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72篇 |
免费 | 466篇 |
国内免费 | 28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6篇 |
儿科学 | 112篇 |
妇产科学 | 65篇 |
基础医学 | 661篇 |
口腔科学 | 214篇 |
临床医学 | 643篇 |
内科学 | 1016篇 |
皮肤病学 | 72篇 |
神经病学 | 256篇 |
特种医学 | 47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688篇 |
综合类 | 673篇 |
现状与发展 | 3篇 |
一般理论 | 1篇 |
预防医学 | 326篇 |
眼科学 | 110篇 |
药学 | 520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309篇 |
肿瘤学 | 3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81篇 |
2022年 | 202篇 |
2021年 | 222篇 |
2020年 | 152篇 |
2019年 | 168篇 |
2018年 | 181篇 |
2017年 | 144篇 |
2016年 | 139篇 |
2015年 | 198篇 |
2014年 | 260篇 |
2013年 | 245篇 |
2012年 | 375篇 |
2011年 | 397篇 |
2010年 | 246篇 |
2009年 | 212篇 |
2008年 | 242篇 |
2007年 | 316篇 |
2006年 | 239篇 |
2005年 | 246篇 |
2004年 | 157篇 |
2003年 | 157篇 |
2002年 | 145篇 |
2001年 | 134篇 |
2000年 | 140篇 |
1999年 | 129篇 |
1998年 | 127篇 |
1997年 | 139篇 |
1996年 | 110篇 |
1995年 | 111篇 |
1994年 | 78篇 |
1993年 | 92篇 |
1992年 | 66篇 |
1991年 | 60篇 |
1990年 | 54篇 |
1989年 | 78篇 |
1988年 | 59篇 |
1987年 | 69篇 |
1986年 | 42篇 |
1985年 | 45篇 |
1984年 | 29篇 |
1983年 | 32篇 |
1982年 | 20篇 |
1981年 | 21篇 |
1980年 | 28篇 |
1978年 | 16篇 |
1977年 | 21篇 |
1976年 | 11篇 |
1975年 | 11篇 |
1974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锌酞菁脂质体光动力作用引起小鼠肿瘤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电镜观察了锌酞菁脂质体光动力作用引起小鼠MS-2纤维肉瘤的形态学变化。发现其作用很强,并对肿瘤细胞有明显的直接影响。肿瘤细胞的结构表现出明显的程序性细胞死亡(apoptosis,programmedceldeath)的特点:胞核染色质凝聚边集、核固缩、核破裂、染色质凝块流失、胞质内吞噬现象、胞膜表面肿胀粗钝的胞突形成、细胞碎裂等。加深了对锌酞菁脂质体光敏作用机理的认识,但其详细的发生机制和调节途径有待阐明。 相似文献
42.
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目的 应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关皮瓣修复组织缺损。方法 以隐神经相伴行的大隐静脉体表投影为轴线,根据受区大小、部位及旋转点的位置设计逆行岛状皮瓣。结果 临床应用6例,修复小腿足踝部创面,皮瓣完全成活,皮瓣面积最大6cm×8cm。经6-20个月随访,效果满意。结论 根据皮神经的血管构筑与皮肤血供密切相关的特点,设计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安全可靠,操作简便,为小腿创面修复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3.
烧伤大鼠早期切痂对内皮细胞间粘附分子—1及E—选择素mRNA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烧伤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E-选择素(E-selectin)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实施休克期切痂上述指标的变化。方法 Wistar大鼠176只,30%Ⅲ度烫伤,收集不同时间点血清,采用逆转录PCR方法分别观察伤后不同时相点血清刺激内皮细胞ICAM-Ⅰ、E-selectin mRNA的表达的规律。结果 烫伤后血清可刺激内皮细胞ICAM-1、S-se 相似文献
44.
Leonidas JC; Berdon WE; Valderrama E; Neveling U; Schuval S; Weiss SJ; Hilfer C; Godine L 《Radiology》1996,198(2):377
45.
