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3篇 |
免费 | 25篇 |
国内免费 | 9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42篇 |
基础医学 | 54篇 |
口腔科学 | 19篇 |
临床医学 | 113篇 |
内科学 | 149篇 |
皮肤病学 | 14篇 |
神经病学 | 32篇 |
特种医学 | 112篇 |
外科学 | 24篇 |
综合类 | 36篇 |
预防医学 | 29篇 |
眼科学 | 7篇 |
药学 | 86篇 |
肿瘤学 | 3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27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60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43篇 |
1997年 | 39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29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7篇 |
1976年 | 3篇 |
1969年 | 3篇 |
196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1.
92.
0 引言 胃镜检查是上消化道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了解重复胃镜检查的原因及结果 ,有利于探讨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有利于发现诊断和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提高对消化疾病的诊治水平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随机抽检 1996 / 1998胃镜检查资料为调查对象7812例 ,其中行 2次以上胃镜检查者 937例 .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职业、主要症状和体征、病程、初步诊断、内镜检查时间、次数、内镜诊断、病理诊断、确诊时间 .1.2 方法 回顾性调查上述材料的临床特征 .列表统计研究对象一般情况的分布状况 ,计算各年龄段比例构成 ,各病… 相似文献
93.
Itziar Mendez-Pinto RN MSN PhD student Maria Antuña-Casal RN MSN PhD student Maria-Pilar Mosteiro-Diaz RN PhD S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nursing》2023,32(2):479-489
The COVID-19 pandemic had a notable impact on the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a large part of the population, putting them at risk of developing depressive symptoms, different levels of anxiety disorders,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One group considered to be at high risk are Nursing students; they were affected as learning strategies changed and clinical practices were cancelled. This study attempts to assess 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COVID-19 pandemic had on Nursing students and to explore the sociodemographic differences that can be risk factors for mental health disturbance. 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Impact of Event Scale-Revised (IES-R) and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S). The study took place 4 months after the state of alarm was declared over in Spain. From a total sample of 304 Nursing students, 26.7%, 39.8%, and 15.5% showed PTS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respectively. Severe levels of psychological impact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being a female, a smoker, and feeling fear and stress. Having a relative test positive has been linked to lower anxiety levels while being afraid or stressed to higher anxiety levels. Being a female, co-habit with friends and feeling stress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higher depression levels. 相似文献
94.
Jason S. Haukoos MD MSc Emily Hopkins MSPH Richard L. Byyny MD MSc Amy A. Conroy MPH Morgan Silverman LCSW Sheri Eisert PhD Mark Thrun MD Michael Wilson MD Brian Boyett MS James D. Heffelfinger MD MPH for the Denver ED HIV Opt-Out Study Group 《Academic emergency medicine》2009,16(8):800-808
In 2006,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released revised recommendations for performing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testing in health care settings, including implementing routine rapid HIV screening, the use of an integrated opt-out consent, and limited prevention counseling. Emergency departments (EDs) have been a primary focus of these efforts. These revised CDC recommendations were primarily based on feasibility studies and have not been evaluated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rigorous research method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large prospective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to evaluate the CDC's recommendations in an ED setting. From April 15, 2007, through April 15, 2009, a prospective quasi-experimental equivalent time-samples clinical trial was performed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routine (nontargeted) opt-out rapid HIV screening (intervention) to physician-directed diagnostic rapid HIV testing (control) in a high-volume urban ED. In addition, three nested observational studies were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cost-effectiveness and patient and staff acceptance of the two rapid HIV testing method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rationale, methodologies, and study design features of this program evaluation clinical trial. It also provides details regarding the integration of the principal clinical trial and its nested observational studies. Such ED-based trials are rare, but serve to provide valid comparisons between testing approaches. Investigators should consider similar methodology when performing future ED-based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相似文献
95.
