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070篇 |
免费 | 1358篇 |
国内免费 | 80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2篇 |
儿科学 | 332篇 |
妇产科学 | 155篇 |
基础医学 | 744篇 |
口腔科学 | 183篇 |
临床医学 | 1718篇 |
内科学 | 1157篇 |
皮肤病学 | 287篇 |
神经病学 | 296篇 |
特种医学 | 499篇 |
外科学 | 1130篇 |
综合类 | 3383篇 |
现状与发展 | 4篇 |
预防医学 | 1587篇 |
眼科学 | 106篇 |
药学 | 1598篇 |
21篇 | |
中国医学 | 1418篇 |
肿瘤学 | 5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0篇 |
2023年 | 173篇 |
2022年 | 425篇 |
2021年 | 550篇 |
2020年 | 495篇 |
2019年 | 271篇 |
2018年 | 271篇 |
2017年 | 348篇 |
2016年 | 260篇 |
2015年 | 500篇 |
2014年 | 660篇 |
2013年 | 922篇 |
2012年 | 1193篇 |
2011年 | 1284篇 |
2010年 | 1107篇 |
2009年 | 983篇 |
2008年 | 944篇 |
2007年 | 966篇 |
2006年 | 830篇 |
2005年 | 628篇 |
2004年 | 434篇 |
2003年 | 382篇 |
2002年 | 277篇 |
2001年 | 254篇 |
2000年 | 171篇 |
1999年 | 65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42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2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3篇 |
1966年 | 10篇 |
1965年 | 39篇 |
1964年 | 31篇 |
1963年 | 26篇 |
1962年 | 26篇 |
1960年 | 9篇 |
1959年 | 47篇 |
1958年 | 51篇 |
1957年 | 65篇 |
1956年 | 28篇 |
1955年 | 18篇 |
1954年 | 21篇 |
1948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应用纤维乳管镜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31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纤维乳管镜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2例。纤维乳管镜治疗组患者应用纤维乳管镜行乳管灌洗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理疗和抗生素治疗。结果:以治疗24 h为观察时间点,将患者乳房包块消失,体温恢复正常作为治疗有效的标准。纤维乳管镜组19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达到上述标准,达标率为79.0%,对照组12例患者中达标4例,达标率为33.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乳管镜可作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的有效治疗措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究在面部年轻化治疗中采用中下面部线雕联合局部注射填充的效果及对皮肤状态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于观山湖科珑小可美容诊所美容皮肤科行面部年轻化治疗的60例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局部注射填充治疗,观察组采用中下面部线雕联合局
部注射填充治疗,比较两组皮肤状态、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皮
肤水分、弹性评分高于对照组,油脂、暗斑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SAS、SDS评分均
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
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结论 中下面部线雕联合局部注射填充在面部年轻化中的
应用效果确切,抗衰效果及美学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皮肤质地,减少皱纹,且治疗后不良反应较少,安
全性较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索可能用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免疫抑制治疗(IST)疗效预测的指标.方法 收集37例重型再障患者的静脉血标本,20例健康献血员作为正常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浆内白介素-2(IL-2)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采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LA-DRB1*15及HLA-DRB1*1501,结合年龄、性别及粒细胞和红细胞膜表面CD55、CD59表达情况等,对各项指标与疗效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前IL-2水平升高者有效率高于水平降低者(66.7% vs 28.6%,P<0.05);治疗前IFN-γ水平升高者有效率高于水平降低者(73.7% vs 25 0%,P<0.05);HLA-DRB1*15阳性者有效率与阴性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5% vs 44.4%,P>0.05);HLA-DRB1*1501阳性者与阴性者有效率均为50%;CD55、CD59表达降低者有效率与表达未降低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0% vs 40.0%,P>0.05);年龄≤40岁者有效率高于年龄>40岁者(60.0% vs 14.3%,P<0.05);女性患者有效率高于男性患者(62 5% vs 42 9%,P<0 05).结论 重型再障患者治疗前血浆IL-2、IFN-γ水平、性别及年龄可作为IST疗效预测指标,而HLA-DRB1*15、HLA-DRB1*1501及CD55、 CD59在本研究中不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4.
