定义不同有关。另外,并非所有肥胖患者都并发脂肪肝。提示体内增多的脂肪对肝脏并非都有害,仅某些部位的脂质沉积易引起代谢紊乱和肝脏受损。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肝衰竭病人营养支持中实施夜间营养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82例肝衰竭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日间组(41例)及夜间组(41例)。日间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日间营养干预,夜间组在日间组的基础上加强夜间营养护理。比较两组相关营养指标、Child-Pugh评分、营养风险筛查表2002(NRS-2002)评分、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经夜间营养护理干预后,夜间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水平高于日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2周、4周后夜间组Child-Pugh评分均低于日间组,NRS-2002评分明显低于日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夜间组营养护理干预4周后生活质量GQOL-74量表评分高于日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肝衰竭病人住院期间加强实施夜间营养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病人营养状况,降低营养不良发生风险,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5.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近期疗效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有明显骨质疏松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20例。结果20例获2-24个月随访,患者术后14-35d负重行走,无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的发生。术后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无下沉松动,无脱位,未出现髋内翻。Harris评分为75-92分。1例行走髋关节疼痛,1例9个月时X线片发现髋臼磨损。结论该手术方法具有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能早期负重等优点,有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但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探讨外源性人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基因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对体外培养人毛囊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将含有HIF—1α 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瞬时转染成纤维细胞,应用反转录(RT)-PCR、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HIF-1α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同时通过ELISA检测转染细胞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将该上清加至体外培养的人毛囊和细胞中,显微镜下测量毛囊的平均生长长度,并观察毛囊的形态学变化。并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加入转染上清的细胞活性。结果:成功地将HIF—1α真核表达载体HIF—1α pcDNA3.0瞬时转染了成纤维细胞,用RT-PCR、免疫组化染色可检测出细胞中HIF—1α的表达,MTT检测转染后细胞活性增强,并且该上清液可以检测出VEGF的表达。该上清可以明显促进体外培养的人毛囊生长.延缓其进入退行期。结论:应用脂质体能够成功地将外源性人HIF—1α基因转染成纤维细胞,并进行有效表达,其表达的HIF—1α可增强细胞活性,且可诱导转染细胞上清液中VEGF的表达,在体外具有促进人毛囊生长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48.
阅读疗法改善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奉莲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9(2):139-141
目的观察用阅读疗法改善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效果。方法用大学生人格调查表(UPI)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找出需要关注的学生40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为期1年的阅读辅导,阅读辅导前后用scl-90测查,观察两组的效果。结果实验组辅导前后10项因子中有8项有明显改善(P<0.05或0.01);对照组第2次各因子与第1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第2次测查结果比较,有4项统计有意义(P<0.05),分别是:强迫症状、抑郁、偏执、精神病性因子项。结论阅读疗法对改善大学生心理障碍有效。 相似文献
49.
犬恒牙牙根发育过程中牙髓炎症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牙髓炎症对牙根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犬年轻恒牙实验性牙髓炎模型,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观测牙根发育过程中犬恒牙牙髓炎症对各组织中凋亡细胞分布的影响。结果:与炎症区相邻的牙髓组织中细胞凋亡数量增多,参与牙根发育的各种功能细胞(成牙本质细胞、成牙骨质细胞、上皮根鞘细胞、成骨细胞和牙周膜细胞)也出现非生理性的凋亡。结论:牙根发育过程中牙髓炎症状态下细胞凋亡一方面参与牙髓组织自身防御,另一方面则干扰了牙根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损伤时,不同品系大鼠的表现,探索自身免疫神经保护的遗传特性。方法Sprague-Dawley(SD)大鼠、Wister大鼠各30只。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免疫后分别制备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和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并进行EAE评分,损伤模型的行为学和组织学分析。结果Wister大鼠较SD大鼠EAE发病早、症状重、时间长;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结果亦差。结论对EAE敏感的Wister大鼠,体内缺乏自身免疫保护机制。不同品系大鼠在CNS损伤时,其遗传基因决定了最终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