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4篇
  免费   262篇
  国内免费   252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39篇
妇产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186篇
口腔科学   99篇
临床医学   561篇
内科学   202篇
皮肤病学   28篇
神经病学   108篇
特种医学   112篇
外科学   169篇
综合类   890篇
预防医学   477篇
眼科学   44篇
药学   498篇
中国医学   439篇
肿瘤学   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344篇
  2011年   416篇
  2010年   413篇
  2009年   291篇
  2008年   364篇
  2007年   327篇
  2006年   279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模式三维重建诊断腰椎爆裂骨折(LBF)的价值。方法对54例LBF患者摄腰椎X线片;采用3~5 mm层厚连续螺旋CT扫描,1.5~2.5 mm间距后重建,于AW4.0工作站行SSD、MPR及MIP、仿真椎间盘镜(VMED)三维重建;34例行腰椎MRI检查;采用SSPS 16.0软件分析。结果螺旋CT与平片诊断L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7,P<0.05);SSD与MIP能取得清晰立体图,MPR能多向观察骨折细节,VMED能模拟MED显示椎管梗阻。MRI能清楚显示椎管受压及脊髓损伤。结论腰椎多模式三维重建对复杂性腰椎骨折诊断、分型与手术模拟等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2.
不同制作方法对Finesse全瓷冠的适合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估不同的制作方法对F inesse全瓷冠的适合性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用3种方法即常规脱模法,带模铸造法,代型隙料法制作全瓷冠,粘结(玻璃离子3.5 kg静止固位力),包埋,片切。测量边缘适合性AMO,边缘浮升量PMO,轴壁适合性AWA,牙合面适合性OA,通过单因素方差和q检验,统计分析。结果:带模组、代型组、脱模组的AMO分别为53μm、66μm、120μm,脱模组与带模组,代型组相比较AMO、PMO、OA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带模组,代型组的AMO、PMO、OA相比较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 inesse热压铸型陶瓷冠具有良好的适合性,能满足临床应用要求,为保证较高的适合性,临床应用隙料法和带模铸造法来制作F inesse全瓷冠。  相似文献   
143.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抑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酯酶-1(MKP-1)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HSYA 10μmol.L-1和ox-LDL 35 mg.L-1与VSMC共培育48 h,MTT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逆转录PCR(RT-PCR)观察ERK1/2和MKP-1基因表达,Western印迹法观察ERK1/2和MKP-1蛋白表达。结果与ox-LDL 35 mg.L-1模型组比较,加入HSYA 10μmol.L-1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ERK1 mRNA表达下降了42.2%(P<0.01),MKP-1 mRNA显著增加了86.9%(P<0.01),p-ERK1/2蛋白表达降低了39.9%(P<0.01),MKP-1蛋白表达增加了80.6%(P<0.01);加入PD98059 10μmol.L-1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了58.3%(P<0.01),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P<0.01),ERK1 mRNA表达下降了45.9%(P<0.01);p-ERK1/2蛋白表达下降了45.9%(P<0.01);PD98059 10μmol.L-1+HSYA 10μmol.L-1同时加入,细胞生存率下降了61.9%(P<0.01),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P<0.01),ERK1 mRNA表达进一步减少(P<0.01),MKP-1 mRNA增加了110%(P<0.01),p-ERK1/2蛋白表达下降了51.2%(P<0.01),MKP-1蛋白表达增加了62.4%(P<0.01)。结论 HSYA通过增强MKP-1蛋白表达、降低p-ERK1/2蛋白活性和抑制细胞周期运转的机制抑制VSMC增殖。  相似文献   
144.
朱妍蒨  葛卫红 《中国医药》2012,7(8):998-999
目的 观察和评价帕洛诺司琼联合地塞米松预防中度致吐化疗方案所致恶心、呕吐(CINV)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60例患者采用中度致吐方案化疗,按随机抽样法随机分为帕洛诺司琼组和昂丹司琼组,各30例.帕洛诺司琼组给予盐酸帕洛诺司琼0.25 mg,第1天化疗前30 min静脉注射.昂丹司琼组给予盐酸昂丹司琼8 mg,化疗前30 min缓慢静脉滴注,连用3d.2组均联合地塞米松5 mg静脉注射.观察5d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作比较.结果 帕洛诺司琼组与昂丹司琼组急性CINV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0.0% (24/30)和76.7%(23/30),有效控制率分别为93.3%(28/30)和86.7%(26/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性CINV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6.7% (23/30)和63.3%(19/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控制率分别为93.4%(28/30)和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洛诺司琼预防中度致吐化疗方案所致急性CINV 疗效与昂丹司琼相当,对延迟性CINV 的疗效优于昂丹司琼,不良反应程度较轻、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5.
目的了解小儿急性中毒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本院206例急性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在206例中毒患儿中,食物中毒90例(43.7%),药物中毒45例(21.8%),农药中毒30例(14.6%),鼠药中毒18例(8.7%),化学品中毒12例(5.8%),CO中毒11例(5.3%);其中治愈好转191例,死亡6例,转院5例,放弃治疗4例。结论小儿急性中毒涉及儿童各年龄段,农村多于城镇,且绝大多数经消化道中毒,以误食、误服为多;小儿急性中毒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救治开始时间是急性中毒抢救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6.
