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937篇 |
免费 | 4394篇 |
国内免费 | 244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23篇 |
儿科学 | 1042篇 |
妇产科学 | 263篇 |
基础医学 | 2842篇 |
口腔科学 | 817篇 |
临床医学 | 5006篇 |
内科学 | 3751篇 |
皮肤病学 | 344篇 |
神经病学 | 959篇 |
特种医学 | 1966篇 |
外科学 | 3901篇 |
综合类 | 12421篇 |
现状与发展 | 5篇 |
预防医学 | 5369篇 |
眼科学 | 567篇 |
药学 | 4952篇 |
58篇 | |
中国医学 | 4223篇 |
肿瘤学 | 176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563篇 |
2023年 | 572篇 |
2022年 | 1351篇 |
2021年 | 1671篇 |
2020年 | 1474篇 |
2019年 | 817篇 |
2018年 | 778篇 |
2017年 | 1122篇 |
2016年 | 892篇 |
2015年 | 1614篇 |
2014年 | 2092篇 |
2013年 | 2721篇 |
2012年 | 4119篇 |
2011年 | 4313篇 |
2010年 | 3935篇 |
2009年 | 3598篇 |
2008年 | 3784篇 |
2007年 | 3585篇 |
2006年 | 3156篇 |
2005年 | 2494篇 |
2004年 | 1733篇 |
2003年 | 1366篇 |
2002年 | 936篇 |
2001年 | 828篇 |
2000年 | 694篇 |
1999年 | 207篇 |
1998年 | 51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52篇 |
1995年 | 39篇 |
1994年 | 44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1950年 | 2篇 |
194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目的 观察肺复张(LRM)治疗对预防老年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纳入了2012年1 ~12月106例年龄≥60岁的首次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的老年患者,其中男性82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66±4)岁(60~75岁),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机械通气组(对照组,53例)及肺复张治疗组(治疗组,53例),对照组患者入住监护室后按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患者常规机械通气同时分别于入住监护室后1h及2h应用压力控制法(PCV)进行两次肺复张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氧合指数(0I)、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的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低氧血症、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低氧血症定义为OI< 200,延迟拔管定义为机械通气时间≥24 h.结果 全部患者无住院死亡.治疗组患者入监护室后3h及试停呼吸机前OI明显好于对照组(272 ± 45比251 ±48及287±32比262 ±41,P<0.01),低氧血症(16例,30.2%比2例,3.8%,P=0.0003)、肺部感染(4例,7.5%比0例,0%,P=0.041)、延迟拔管(9例,17%比2例,3.8%,P=0.026)以及拔管后需无创机械通气辅助(12例,22.6%比3例,5.7%,P=0.012)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无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终止LRM的患者.结论 术后早期适当肺复张治疗可改善老年OPCABG术后患者的氧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低氧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82.
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是人群由平原快速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时常出现的疾病,轻者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心慌、失眠等多种适应不良的症状,重者可发生急性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或急性高原脑水肿(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HACE),甚至威胁生命安全.
从机体暴露于高原缺氧环境到AMS发生,其过程及衍变的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AMS三种类型(轻型高原病、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的发病机制有共同之处,其中体液潴留、体液重分配(脑、肺中水分较多)、运动、睡眠时低氧血症、通气反应降低、心功能不全及遗传等因素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且AMS的发生易感性与众多因素相关,如恶劣的环境因素、呼吸道炎症等.下面重点阐述AMS发病过程中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以及内皮功能不良与AMS发病相关性与易感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83.
目的 探讨血管生长因子在有血吸虫病和无血吸虫病的大肠癌患者肠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方法 收集30例有血吸虫病及30例无血吸虫病大肠癌患者的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中的正常肠组织、 癌旁组织和癌组织, 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组织中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PD?ECGF)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有血吸虫病大肠癌患者正常组织、 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PD?ECGF mRNA和VE? FG mRNA相对表达量是无血吸虫病患者的1.726、 1.766、 2.729倍和2.138、 1.831、 3.376倍, 有血吸虫病大肠癌患者正常组织、 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PD?ECGF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应的无血吸虫病患者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P均 < 0.05)。结论 血管生长因子PD?ECGF和VEGF在有血吸虫病大肠癌患者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无血吸虫病患者, 血吸虫病可能是大肠癌发病的高危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84.
目的 评价他汀类药物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应.方法 在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中检索2012年12月31日之前的所有关于他汀类药物与高血压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合格文献,采用改良Jadad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两位作者独立从文本和表格中提取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值及样本量.运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分析加权均数差及95%可信区间.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有33篇,共计2915例患者.与对照组相比,他汀类药物治疗组收缩压下降1.52 mmHg[95%可信区间(CI):-2.35~-0.68,P=0.0004],舒张压下降1.02 mmHg(95%CI:-1.70~-0.34,P=0.003).若基线血压≥140/90 mmHg,他汀类药物组收缩压下降 2.28 mmHg(95%CI:-3.57~-1.00,P=0.0005),舒张压下降1.87 mmHg(95%CI:-3.12~-0.62,P=0.003);基线收缩压<140/90 mmHg,他汀类药物对血压的影响不明显(P均>0.05).在不同他汀类药物的亚组分析中,阿托伐他汀可使收缩压下降4.04 mmHg (95%CI:-6.43~-1.65,P=0.00009),舒张压下降2.67 mmHg(95%CI:-4.32~-1.02,P=0.002),其他他汀类药物对血压的影响不明显(P均>0.05).他汀类药物治疗(3~6)个月时降压效果最明显.结论 他汀类药物可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且与基线血压相关,当基线血压高于140/90 mmHg时降压效应显著,以阿托伐他汀的降压效应最为明显,且治疗3~6个月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85.