自体造血干细胞的体外净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合分析自体造血干细胞体外净化的方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1-01/2003-12有关自体造血干细胞体外净化方法的文章,检索词“purging,HSCT”,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1991-01/2003-12有关自体造血干细胞体外净化方法的文章,检索词“体外净化,PUVA”,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选取同一领域、不同方面的文献,以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优先。资料提炼:共检索到42篇有关自体造血干细胞体外净化方法的文献,其中24篇文章符合要求。排除18篇,其中15篇系重复同一研究,3篇为Meta分析。资料综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的体外净化方法很多,如物理方法、生物学方法、药物方法、免疫净化、基因净化等。每种净化方法都有其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如淋巴系统疾病可以采用免疫净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可考虑反义技术;大多数患者则均可以考虑药物净化的方法。结论:针对不同的疾病,可以选择不同的净化方法,还可以将几种净化方法联合起来,其效果和方法的改进也在不断的研究探索中。 相似文献
96.
常压模拟高住低练对红细胞相关指标和促红细胞生成素、低氧诱导因子-1mRNA表达影响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常压模拟高住低练训练法是近年来提出来的一种新型的高原训练方法,可以解决传统高原训练中存在的不足。就高住低练训练法对红细胞相关指标和促红细胞生成素、低氧诱导因子-1基因表达的影响作一综述,旨在促进高住低练训练法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使其更好地为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服务。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72-01/2005-12的相关文章,同时根据相关的参考文献检索了部分文章,检索词“simulated living high-training low training(HiLo),indices of red blood cell,effect;erythropoietin(EPO)、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I),Gene”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http://cnki.hunnu.edu.cn1996/2006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种类为中文,检索词“:高住低练,红细胞相关指标,影响,促红细胞生成素,低氧诱导因子,基因。”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实验包括常压模拟高住低练运动模型中关于红细胞相关指标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低氧诱导因子-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面的文献,查找相关文献的全文,判断是否确实是相关研究。纳入条件:①随机对照实验研究。②实验包括对照组与干预组。排除条件:①综述文献。②重复的同一研究。资料提炼:共查找到90篇相关研究文章,38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52篇系为同一研究和综述文献。资料综合:Levine在高住低练训练法的试验发现:高住低练训练组最大摄氧量平均增加了5%,红细胞平均增加了9%,运动能力得到改善,而对照组无论是最大摄氧量、红细胞、还是运动能力均无显著性变化。②高住低练训练法能促使低氧诱导因子-1的产生而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调控,使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和血红素浓度的变化,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引起红细胞量和Hb浓度的增加;血红素浓度增加可以提高血液运输氧的能力和组织氧化能力。居住在适宜高度(大于2000~2500m),通过持续增加促红细胞生成素的量,诱导红细胞和血红素浓度的增加,改善氧运输能力、提高最大摄氧量,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③高住低练训练法引起低氧诱导因子-1mRNA表达,其如何对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调控和信号的转达,高住低练训练法导致血液成分变化对运动能力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可以更清楚地认识高住低练训练法对机体运动能力影响的机制,为提高运动成绩提供帮助。结论:高住低练训练法可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低氧诱导因子-1基因表达和红细胞的生成,提高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比容,而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97.
目的:从细胞水平,观察扶元起萎,养荣生肌的中药制剂肌萎灵注射液对原代培养鼠胚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3/2005-03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完成。实验分组:清洁级SD雌性孕鼠,孕期10~14d。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鼠胚脊髓运动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运动神经元培养72h后,按培养板及孔分为4.5μg/L肌萎灵组(肌萎灵注射液,含生药0.9g/mL)、9μg/L肌萎灵组、45μg/L肌萎灵组、力如太组(力如太R利鲁唑片,应用时经0.9%NaCl-0.01NHCl溶解)和对照组。实验处理:各组分别加入用新鲜培养基稀释为0.5%(终浓度4.5μg/L)、1%(终浓度9μg/L)、5%(终浓度45μg/L)的肌萎灵注射液,力如太组加入利鲁唑(终浓度10μmo/L),对照组加入等量新鲜培养基。实验评估:①共同培养3d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观察其对细胞活力的影响,以吸光度表示。②采用NF-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图像分析,测定神经突起主干长度。结果:①培养的运动神经元活力状态比较:4.5,9,45μg/L肌萎灵组培养运动神经元活力显著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0.317±0.054,0.396±0.087,0.329±0.097,0.230±0.130,P<0.05)。力如太组细胞生长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0.266±0.141,0.230±0.130,P>0.05)。②脊髓运动神经元突起生长情况结果:4.5μg/L肌萎灵组和9μg/L肌萎灵组可促进其生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15.96±32.32),(373.46±80.24),(159.71±48.95)μm,P<0.05]。结论:肌萎灵注射液可增强运动神经元活力,促进脊髓运动神经元突起的生长。 相似文献
98.
