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99篇 |
免费 | 508篇 |
国内免费 | 19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3篇 |
儿科学 | 125篇 |
妇产科学 | 34篇 |
基础医学 | 407篇 |
口腔科学 | 77篇 |
临床医学 | 599篇 |
内科学 | 548篇 |
皮肤病学 | 69篇 |
神经病学 | 260篇 |
特种医学 | 181篇 |
外科学 | 475篇 |
综合类 | 1277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698篇 |
眼科学 | 159篇 |
药学 | 580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385篇 |
肿瘤学 | 2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130篇 |
2021年 | 245篇 |
2020年 | 171篇 |
2019年 | 98篇 |
2018年 | 101篇 |
2017年 | 151篇 |
2016年 | 91篇 |
2015年 | 223篇 |
2014年 | 245篇 |
2013年 | 338篇 |
2012年 | 433篇 |
2011年 | 470篇 |
2010年 | 441篇 |
2009年 | 360篇 |
2008年 | 438篇 |
2007年 | 446篇 |
2006年 | 318篇 |
2005年 | 252篇 |
2004年 | 198篇 |
2003年 | 187篇 |
2002年 | 128篇 |
2001年 | 86篇 |
2000年 | 97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11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10篇 |
1977年 | 8篇 |
1976年 | 7篇 |
1975年 | 10篇 |
1970年 | 8篇 |
1965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急性臂丛神经炎是一种少见病,但人们往往认识不足,在早期,易被误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或胸廓出口综合征。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降低误诊和漏诊率,本文就急性臂丛神经炎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进行综述。1诊断名词与病因急性臂丛神经炎,病因尚未明了,但却有典型的临床特征。最初由Parsonage等[1]和Turner等[2]报道为肩胛带综合征和麻痹性臂丛神经炎,后被称之为:Parsonage-Turner综合征。其他诊断名词有:急性臂丛神经炎,神经源性肌萎缩,术后原发性臂丛神经炎等[3,4]。 相似文献
42.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在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在链脲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方法雌性Wistar大鼠31只,3月龄,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n=10)、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组(D组,n=11)和p38MAPK抑制剂组(Ⅰ组,n=10)。D组、Ⅰ组单次腹腔注射链脲菌素65mg/kg制备糖尿病模型。糖尿病模型制备成功后,Ⅰ组尾静脉注射p38MAPK抑制剂SB203580 0.5mg/kg,1次/周,连续4周;C组和D组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给药4周后,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WT)、左侧坐骨神经传导速率(NCV)、背根神经节(DRG)和脊髓的磷酸化p38MAPK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D组、Ⅰ组MWT下降,NCV减慢,伴有脱髓鞘现象,DRG和脊髓的磷酸化p38MAPK水平升高;与D组比较,Ⅰ组MWT升高,NCV增快,脱髓鞘程度减轻,DRG和脊髓的磷酸化p38MAPK水平下降。结论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初步观察用小分子干扰RNA(siRNA)沉默树突状细胞(DCs)恒定链(Ii)后,DCs疫苗的体外抗肿瘤效果。方法从小鼠骨髓分离骨髓前体细胞,细胞经100 ng/ml GM-CSF和100 ng/ml IL-4诱导培养6 d后,转染针对DCs Ii链特异的Ii-siRNA,转染后加用50 ng/ml TNF-α继续诱导细胞成熟48 h,然后分别用Western blot检测沉默效果及CCK-8试剂盒检测DCs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此外,DCs共转染Ii-siRNA和小鼠胃癌前体细胞MFC的总RNA后,与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共培养,通过ELISA检测培养上清IFN-γ/和IL-4的水平,并收集致敏淋巴细胞进行体外杀伤实验。结果Ii-siRNA明显抑制DCs Ii的表达。沉默Ii链能够增强DCs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并促使淋巴细胞向Th1的方向漂移[IFN-γ:(5107±351)pg/ml,IL-4:(65±13)pg/ml,P<0.05]。淋巴细胞经共转染Ii-siRNA和MFC RNA的DCs激活后,明显而特异地杀伤靶肿瘤细胞(杀伤百分率: 66.94%±2.75%,P<0.05)。结论通过siRNA沉默DCs的Ii链可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增强抗肿瘤免疫的方法。 相似文献
44.
45.
