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83篇
  免费   3562篇
  国内免费   2074篇
耳鼻咽喉   351篇
儿科学   461篇
妇产科学   196篇
基础医学   2169篇
口腔科学   812篇
临床医学   4233篇
内科学   3023篇
皮肤病学   537篇
神经病学   734篇
特种医学   1488篇
外科学   2996篇
综合类   9539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3738篇
眼科学   476篇
药学   3972篇
  44篇
中国医学   3904篇
肿瘤学   1638篇
  2024年   137篇
  2023年   490篇
  2022年   1222篇
  2021年   1355篇
  2020年   1248篇
  2019年   629篇
  2018年   731篇
  2017年   956篇
  2016年   702篇
  2015年   1270篇
  2014年   1775篇
  2013年   2139篇
  2012年   3266篇
  2011年   3403篇
  2010年   3072篇
  2009年   2830篇
  2008年   2862篇
  2007年   2781篇
  2006年   2436篇
  2005年   1804篇
  2004年   1347篇
  2003年   1082篇
  2002年   882篇
  2001年   766篇
  2000年   601篇
  1999年   222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5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40年   2篇
  1936年   2篇
  193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 探讨皮(肌)瓣治疗骨坏死的可行性。[方法]应用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按实验方法将胫骨制成骨坏死模型。对照组用游离皮片覆盖坏死骨;实验组用腓肠肌皮瓣覆盖坏死骨。术后2、4、8、12周行ECT、X线片、骨钙素(BGT)、组织切片检查。临床应用436例。[结果]ECT显示实验组动脉相放射摄入值及延迟相放射摄入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血清BGP水平实验组各时段均比对照组高(P〈0.001);组织学检查4周实验组髓腔中可见增生的血管,大量骨细胞;X线片12周实验组的胫前皮质骨接近正常骨,而对照组皮质骨仍为坏死、骨质硬化。临床应用小腿外观好,足部肿胀消退,创面感染治愈,坏死骨成活,骨髓腔再通。[结论]用血运丰富的皮(肌)瓣覆盖坏死胫骨段后,血运改善,坏死骨可以成活。  相似文献   
72.
妊娠期妇女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病原学和治疗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调查孕妇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的发病率,对检出的VVC进行病原学和治疗研究。方法 连续对产科门诊1000例孕妇进行VVC发病情况调查。对分离的念珠菌进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对66例VVC患者应用咪康唑栓治疗,400mg/d,6d为一疗程。结果 孕妇VVC的发病率为12.7%(127/1000)。37.4%(374/1000)的孕妇以往有VVC病史,0.6%的孕妇为复发性VVc。127例VVC中,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分别占87.1%、9.9%、1.5%和1.5%。有4例患者同时感染2种念珠菌。114株白念珠菌对咪康唑、克霉唑、氟康唑、伊曲康唑、制霉菌素耐药率依次为10.5%、2.6%、6.1%、7.9%和0。13株光滑念珠菌对咪康唑和制霉菌素均敏感,对克霉唑、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均敏感或剂量依赖敏感。应用咪康唑栓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1~2周及4~6周的病原学治愈率分别为84.8%和80.3%。结论 VVC是孕妇的常见病,白念珠菌仍然是主要致病菌,其次为光滑念珠菌。常用抗真菌药物对引起VVC的念珠菌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率,应用咪康唑栓治疗孕妇VVC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 As2O3)-碘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对兔VX2肝移植瘤生长及转移的影响及与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48只家兔肝内肿瘤种植后2周,完全随机法分为4组,经肝动脉插管分别给予不同处理,实验设生理盐水灌注组、单纯碘油栓塞组、阿霉素.碘油栓塞组及 As2O3-碘油栓塞组。治疗后1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肿瘤区的微血管密度(MVD),治疗后3周,测量计算肝移植瘤的体积、坏死面积,观察肝内、双肺及其他器官肿瘤转移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1周,各组MVD分别为(21.8±5.3)、(23.4±3.9)、(22.4±4.50)、(14.3±3.4)条/400倍视野(F=11.246,P=0.000), As2O3-碘油栓塞治疗组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植入后5周,各处理组肿瘤体积分别为(35.5±7.1)、(21.2±8.3)、(20.7±9.1)、(11.8±3.7)cm^3(F=21.203,P=0.000)。单纯碘油栓塞组、阿霉素一碘油栓塞组及 As2O3-碘油栓塞组与生理盐水灌注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6.723、6.940、11.119,P〈0.05), As2O3-碘油栓塞组与单纯碘油栓塞及阿霉素-碘油栓塞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值分别为4.398、4.178,P值均〈0.05);各组肿瘤坏死面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84,P=0.292); As2O3-碘油栓塞治疗组双肺转移结节数目少于其他组(H=14.983,P=0.002),结节直径小于其他组(F=4.580,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转移淋巴结记分显示 As2O3-碘油栓塞治疗组腹腔淋巴结转移少于其他组(H=9.148,P=0.027)。