改进莱姆病螺旋体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国产氨基酸、维生素、核苷和微量元素等代替进口 CMRL1066,用新生牛血清代替兔血清,对培养莱姆病螺旋体的 BSKⅡ培养基进行了改进。在改进的培养基中,B_(31)国际标准株和国内的6个不同地理株莱姆病螺旋体生长良好。与 BSKⅡ培养基比较,经改进的培养基培养的螺旋体其抗原性、特征蛋白组成以及毒力无明显变异。用改进的培养基成功地从全沟硬蜱和实验小鼠血液和脏器内分离到了伯氏疏螺旋体。这种改进的培养基适用于莱姆病螺旋体的传代培养和病原体分离。为在我国进行莱姆病的深入和普及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6.
47.
背景:目前,对于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抗凝治疗尚无统一认识。目的:探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替代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1年6月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关节置换患者19例。术前3天采用LMWH替代治疗。术后出现出血倾向时停用LMWH并输入血浆,补充凝血因子,同时给予夹闭引流,患肢加压包扎等对症治疗。术后鼓励下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拔出引流后离床活动,并辅以下肢静脉泵和下肢弹力袜治疗。术后7 d开始加用术前用量的华法林,术后10 d左右停用LMWH。记录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计算平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评价术后出血和血栓情况。结果:19例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30~520 ml,平均(347±81)ml;术后引流量为480~820 ml,平均(607±103)ml。19例患者术后INR平均值为2.16±0.43。术后无一例出现重度出血,11例出现轻度出血,给予相应治疗后好转。无一例出现血栓征象。结论: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使用LMWH替代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出现出血症状后及时停药、输入血浆、补充凝血因子以及对症治疗,同时给予术侧肢体加压包扎、夹闭引流可及时有效控制出血。术后鼓励早期功能锻炼、应用下肢静脉泵和抗血栓袜可协助预防血栓行成,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48.
为研究烧伤大鼠骼肌组织泛素(ubiquitin)及泛素化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烧伤后骨骼肌蛋白降解的分子机制,采用大鼠30%Ⅲ度烫伤模型,分为伤后2、6、12和24h组,每组设正常对照组,于伤后不同时间点分别测定大鼠骨骼肌孵育液中伸趾长肌蛋白降解率以及伸趾长肌组织中泛素及泛素化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大鼠烧伤后伸趾长肌蛋白降解率增强,尤其是肌纤维蛋白降解增强明显(P<0.01),伤后12h增加185%,24h增加153%;伸趾长肌泛素及泛素化蛋白的表达在烧伤后各时相点均显著增加(P<0.01),尤以12h和24h为明显,表达增加的泛素化蛋白主要为高分子量蛋白。提示烧伤后大鼠骨骼肌蛋白高分解代谢与泛素及泛素化蛋白的高表达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烫伤大鼠伤后不同时间切痂其骨骼肌解偶联蛋白(UCP)2、UCP3 mRNA表达水平的异同. 方法选用120只雄性Wistar大鼠,其中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下112只造成30%TBSAⅢ度烫伤后分成4组A组不切痂,分别于伤后8、24、96、120、168 h处死;B组伤后8 h切痂,于伤后24、96、120、168 h处死;C组伤后24 h切痂,伤后96、120、168 h处死;D组伤后96 h切痂,伤后120、168 h处死.测定各组大鼠各时相点的血清瘦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以及腓肠肌UCP2、UCP3 mRNA表达水平. 结果 (1)血清瘦素水平A组大鼠伤后24~168 h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B、C、D组伤后120 h和(或)168 h均高于A组(P<0.01).(2)血清TNF-α水平A组伤后各时相点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B组伤后各时相点均低于A组(P<0.05或0.01).C组伤后168 h低于A组(P<0.05).(3)腓肠肌UCP2 mRNA的表达量A组大鼠在烫伤后8 h即已明显升高(P<0.01),24 h到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B、C组伤后168 h时分别为0.32±0.20、0.35±0.15,明显低于同时相点A组 0.71±0.12(P<0.05).各组腓肠肌UCP3 mRNA表达的变化趋势与UCP2类似. 结论大鼠严重烫伤后UCP2、UCP3 mRNA表达上调可能是代谢率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休克期切痂可降低这一表达,降低代谢率.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