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率较低,无特异性症状,且对其研究和认识尚不足,导致该类疾病患者的生存期近30年来无明显改善。笔者结合美国国立癌症网络(NCCN)指南,欧洲神经内分泌肿瘤协会(ENETS)共识及北美神经内分泌肿瘤协会(NANETS)共识就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疾病特点及诊断治疗进行综述,以提高对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胸腰筋膜间平面(thoracolumbar interfascial plane, TLIP)阻滞对后路腰椎融合手术病人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择期行后路腰椎融合手术病人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TLIP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组(TLIP组)和单纯PCIA组(对照组)。TLIP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为(49.4±7.7)岁;对照组,男10例,女15例,年龄为(49.5±7.1)岁。TLIP组在全麻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LIP阻滞,每侧注入0.375%罗哌卡因20 ml。两组术后均使用舒芬太尼行PCIA,维持术后24 h内静息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3分。记录两组病人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及补救镇痛例数,术后2、4、6、12、24 h的静息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术后24 h 内恶心呕吐、头晕、瘙痒和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以及TLIP组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LIP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24 h内PCIA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均未行补救镇痛。两组间各时间点静息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术后头晕、瘙痒和呼吸抑制等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LIP组未发生阻滞相关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TLIP阻滞可减少后路腰椎融合术病人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7.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全身高发骨骼疾病,其特点主要为骨密度下降、骨矿物质削减,破坏骨组织微细结构布局,进而致使骨机械强度下降、脆性增高,容易导致病理性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iporotic fracture,OPF)又称脆性骨折,是OP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发于老年人,发生率较高,因OP的特征故而导致OPF多呈粉碎性,愈合慢。且因骨强度低和骨脆性高而容易引起内固定松动和再骨折发生,故而残疾率和死亡率相对较高。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说,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s,BPs)类药物成为临床防治OPF最常用的一线药物,其治疗目标是防止进一步的骨质流失,以减少初始或后续骨折的风险,故该类药物的应用显著降低OPF的发生,脊柱骨折发生率降低了40%~70%,髋部骨折发生率降低了40%~50%。然而,考虑到BPs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基于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和随后抑制骨形成,人们担心它们是否会延迟或损害骨折愈合的能力,甚至引起新发骨折形成,即非典型性骨折,这是一种罕见的无创伤性或极小创伤性股骨骨折。所以这个问题不禁引起了人们的思考:长期使用BPs类药物预防继发性骨折的疗效是否掩盖了与使用BPs类药物相关的骨折愈合障碍风险,最终引发非典型性骨折的出现?本文就BPs类药物对OPF防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后续BPs类药物研究和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对综合生理-心理-社会评估问卷(UPPSAQ-70)进行信效度分析。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8年7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由医生开具心理评估、并在心理评估室同时完成UPPSAQ-70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的患者,固定因子数为8个因子和3个因子,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Amos 23.0对原8因子模型、8因子模型-修订、原3因子模型、3因子模型-修订和单因子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以SCL-90的各因子为校标,计算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验证区分效度。对2018年7月完成UPPSAQ-70评估的患者进行重测,检验重测信度。 结果 UPPSAQ-70的8因子模型包含:情绪、焦虑与疲劳、睡眠、躯体不适、性功能、快乐和满意度、疑病和社交焦虑;3因子模型包含:心理维度症状、生理维度症状和社会维度症状。验证性因子分析提示,8因子修订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程度(χ 2=10 410.4,df=1862,RMSEA=0.07,CFI=0.753,NFI=0.715)。8因子模型以SCL-90为校标,除情绪量表与抑郁(r=0.600)、焦虑(r=0.520)相关度相对较高,其他症状相关度较低(r<0.5)。量表各因子的Chronbach’s α系数在0.823~0.904之间,删除各条目后全量表的Chronbach’s α系数在0.954~0.956之间。该量表的重测信度为Chronbach’s α系数0.847,两次重测各项均显著相关(P<0.05)。 结论 UPPSAQ-70是良好的评估人的整体健康状况的量表,适宜综合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靶向沉默宫颈癌HeLa细胞中α-地中海贫血/精神发育迟滞综合征X染色相关蛋白(ATRX),检测电离辐射对ATRX、γH2AX和Rad51蛋白表达及γH2AX和Rad51焦点数的影响,探讨ATRX参与辐射后HeLa细胞DNA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 3条ATRX-shRNA和阴性对照(Control-shRNA)的慢病毒载体转染293T细胞,收集慢病毒并感染HeLa细胞,利用puromycin筛选获得稳定沉默ATRX的细胞系,分别命名为shA1-HeLa、shA2-HeLa、shA3-HeLa和shCon-HeLa,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沉默ATRX效率以及电离辐射后ATRX、γH2AX和Rad51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shCon-HeLa和shA1-HeLa组中γH2AX和Rad51焦点并计数其数量。结果: shCon-HeLa细胞中可见ATRX蛋白表达,而shA1-HeLa、shA2-HeLa和shA3-HeLa细胞中均无ATRX蛋白表达,表明沉默效率较高。在2和8 Gy剂量照射后1、6和24 h,shCon-HeLa组ATRX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24 h时表达量最高,且8 Gy照射后1、6和24 h表达量均较高。4 Gy照射后0~6 h,与shCon-HeLa组比较,shA1-HeLa组γH2AX焦点数在1 h明显升高(P<0.05),而后逐渐降低,但在6 h焦点数仍明显高于shCon-HeLa组(P<0.01);Rad51焦点数与γH2AX焦点数变化相一致,与shCon-HeLa组比较,shA1-HeLa组Rad51焦点数在1 h明显升高(P<0.05),在6 h时shA1-HeLa焦点数仍明显高于shCon-HeLa组(P<0.01)。4 Gy照射后0~16 h,shA1-HeLa组细胞中γH2AX和Rad51蛋白表达量均较shCon-HeLa组增加。结论:成功获得稳定沉默ATRX的HeLa细胞模型,电离辐射可诱导ATRX蛋白表达量增加,且沉默ATRX的HeLa细胞中γH2AX和Rad51焦点数及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提示ATRX参与了辐射诱导的DNA损伤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50.
在恶性血液肿瘤中,PI3K信号通路往往呈现过度表达的紊乱状态,开发PI3K抑制剂治疗恶性血液肿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恶性血液肿瘤的特异性筛选,得到了一个PI3K靶向抑制剂JN-65。MTT检测发现JN-65可以有效抑制血液肿瘤的增殖,其中对白血病细胞特异性较强。体外酶活性检测发现JN-65对PI3K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且对PI3Kγ表现出较强的选择性抑制作用,Western blot实验表明,JN-65能有效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细胞流式实验证明,JN-65通过抑制PI3K信号通路有效地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本研究采用分子对接模拟方法研究JN-65与PI3K相互作用关系,在分子水平对PI3K的抑制机制进行了研究。JN-65有望成为一个潜在的PI3K抑制剂,能特异性地抑制恶性血液肿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