目的:为获得组织工程化自体血管,观察体外静态培养条件下犬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组织学及形态学的特征。方法:实验于2004-07/2005-06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外科院级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雄性杂种犬,3个月龄,体质量8~12kg。②实验方法:贴块法及酶解法对犬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进行原代分离培养及扩增,将第Ⅱ代平滑肌细胞以1×109L-1的密度种植于胶原膜上培养13d,再将第Ⅱ代内皮细胞接种于生长平滑肌细胞的胶原膜上2d。③实验评估: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同时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在胶原载体上联合培养后的形态。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见平滑肌细胞较均匀的分布于支架材料表面及内部;扫描电镜下,平滑肌细胞可以在胶原载体材料上生长,增殖明显并在短期内形成多层细胞。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2d就可在平滑肌细胞层表面获得连续的单层内皮细胞层。结论:在短期静态培养条件下犬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可以在胶原载体材料上形成具有两层细胞结构的组织工程化动脉血管组织片。 相似文献
99.
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04-01/08在北京回龙观医院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63例。以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为匹配条件,按照2∶1的比例选择本院职工及医院所在社区内82例健康自愿者为对照组。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进行生活质量评价:包括36个条目,归纳为8个分量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分数越高,表明该方面的功能状况越好,生活质量越高。结果:发放调查问卷245份,收回有效问卷245份。①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②相关分析发现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评分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副反应量表呈负相关(P<0.05~0.001)。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评分与性别呈正相关(P<0.05~0.001),与年龄、婚姻状况、病期、住院时间、目前状态、躯体疾病呈负相关(P<0.05~0.001)。结论: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下,影响因素包括精神病状态、药物副反应、年龄、性别、病期、住院时间、婚姻状况、躯体疾病。 相似文献
100.
认知矫正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和社会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认知矫正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和社会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03-01/08在北京回龙观医院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4例。均符合CCMD-Ⅲ及DSM-Ⅳ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年龄25~55岁;病程≥2年;病情稳定,处于迁延、残留或部分缓解状态;药物治疗状况稳定,近期无换药打算;纳入对象或家属同意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认知矫正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在相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认知矫正治疗组以Ann Delahunty和Rodney Morice等制定的神经认知矫正手册(汉化)为治疗工具,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认知作业练习,内容包括认知灵活性、工作记忆、计划执行功能3大功能模块。对照组予以相同时间的工娱治疗,主要包括有治疗师指导的操作性音乐治疗和舞蹈治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分别进行PANSS、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缺陷量表和护士观察量表的评定。结果:实验共纳入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4例,认知矫正治疗组44例,对照组46例进入结果分析,14例脱落。①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ANSS量表总分以及阴性症状量表、复合量表、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反应缺乏量表4个分量表的评分均有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2~4.59,P<0.05);减分情况在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②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量表总分在治疗后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89,2.04,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认知矫正治疗组治疗后护士观察量表的总病情以及总消极、迟滞2个分量表评分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49,1.19,2.81,P<0.05);其中迟滞项的减分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F=4.97,P<0.05)。③社会功能量表的改善与词语流畅性的改善呈正相关(R2=0.36,P<0.05),护士观察量表中总病情与积极两项评分的改善也与言语流畅性测验的改善正相关(R2=0.37,0.34,P<0.05)。结论:认知矫正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并与部分认知功能的改善相关,但对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