双肺转移结节的数目、直径及腹腔转移淋巴结与肿瘤的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As2O3-碘油联合经肝动脉栓塞治疗,抑制兔肝移植瘤的生长,抑制肿瘤的肺及腹腔淋巴结转移,其抑制转移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74.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dopamine,dobutamine and norepinephrine on the P(g-a)CO2 and superior mesenteric blood flow in septic shock.Methods Rabbit septic shock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challenging with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lipopolysaccharides from Escherichia coil(2 mg/kg).The rabbits with septic shock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3 groups-dopamine group(n = 8),dobutamine group(n = 8) and norepinephrine group(n = 8).Apart from volume resuscitation with normal saline solution [20 ml/(kg· h)],dopamine[5μg/(kg·min)],dobutamine[(5μg/(kg·min)]and norepinephrine [(1μg/(kg·min)]were infused in dopamine group,dobutamine group and norepinephrine group respeclively.Cardiac index(CI) and superior mesenteric blood flow index(SMBFI) were continuously monitored by doppler flowrneter.Gastric mucosal PCO2 was evaluated by gas tonometry every 10 min.Arterial and venous blood gas analyses and lactate levels were measured every 1 h.Results MAP,CI,and SMBFI significandy decreased and P(g-a) CO2 increased after lipopolysaccharides infusion in three groups.After 2-hour treatment,MAP in norepinephrine group[(70 +3) mm Hg]was higher than that of dopamine group[(66±4) mm Hg]and dobutamine group[(65±4) mm Hg](P <0.05).SMBFI in norepinephrine group [(18.7±2.9) ml/(kg·min)]was higher than that of dopamine group[(16.2±1.6) ml/(kg·min)]and dobutamine group[(15.8±1.9) ml/(kg·min)](P<0.05).P(g-a) CO2 in norepinephrine group [(30±6) mm Hg]was lower than that of dobutamine group[(23±5)mm Hg](P<0.05).Condnsion As an adjuvant therapy of volume resuscitation,norepinephrine is more effective than low dose dopamine and dobutamine in improving splanchnic perfusion.  相似文献   
7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脏内毒素受体表达上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伴肝纤维化模型形成过程中,肝脏内毒素受体表达的动态变化,以探讨NASH的发病机制。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以高脂饮食喂养,分批于实验 8,12、16、24周处死。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CD14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观察4型toll 样受体(TLR4)mRNA表达,RT-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肝脏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 a) 表达。同期正常饮食饲养大鼠作对照。结果实验8周大鼠单纯性脂肪肝阶段肝脏CD14和TLR4的表达就较正常对照上调(25.9±11.9对12.4 5.7、1.75±0.81对O.98±0.33,P<0.01和P<0.05),12周随着脂肪性肝炎的出现进行性增高(61.8±21.9和1.88±0.72,P值均<0.05),于16周达高峰(71.5±21.3 对5.64±0.87,P值均<0.01),24周略有回落(67.7±16.6和4.98±0.72,P值均<0.01)。肝脏和血清 TNF a表达也从8周开始上调,此后一直维持高水平表达。结论大鼠NASH形成过程中,肝脏内毒素受体CD14和TLR4表达逐渐上调。这可能是NASH大鼠内毒素肝损伤敏感性增强的原因之一,在NASH的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重型肝病患者血清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诱导分化作用,探讨人MSCs分离培养、体外扩增的条件和方法。方法:从肋骨分离、培养人骨髓MSCs、体外扩增培养、鉴定,并采用重型肝病患者血清诱导培养,分别在诱导培养0、7、14、21、28天时留取细胞,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肝特异性标志物(AFP、Alb、CK-18)、用PAS进行糖原染色实验。结果:诱导后5天、MSCs表现为肝细胞样细胞,随着诱导培养时间的延长,肝特异性标志物逐渐出现和成熟。AFP在7天时表达水平最高,培养14、21、28天时表达逐渐减弱;Alb、CK- 18和糖原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强。结论:密度梯度离心,贴壁培养和消化时间控制相结合,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分离纯化方法。重型肝病患者血清能诱导骨髓MSCs表达肝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77.