长白仔猪血常规及生化指标正常值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2-3月龄长白仔猪的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的正常值,为长白仔猪用于实验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实验室评价方法对40头长白仔猪的主要血常规和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并与巴马小型猪的参考值进行对比。结果长白仔猪的血常规及生化指标无性别差异(P〉0.05),长白仔猪的WBC、ALT、Ca^2+的平均值与巴马小型猪相似,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RBC、HGB、HCT、PLT、TP、Alb、BUN、AMY的平均值均低于巴马小型猪的相应值,而AST、TBIL、DBIL、Crea、CK-MB明显高于巴马小型猪,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长白仔猪有其独特的生理生化特性。 相似文献
55.
经不同手术径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鳞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经左胸与右胸手术径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鳞癌的疗效,探讨合理的胸中下段食管鳞癌手术径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到2007年12月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20例食管中下段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胸径路和右胸径路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除率、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情况以及生存率。结果左胸径路组和右胸径路组患者手术切除率分别为91.7%(55/60)和95.0%(57/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胸径路组平均每例淋巴结清扫数和转移淋巴结数分别为4.60枚和0.57枚,显著低于右胸径路组的8.32枚和1.33枚(均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7%(16/60)和31.7%(19/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3.3%(26/60)和23.3%(1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远处转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3%(41/60)比56.7%(34/60),P〉0.05]。左胸径路组术后5年生存率为21.7%,明显低于右胸径路组(36.7%,P〈0.05)。结论右胸径路与左胸径路对胸中下段食管鳞癌的手术切除率相似.但右胸径路更易于进行系统性的纵隔淋巴结清扫.有助于减少局部复发、提高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56.
57.
【摘要】目的:构建angiopep-2与转铁蛋白共修饰脂质体,并对其理化性质和跨血脑屏障能力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转铁蛋白(TF)与angiopep-2共修饰载脂质体(ANG/TF-LPs),考察其粒径,电位,血清稳定性等理化特征。通过定量细胞摄取实验考察脑内皮bEnd.3细胞对ANG/TF-LPs的摄取效率。构建血脑屏障体外模型,考察不同脂质体的跨血脑屏障能力。结果 所制备的ANG/TF-LPs粒径为93±13.5 nm, Zeta 电位为7.55±1.85 mV。在24 h内具有良好的血清稳定性。体外细胞摄取实验表明,bEnd.3细胞对ANG/TF-LPs的摄取效率分别是TF-LPs、ANG-LPs和LPs的2.9倍、2.4倍和4.8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NG/TF-LPs的跨血脑屏障效率分别是TF-LPs、ANG-LPs和LPs的3.1倍、2.9倍和6.8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NG/TF-LPs制备工艺简单,经过angiopep-2与转铁蛋白修饰后,脂质体的跨血脑屏障能力显著增强,是一种潜在高效的脑部靶向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58.
59.
K.-H. TSUI L.-J. WANG P.-L. CHANG S.-T. HUANG M.-L. HSIEH S.-H. LEE 《Systems biology in reproductive medicine》2013,59(6):453-455
Bladder tamponade is an uncommon clinical symptom among men who experience suffering related to sexual intercourse. The authors report on a 46-year-old man with this symptom 4-5 years before hospitalization. Angiography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left pudendal and obturator arterial bleeding, and embolotherapy of the internal pudendal and obturator arteries was performed. There was no mortality, or limb loss or loss of sexual potency at follow-up.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病变在CT和MRI动态增强中的影像差异及其原因,以提高对CT及MRI各自动态增强表现的认识。方法:搜集17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肝细胞肝癌,5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腺瘤,2例局灶结节性增生,1例转移瘤。全部病例均分别行CT及MRI的平扫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MRI采用SE序列加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将CT和MR动态增强图像进行对照观察,包括动态增强各期的强化范围、强化方式和强化幅度,强化幅度的比较用病灶密度(信号)与肝脏密度(信号)的比值进行比较。结果:肝癌、腺瘤和局灶结节性增生在CT与MRI上强化范围相似。1例肝癌动脉期强化幅度MRI大于CT,3例肝癌和2例局灶结节性增生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幅度MRI大于CT,2例腺瘤增强各期强化幅度MRI均大于CT,以动脉期差异最大。5例海绵状血管瘤强化范围动脉期及门脉期MRI大于CT,延迟期则相仿。1例转移瘤CT增强各期均未见明显强化,MRI门脉期及延迟期可见环状强化。结论:肝局灶性病变CT与MRI动态增强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为部分病变增强各期强化幅度MRI大于CT,尤以动脉期差异最大;部分病变增强范围MRI大于C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