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99篇
  免费   1872篇
  国内免费   892篇
耳鼻咽喉   159篇
儿科学   372篇
妇产科学   210篇
基础医学   1111篇
口腔科学   233篇
临床医学   2259篇
内科学   1518篇
皮肤病学   330篇
神经病学   474篇
特种医学   675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392篇
综合类   4136篇
现状与发展   10篇
预防医学   1788篇
眼科学   150篇
药学   1995篇
  41篇
中国医学   1690篇
肿瘤学   914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284篇
  2022年   714篇
  2021年   943篇
  2020年   804篇
  2019年   477篇
  2018年   502篇
  2017年   560篇
  2016年   408篇
  2015年   729篇
  2014年   987篇
  2013年   1139篇
  2012年   1450篇
  2011年   1508篇
  2010年   1275篇
  2009年   1090篇
  2008年   1081篇
  2007年   1063篇
  2006年   892篇
  2005年   691篇
  2004年   483篇
  2003年   417篇
  2002年   344篇
  2001年   284篇
  2000年   211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7篇
  1966年   10篇
  1965年   39篇
  1964年   31篇
  1963年   26篇
  1962年   26篇
  1959年   47篇
  1958年   51篇
  1957年   65篇
  1956年   28篇
  1955年   18篇
  1954年   21篇
  1948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从云南省大理县分得的一株褐产色小单孢菌,孢子层呈橄榄绿色,在酪氨酸琼脂上能产生褐色素,孢子表面有棘刺状突起,分类学鉴别它为小单孢菌属的一株新种。其主要发酵产物经提取、精制和微生物、理化特性、耐药谱及波谱学研究证明为西索米星。  相似文献   
72.
摘要:目的:探究苯并芘(benzo[a]pyrene,BaP)通过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nuclear factor?E2-related factor 2,Nrf2)信号通路对HepG2细胞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1,GSTP1)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HepG2细胞分为Control组、BaP(10μmol/L)组、BaP(10μmol/L)+AhR抑制剂(1μmol/L)组和BaP(10μmol/L)+Nrf2抑制剂(1μmol/L)组,BaP组给予10μmol/LBaP培养24小时,抑制剂组给予1μmol/L抑制剂半小时后,加入10μmol/L BaP培养24小时,Western Blot和qPCR实验方法检测各组AhR、Nrf2、细胞色素P450s(cytochrome P450s,CYPs)、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及GSTP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BaP组中AhR、Nrf2、GSTP1、CYP1A1及HO-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BaP组相比,BaP+AhR抑制剂组中AhR、GSTP1和CYP1A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BaP+Nrf2抑制剂组中Nrf2、GSTP1和HO-1的表达均降低(P<0.05);与BaP+AhR抑制剂组相比,BaP+Nrf2抑制剂组GST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BaP通过AhR和Nrf2两条信号通路增加GSTP1的表达,以Nrf2信号通路为主导影响GSTP1的表达。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大学生睡眠质量、负性情绪在错失恐惧与社交媒体倦怠间的中介作用。 方法 采用错失恐惧量表、社交媒体倦怠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体中文版对30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 错失恐惧、社交媒体倦怠、睡眠质量和负性情绪之间呈两两正相关;错失恐惧能正向预测社交媒体倦怠;睡眠质量和负性情绪在错失恐惧和社交媒体倦怠之间起单独中介作用,且睡眠质量和负性情绪在错失恐惧与社交媒体倦怠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负性情绪各维度效应皆成立。 结论 睡眠质量和负性情绪能够为错失恐惧对社交媒体倦怠的影响提供一个解释机制,大学生的错失恐惧既可以直接影响其社交媒体倦怠水平,也可以通过睡眠质量、负性情绪的独立中介效应以及睡眠质量-负性情绪的链式中介效应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74.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是胃癌前病变,具有发展为胃癌的危险。阳主动,阴主静,文章基于阴阳理论,衷中参西,微观辨证与宏观辨证结合,以阴阳消长失调和基因调控紊乱的关系为出发点,认为胃黏膜上皮内瘤变发生时胃黏膜细胞凋亡周期紊乱和细胞异常增殖分化是阴阳消长失衡在细胞基因调控水平上的体现,进而探讨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的病因病机以及辨证论治过程,为中医药治疗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丰富治疗该病的临床手段。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比较常频机械通气(CMV)、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CMV、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3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41)、观察组A(n=45)和观察组B(n=47)。对照组患儿给予单纯CMV治疗,观察组A患儿给予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HFOV治疗,观察组B患儿给予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CMV治疗。比较3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治疗前后的呼吸力学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和血清内皮素-1(ET-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Ⅱ型肺泡表面抗原-6(KL-6)、Clara细胞蛋白16(CC16)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和用氧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58、26.196,P<0.05);观察组A和观察组B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和用氧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患儿的机...  相似文献   
76.