探讨蒿甲醚与依托泊苷联用对小细胞肺癌细胞H446增殖及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采用MTT法检测蒿甲醚、依托泊苷单用及联合作用对H446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Annexin V/PI荧光双染法检测蒿甲醚、依托泊苷单用及联合作用对H446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PI单染法检测蒿甲醚、依托泊苷单用及联合作用对H446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采用基质胶侵袭实验检测蒿甲醚、依托泊苷单用及联合作用对H446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蒿甲醚、依托泊苷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均能有效抑制H446的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两药联用具有协同作用。蒿甲醚单用不能明显促进细胞凋亡,但与依托泊苷(300 nmol/L)联用72 h可以比较明显促进H446凋亡,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蒿甲醚单用对H446的细胞周期没有显著影响,联合作用48 h对细胞周期G2期阻滞主要是依托泊苷的作用。单用蒿甲醚、依托泊苷以及二者联合使用都能显著抑制H446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47.
研究背景脊髓小脑共济失调2型(SCA2)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是由致病基因ATXN2编码区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扩展突变引起,目前较公认的正常重复范围为13~31次,异常重复范围>34次。主要表现包括小脑共济失调、眼肌麻痹、慢眼动、腱反射减弱,可伴有动作性震颤、智力减退和周围性感觉神经病等;头部MRI显示脑干、小脑明显萎缩(典型的橄榄脑桥小脑萎缩改变)。本研究针对5例经基因检测明确诊断的SCA2家系先证者进行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及表型与基因型相关性分析。方法对708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SCA家系的先证者和119例临床拟诊SCA的散发患者进行常规基因学检测,分析SCA1~3、6、7、17型和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致病基因CAG序列重复动态突变。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重复序列、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对于出现2个电泳条带的样品通过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方法进行重复序列计数。结合基因学检测结果,对患者临床表型和神经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其中45例患者携带SCA2基因CAG重复扩展突变,临床表现为小脑共济失调、眼肌麻痹、慢眼动、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部分患者可伴有动作性震颤,MRI均显示脑干、小脑明显萎缩。其中5例典型病例的临床表型均与其基因型相符。结论基因学检测可为SCA2的明确诊断提供依据,临床和神经影像学特征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对于携带中间重复等位基因个体的诊断,需结合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及家系上下代动态突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8.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出生体重对其血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低叶酸水平的关系。方法同期出生的新生儿分为正常组和窒息组,并分别分为正常体重及低体重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检测血清中Hcy水平。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中叶酸浓度。结果窒息组正常体重儿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为(10.50±2.19)μmol/L,低体重儿为(15.82±2.51)μmol/L,对照组正常体重儿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为(7.73±0.61)μmol/L,低体重儿为(7.45±0.43)μmol/L。在窒息组内低体重儿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儿(P<0.001),且窒息低体重组儿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儿,不论其出生体重如何(P<0.001)。血清叶酸水平检测结果显示窒息组正常体重儿血清叶酸水平为(2.74±0.16)μg/L,低体重儿为(2.29±0.25)μg/L,对照组正常体重儿血清叶酸为(3.33±0.23)μg/L,低体重儿为(3.02±0.29)μg/L。窒息组患儿无论正常体重儿还是低体重儿其血清叶酸水平变化均不显著(P>0.05)。结论缺氧窒息合并低出生体重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49.
目的探讨主要症状为位置性眩晕及水平眼震的小脑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及病灶分布特征,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少见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诊治的1例以位置性眩晕及位置性眼震为首发症状的小脑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疾病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总结。结果患者男性,75岁,以反复眩晕、恶心、呕吐、活动后加重2个月就诊,查体发现水平翻滚试验可见水平背地眼震,首次查头颅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右侧水平半规管帽石症,给予Gufoni手法复位治疗无明显效果。4周后患者出现意识淡漠,复查头颅CT显示梗阻性脑积水,头颅CT增强示右侧小脑小结占位病变,先后行侧脑室外引流及小脑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结合既往报道的文献13例和本研究的1例共计14例小脑占位引起的位置性眩晕及水平眼震患者中,有9例初诊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肿瘤主要位于小脑小结、舌叶及四脑室底部等小脑中线部位。结论小脑中线部位的占位病变可以表现为位置性眩晕/眼震,临床医生需注意识别,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150.
目的探讨醋延胡索炮制前后HPLC指纹图谱与镇痛药效的相关性,筛选炮制特征成分。方法建立生延胡索与醋延胡索HPLC指纹图谱,对两者化学成分进行差异性分析,以大鼠扭体反应为模型建立评价指标,采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孕酮、雌二醇、前列腺素E_2(prostaglandin E_2,PGE_2)、前列腺素F_(2a)(prostaglandin F_(2a),PGF_(2a))等指标评价镇痛药效,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与熵权法研究醋延胡索的谱-效关系,指认醋延胡索炮制特征成分。结果建立了不同批次生延胡索饮片、醋延胡索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31个共有峰。生延胡索饮片与醋延胡索饮片均有止痛效果,以醋延胡索止痛效果最为显著。镇痛谱效关联度分析得到峰9、18~21、25、26醋炙后关联度得分有了显著的提升,与醋炙后镇痛疗效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通过谱-效关系明确了醋延胡索炮制特征成分为原阿片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去氢紫堇碱、延胡索乙素、四氢小檗碱、延胡索甲素,为醋延胡索炮制质量控制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