急性缺氧对大鼠海马神经元钙激活钾通道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实验采用膜片钳单通道技术研究缺氧条件下对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钙激活钾通道的作用;方法:取1 ~3天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组织,制成细胞悬液,加入含80 %DMEM(dulbecco' s modified eagle' s medium)、20 %小牛血清培养基进行培养,将培养3 ~5天的形态典型的神经元置于对称性高钾溶液中,用膜钳技术记录单通道电流,其通道电流通过膜片钳放大器(CEZ -2200)放大,滤波(3KHz)后,经A/D、D/A转换器输入计算机,采用pClamp6 .0 .6软件采样分析;结果:在细胞贴附式下,应用氰化钠(20μmol/L)造成细胞急性缺氧,在缺氧早期(5 ~20 min)通道开放概率增加(P<0 .01或P<0 .05 ,n=5) ,而缺氧后期(20 ~30 min) ,通道开放概率明显降低,表明缺氧时间对通道的开放概率有明显影响。结论:缺氧早期神经元钙激活钾通道有自身激活作用,当钙激活钾通道激活时,钾离子外流增加,产生膜的复极化,使去极化不易产生,从而稳定细胞膜及降低细胞的兴奋性,这可能是缺氧早期神经元自身的一种代偿机制。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MAGE-A3抗原肽负载对乳腺癌患者树突状细胞(DC)的功能的影响,探讨其是否可以在体外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应答.方法体外培养HLA-A2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来源的DC,并经孵育携带MAGE-A3抗原肽,用以刺激CTL,用3H-TdR渗入法检测抗原肽负载前后DC刺激同种淋巴细胞增殖能力(MLR),并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CTL对靶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DC:T为1:10时,单纯DC组刺激能力显著高于抗原肽负载组DC(DC-P)(P<0.05),但当DC:T低于1:20时后DC-P组刺激能力显著强于单纯DC组(P<0.05).DC-P组和单纯DC组所激发的CTL对细胞株MCF-7,Sk-Br-3,MDA-MB-435s的杀伤活性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细胞株Raji无显著性差异,DC-P组对细胞株MCF-7,Sk-Br-3,MDA-MB-435s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对细胞株Raji的杀伤活性.结论负载MAGE-A3抗原肽的DC在体外可以诱导乳腺癌患者特异性的CTL免疫应答,为临床以DC为基础的过继免疫治疗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与细菌性典型肺炎胸部CT特征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SARS胸部CT表现与细菌性典型肺炎做对比结果:本组28例患者肺部病变初期多为单发病灶,在右侧外带胸膜下常见。片状磨玻璃样密度病变影存在于各期,而细菌性典型肺炎未见、发病初期和进展期肺容积变小?而细菌性典型肺炎多无此特点。进展期大多数发展为双肺由下至上痛变、恢复期病变由最晚受侵部位消退,遗留纤维化多为最早发生病变部位?而典型肺炎多从近肺门侧开始吸收,进展期局限的肺段、肺叶发展至多个肺叶、肺段,进展较迅速。而细菌性典型肺炎多为单独的肺叶、肺段.恢复期由弥漫性多发病变转变为局限病变,部分病人有肺部纤维化发生,而细菌性典型肺炎大多数吸收较完全,不遗留肺纤维化。结论:SARS所存在的急性间质性肺炎和急性肺炎可利用CT动态检查较准确地与细菌性典型肺炙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80.
D2-43病毒E蛋白在酵母细胞表面的展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酵母细胞表面展示登革2型病毒43株(D2—43)的E基因,探索利用酵母表面展示系统建立DNA改组筛选平台的可行性。方法:通过RT-PCR扩增获得D2-43的E基因,将该基因亚克隆至T载体后,再克隆至酵母表面展示载体pYDI,于酿酒酵母EBY100中利用半乳糖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FACS进行检测。结果:酵母表面展示产物可与D2-43的腹水抗体特异性地结合;在半乳糖诱导后24h,展示E蛋白的酵母细胞百分数达22.07%。结论:本研究为建立基于酵母表面展示系统的DNA改组筛选平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