[目的] 通过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设计,探讨睡眠与痛风之间的关联。[方法] 从一项包含763 813名参与者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中获取痛风遗传关联数据。以与打鼾、睡眠时间、睡眠类型、失眠及白日困倦程度等睡眠表型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作为工具变量,采用逆方差加权(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IVW)评估遗传学预测的不同睡眠表型与痛风发生风险的关系。采用MR-Egger回归和孟德尔随机多态性残差和离群值(MR pleiotropy residual sum and outlier,MR-PRESSO)检验进行敏感性分析,以评估工具变量的多效性。进一步采用加权中位数法、简单中位数法、最大似然比法等分析方法检验结果的稳健性与可靠性。[结果] IVW结果显示,遗传学预测的打鼾[优势比(odds ratio,OR)=3.12,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1~8.05),PFDR=0.045]和失眠[OR=1.09,95%CI(1.04~1.15),PFDR=0.005]与痛风发生风险呈正相关,而睡眠时间、睡眠类型及白日困倦程度与痛风发生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关联。MR-Egger回归提示上述因果关联未受到水平多效性影响,加权中位数法、简单中位数法、最大似然比法得出与IVW相似的结果。[结论] 打鼾、失眠与痛风发生风险呈正相关,纠正打鼾和失眠可能对痛风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7.
明胶-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采用复合乳液—溶剂挥发法制得明胶—聚乳酸载五氟脲嘧啶(5—Fu)微球,以混合型乳化剂Tween—80:Span—80=5:1—作为初乳乳化剂,O—羧甲基壳聚糖作为复乳乳化剂,考察了明胶—聚乳酸载药微球的制备条件对微球的成球性、药物包封率及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的选择、内部水相药物浓度和PLA分子量等均对载药微球的结构与性能产生影响,经优化条件得到了成球性和体外释放都比较好的载药微球。  相似文献   
78.
215例急性和亚急性重型肝炎临床特征对比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进一步了解急性重型和亚急性重型肝炎(简称急重和亚急重)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方法收集和整理215例急重和亚急重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X^2检验、t检验、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仍是急重和亚急重型肝炎的主要病因,均占30%以上。抗结核药物是药物性急重和亚急重肝炎的首要原因;②急重和亚急重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78.13%和4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急重患者的平均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20%,而亚急重患者平均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30%;④急重患者发生率前三位的并发症分别为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及脑水肿;而亚急重则分别为腹水、电解质紊乱及肝性脑病;⑤急重和亚急重患者的病死率与病情最重时PT、WBC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呈正相关,而与PTA、TC均呈负相关;亚急重还与病情最重时TB、BLA及CRE呈正相关,与CHE、TG、PLT、ALB呈负相关。结论①急重和亚急重患者无论在好发年龄、肝性脑病发生率、肝性脑病出现时间,还是在凝血功能异常、预后与实验室指标等方面差异较大,属两个独立的疾病;②对于无肝性脑病的急重和亚急重患者,严重的凝血功能异常是一个重要的灵敏和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79.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