目的探讨液体负平衡对腹部外伤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肺保护作用。方法 103例腹部外伤合并ARDS患者分液体管理组和对照组,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指导液体管理,测定肺灌洗液IL-6浓度,记录呼吸机参数、动脉血气分析了解肺功能。结果液体管理组EVLWI、肺组织IL-6明显下降(P<0.05),动脉血气氧分压(P<0.05)提高,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下降(P<0.05),机械通气时间缩短,呼吸机支持力度下降(P<0.05),肺功能改善。结论液体负平衡可保护肺功能,与其降低炎症反应、改善氧和等有关。 相似文献
986.
目的研究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2,TFPI-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其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NSCLC组织TFPI-2、VEGF的表达及CD31单克隆抗体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NSCLC中临床分期为Ⅰ、Ⅱ、Ⅲ期的患者中TFPI-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8%、25.0%和40.0%(P=0.003),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TF-PI-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7%、38.1%(P=0.033)。临床分期为Ⅰ、Ⅱ、Ⅲ期的患者中EV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6%、88.3%和93.3%(P=0.040),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1%、90.5%(P=0.028)。NSCLC组织中的TFPI-2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呈负相关(r=-0.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高、低MVD组中的TFPI-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2%、76.9%(P=0.006)。高、低MVD组中的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5%、30.87%(P=0.000)。结论 NSCLC中TFPI-2可能通过下调VEGF的表达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抑制NSCLC的生长、浸润及转移。 相似文献
987.
目的 探讨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中25-羟维生素D浓度与心脏结构异常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4月住院的337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超声心动图测量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定义左心室质量指数≥125 g/m2(男)、≥120 g/m2(女)为左心室肥厚.结果 (1)与轻至中度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5次/小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30次/小时,n=111)组相比,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n =226)的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心室肥厚的发生率、体质指数显著增加(P<0.01),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明显降低.(2)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四分位数25-羟维生素D浓度与左心室肥厚发生具有独立相关性(校正OR =4.11,95%CI:1.15~12.70,P<0.01),在校正肥胖及其他危险因素后,仍有相关性.另外,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与体质指数呈负相关.结论 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降低提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的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988.
目的探讨海岛官兵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某部4 358名海岛官兵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4 358人,全部男性,平均年龄(31.57±10.95)岁,应答率为97%。校正后符合Manning标准IBS的标化患病率为8.67%,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IBS的标化患病率为4.86%,患病率无年龄差别。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滥用抗生素、食物过敏史、胃肠道感染、心情压抑或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方式、精神紧张、外界恶劣环境等为最具可能性的危险因素,其OR值均>1。结论 IBS是海岛官兵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应引起重视;滥用抗生素、食物过敏史、胃肠道感染、心情压抑或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方式、精神紧张、外界恶劣环境等可能是诱发海岛官兵IBS致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89.
目的 角膜、结膜损伤是干眼病的重要表现,目前缺乏安全有效的染色方法及可操作性强的评分标准,本文旨在对干燥综合征国际合作联盟(Sjōgren's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Clinical Alliance,SICCA)研究中提出的眼表染色评分(ocular staining score,OSS)方法进行介绍并对干燥综合征(Sjōgren's syndrome,SS)患者OSS评分分布进行分析.方法 以2004年10月至2008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参加SICCA研究符合2002年SS国际分类(诊断)标准的1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按照标准化操作规范进行角膜荧光素染色、结膜丽丝胺绿染色、SchirmerⅠ试验和泪膜破碎时间(tear break up time,BUT)检查,其中角膜荧光素染色及结膜丽丝胺绿染色联合称为OSS染色.对角膜和结膜染色按照OS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对174例SS患者双眼结膜、角膜以及总OSS评分及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使用paired-samples T test对左右眼数据进行比较,使用Distances检验对OSS评分与SchirmerⅠ及BUT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SS患者右眼和左眼的鼻侧结膜评分分别为(2.12±1.16)和(1.89±1.19),颞侧结膜评分分别为(1.89±1.19)和1.96±1.14),鼻侧及颞侧结膜染色总分分别为(4.01±2.22)和(4.14±2.10),角膜染色评分分别为(2.59±1.60)和(2.71±1.56),左眼、右眼各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左眼OSS评分高于右眼,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1±3.41) vs.(6.90±3.19),P〈0.05];同侧眼鼻侧结膜评分高于颞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眼和左眼角膜染色中出现着染点融合、着染点出现在瞳孔区以及丝状角膜炎的比例分别为43.1%和44.8%、20.1%和22.4%、4.0%和2.3%.OSS与BUT及schirmerⅠ试验相关性分别为-0.573和-0.404,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OSS染色评分是一种可操作性强的眼表染色评分方法,有望成为SS诊断中确定眼表损伤程度的新标准. 相似文献
990.
目的系统评价通心络胶囊用药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专题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和PubMed。手工检索中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检索时间为2003年1月至2013年5月。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提取资料。临床试验文献采用MetaAnalyst 3.13进行Meta分析,其余文献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纳入144篇临床试验研究,共有6254人使用通心络胶囊,6006人未使用。与其它化学药或中药相比,单独使用通心络胶囊的神经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单独使用化学药,同时,通心络胶囊组与对照组的各类型不良事件发生率均相当。在15个病例系列研究中,共701人使用通心络胶囊,其中发生胃肠道反应不良事件52例,皮炎或皮疹不良事件1例。2个病例报告报道1例皮炎或皮疹不良事件。结论通心络胶囊的总体安全性可接受,今后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力度,为通心络胶囊的临床应用提供高质量证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