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32篇
  免费   3257篇
  国内免费   1996篇
耳鼻咽喉   295篇
儿科学   541篇
妇产科学   146篇
基础医学   1902篇
口腔科学   496篇
临床医学   3989篇
内科学   2648篇
皮肤病学   355篇
神经病学   693篇
特种医学   1108篇
外科学   3563篇
综合类   9839篇
现状与发展   9篇
预防医学   3906篇
眼科学   297篇
药学   4080篇
  31篇
中国医学   3512篇
肿瘤学   1575篇
  2024年   129篇
  2023年   355篇
  2022年   969篇
  2021年   1279篇
  2020年   1120篇
  2019年   564篇
  2018年   621篇
  2017年   835篇
  2016年   648篇
  2015年   1224篇
  2014年   1696篇
  2013年   2180篇
  2012年   3240篇
  2011年   3293篇
  2010年   3110篇
  2009年   2707篇
  2008年   2809篇
  2007年   2701篇
  2006年   2435篇
  2005年   1951篇
  2004年   1342篇
  2003年   1089篇
  2002年   801篇
  2001年   774篇
  2000年   590篇
  1999年   23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1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lacing double J stent using a ureteroscope in early managing ureterovaginal fistula.Methods Twenty-eight patients cases with ureterovaginal fistula from 2002 to 2008 were treated early with placing double J stent using a ureteroscope and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viewed.Results Twenty-two of 28 cases were treated and double J stent was placed in them by a uretero-scope and 75% (21/28)of cases were cured.Four of 21 cases were treated twice by a ureteroscope and were cured finally.7 cases with failure ureterovaginal treatment underwent ureterocystostomy and were cured.The follow-up from 6 months to 33 months (average 10.1±6.4 months)showed that all of the 28 cases had been cured and had no urinary fistula.Conclusion Placing double J stent using a ureteroscope is the first choice of operative procedure for the early treatment of ureterovaginal fistula.  相似文献   
82.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 (UPTBD)对梗阻性黄疸病人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 1995年 1月至 2 0 0 2年 7月期间的 4 17例梗阻性黄疸病人进行 4 97次UPTBD治疗 ,并回顾总结他们的临床资料。结果 接受PTBD治疗共有 4 17例 (5 1例病人进行了两个胆管枝的PTBD) ,穿刺成功率达 93.2 % (4 36 / 4 6 8) ,32例首次穿刺失败的病人有 2 9例进行了第二次穿刺置管 ,全部成功。发生胆汁漏 /胆汁性腹膜炎 9例 ,胆道出血 8例 ,感染性休克 1例 ,无腹腔出血、后腹膜血肿、气胸等其他并发症。对 6 4例置管引流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测 ,与穿刺前相比 ,引流后 1周和 3周检测病人血清胆红素、转氨酶均显著下降。结论 UPTBD是一项姑息性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快捷、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3.
TUVP手术时间对血红蛋白及电解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手术时间对血红蛋白及血清电解质的影响。方法 对64例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患按手术时间分组,观察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及血清电解质的变化。结果 手术时间对血清电解质的降低有的影响,对血红蛋白降低的影响不显。结论 减少TUR综合征的关键是要操作熟练,缩短手术时间及手术中注意止血。  相似文献   
84.
目的:克隆人KGF-2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方法:通过PCR扩增,从人胎肝cDNA文库中获得编码人KGF-2的cDNA,并将其分别克隆入pBV220,pLEX和pGEX4T-1质粒中,研究其在不同表达质粒和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得到的KGF-2cDNA经测序证明与文献报道的序列一致。将其克隆于pBV220质粒中,在E.coli JM109中表达量相对最高,约占茵体总蛋白的4%;克隆于pLEX质粒中,在E.coli G1724中的表达量约占全茵总蛋白的5%;克隆于pGEX4T-1中,在E.coli JM109中的表达量可占到全茵总蛋白的20%。结论:采用GST融合蛋白表达质粒pGEX4T-1对KGF-2进行表达,较pBV220和pLEX具有明显优势,能实现对KGF-2的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5.
低压状态下猪鼾症模型的建立及其CT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压环境对动物上气道软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将试验猪置于一个低压环境饲养6个月建立猪的鼾症模型,当出现类似鼾症临床症状和鼾症相似的咽腔压力波形时,再进行CT扫描影像学检查。并与正常状态饲养的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模型猪咽后壁及软腭明显增厚,分别为(0.94±0.16)cm和(1.06±0.23)cm;对照组分别为(0.60±0.11)cm和(0.59±0.13)cm。模型猪的气管截面积在在前、中、后部分别为(1.49±0.12)cm2、(1.37±0.32)cm2和(1.00±0.21)cm2,其中以悬雍垂水平(后部)最为狭窄;对照组前、中、后部分别为(1.30±0.14)cm2、(1.57±0.32)cm2和(2.48±0.42)cm2。结论低压状态是鼾症的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低压状态可建立鼾症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6.
内乳动脉插管介入治疗胸部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乳动脉在胸部疾病中的血管造影表现及其在介人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seldinger法,对3l例病灶为内乳动脉供血或参与主要供血的胸部疾病患者进行了内乳动脉造影及介人治疗。结果3l例患者中,20例肺癌患者进行单纯内乳动脉或与其他供血动脉共同灌注化疗,部分行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疗效满意。4例中、晚期乳癌灌注化疗后肿块明显缩小。1例低度侵袭性胸腺瘤灌注化疗后明显缩小转放疗。6例大咯血经内乳动脉和其他出血动脉灌注止血药物及明胶海绵栓塞后完全止血。结论 内乳动脉在一些胸部疾病中为主要供血动脉,经该动脉进行介入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改进斑点免疫金渗滤法的渗滤装置 ,降低成本 ,使之更适用于现场操作。方法 :用自制的圆形渗滤片替代塑料渗滤盒 ,并比较二者的效果。结果 :自制的渗滤片体积更小 ,成本更低 ,为一次性使用材料 ;检测抗体的效果与塑料渗滤盒法一致。结论 :自制的渗滤片优于常用的塑料渗滤盒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及其不同输注方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影响。方法:采用胰管逆行注射建立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假手术组用生理盐水,SAP组随机分为持续、间隙和未行肠内营养3个亚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同样分为3个亚组(每组8只)。各组于48 h后启动肠内营养,72 h后再次麻醉大鼠,收集组织及血液标本;检测指标包括肠道转运系数、血淀粉酶、器官细菌移位率、血清细胞因子TNF-α、胰腺病理评分及血浆D-乳酸等。结果:①、SAP后48h进行肠内营养并未加重胰腺炎;肠内营养组与未行肠内营养组在血淀粉酶、胰腺病理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早期肠内营养可以促进肠蠕动,减少肠道细菌移位率,两组间在肠道转运系数、脏器细菌移位率及血清TNF-α水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SAP行肠内营养的两种方式间,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SAP大鼠在早期行肠内营养是可行的,其可保持肠道生理的完整性、减少了脏器细菌移位率,但未改善预后;持续和间隙二种肠内营养输注方式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脂肪乳剂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肠外营养治疗期间 ,应用脂肪乳剂的影响。 7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行肠外营养治疗 ,按静脉营养液是否含脂肪乳剂分为脂乳组和非脂乳组。 结果 :脂乳组肠外营养治疗后清蛋白、前白蛋白改善显著 (P <0 .0 1 ) ,非脂乳组则无显著变化 (P >0 .0 5 ) ,脂乳组较非脂乳组改善明显 (P <0 .0 1 ) ;血清肌酐、尿素氮等在脂乳组治疗后下降明显 (P <0 .0 5 ) ,较非脂乳组改善显著 (P <0 .0 5 ) ;营养治疗结束后 ,脂乳组高血糖症状明显得到控制 (P <0 .0 1 ) ,而非脂乳组效果不佳 (P >0 .0 5 ) ,脂乳组优于非脂乳组 (P <0 .0 5 ) ;血淀粉酶均有下降 ,脂乳组未见异常增高。 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输注脂肪乳剂安全有效 ,有助于恢复正氮平衡  相似文献   
90.
HIV/AIDS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调查与耐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状况、病原菌分类及耐药现状。方法:总结近年来收治的131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HIV/AIDS患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48例,感染率为36.6%,其中以念珠菌为主,占61%,感染部位以消化道为主,占62.7%。随着CD4^ T淋巴细胞的减少,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感染率逐渐增加。念珠菌对益康唑(ECO)、酮康唑(KET)、咪康唑(MIC)、制霉菌素(NYS)、氟康唑(FLU)、伊曲康唑(ITR)、5-氟胞嘧啶(5-FC)、两性霉素B(AMB)耐药率分别为69.4%、66.7%、58.3%、44.4%、43.8%、36.4%、14.3%、13.9%。结论:HIV/AIDS患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率高,且多有药耐药性,特别是对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已呈明显耐药,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