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37篇
  免费   1894篇
  国内免费   1165篇
耳鼻咽喉   109篇
儿科学   223篇
妇产科学   161篇
基础医学   1496篇
口腔科学   257篇
临床医学   2020篇
内科学   2124篇
皮肤病学   161篇
神经病学   726篇
特种医学   60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408篇
综合类   3141篇
现状与发展   10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1487篇
眼科学   386篇
药学   1982篇
  23篇
中国医学   1303篇
肿瘤学   1166篇
  2024年   116篇
  2023年   350篇
  2022年   828篇
  2021年   1043篇
  2020年   864篇
  2019年   665篇
  2018年   638篇
  2017年   624篇
  2016年   560篇
  2015年   805篇
  2014年   989篇
  2013年   1008篇
  2012年   1418篇
  2011年   1485篇
  2010年   1086篇
  2009年   882篇
  2008年   929篇
  2007年   750篇
  2006年   725篇
  2005年   595篇
  2004年   456篇
  2003年   421篇
  2002年   367篇
  2001年   288篇
  2000年   203篇
  1999年   156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2篇
  1938年   2篇
  1928年   1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评价低温等离子刀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2月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共44例,男20例,女24例;年龄30~52岁,平均40岁。局部麻醉,在C型臂引导下操作。共46个椎间隙:单间隙42例,双间隙2例。术后随访近期效果。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24个月。VAS评分术前(8.40±0.50)分,术后1周(2.60±0.53)分,末次随访(2.80±0.34)分。Oswestry评分术前(59.00±1.90)分,术后1周(30.00±1.80)分,末次随访(34.00±1.50)分。各指标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术后两次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80%,无任何并发症。结论经皮低温等离子刀髓核消融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技术简单、微创、安全、疗效肯定。关键是选择合适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992.
Xu R  Fang L  Jiang X  Wan Y  Huang S  Jiang K  Lin N  Pan W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9):647-649
目的 对比研究修补术联合近侧胃迷走神经切断术 (proximalgastricvagotomy ,PGV)与修补术联合三联疗法 (口服奥美拉唑加羟氨苄青霉素加灭滴灵 )对穿孔性十二指肠溃疡的远期疗效。方法  32 9例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非随机地接受了A、B不同的治疗方法。A组 1 53例 ,行修补术联合PGV ;B组 1 76例 ,行修补术联合三联疗法。术后 5~ 8年 ,采用信访、电话访问、门诊复查以及与患者所在当地医院合作调查的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症状问诊、胃镜复查、幽门螺杆菌(HP)检测等。随访结果按Visick标准分级。 结果 获得随访 30 1例 ,A组 1 4 2例 ,B组 1 59例。按Visick分级 ,A组Ⅰ级 97例 (68 3 % )、Ⅱ级 1 9例 (1 3 4% )、Ⅲ级 1 3例 (9 2 % )、Ⅳ级 1 3例 (9 2 % ) ;B组Ⅰ级 31例 (1 9 5 % )、Ⅱ级 2 8例 (1 7 6 % )、Ⅲ级 2 4例 (1 5 1 % )、Ⅳ级 76例 (47 8% ) ,2者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Z =- 9 81 8,P <0 0 1 )。HP检测 ,A组阳性 1 30例 (91 5 % ) ;B组阳性 94例(59 1 % ) ,2者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χ2 =41 438,P <0 0 1 )。 结论 对于穿孔性十二指肠溃疡 ,修补术联合PGV的远期疗效优于修补术联合三联疗法 ,尽管前者的HP阳性率远高于后者。HP感染只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纳米-高频脉冲光技术治疗肾癌的效果.方法 用人ACHN细胞株接种BALB/c裸小鼠,制备荷瘤动物模型,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高频脉冲光治疗组(治疗1组)、纳米-高频脉冲光治疗组(治疗2组)、高频脉冲光预防治疗组(预防1组)和纳米-高频脉冲光预防治疗组(预防2组),均采用照射治疗,周期为4周,定期测量肿瘤体积,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病理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对照组肿瘤体积(746.00±66.66)mm3,治疗1组肿瘤体积(107.95±37.44)mm3,2组(88.56土57.20)mm3;治疗组平均瘤体积及肿瘤生长曲线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1、2组间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1组肿瘤体积(32.58±13.94)mm3、2组(40.35±15.04)mm3,与同期对照组(398.85±112.23)mm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预防1、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频脉冲光和纳米-高频脉冲光均能有效治疗肾癌,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肾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疏肝散结汤联合蓝丁格尔乳腺治疗仪及抗生素治疗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急性肿块期肝郁胃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急性肿块期肝郁胃热证患者共4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以蓝丁格尔乳腺治疗仪治疗4周,抗生素静脉滴注2周,口服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疏肝散结汤口服4周。观察项目包括症状体征指标(肿块大小、疼痛、肤色、肤温)、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红细胞沉降率(ESR)、肝素结合蛋白(HBP)及血清泌乳素(PRL)]、中医疗效判定(中医临床疗效、中医症状和体征积分)及焦虑抑郁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体征指标、中医临床疗效、中医症状和体征积分及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疏肝散结汤联合蓝丁格尔乳腺治疗仪及抗生素治疗能有效改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局部及全身症状,改善中医症状体征,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观察脾切除对大鼠肝大部分切除术后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组),2/3肝切除组(PHx组),肝切除加脾切除组(PHx +Sp组).85只大鼠中30只用于测定门静脉压力,55只用于分析细菌移位、血浆内毒素、血浆D-乳酸、肠组织病理学及免疫功能.结果 PHx组门静脉压力(13.34±0.64) cmH2O(1 cmH2O=0.098 kPa)显著高于SO组(7.64±0.44) cm H2O和PHx+ Sp组(10.30±0.69) cm H2O(P<0.01).PHx组的细菌移位率高于SO组(65.00%比6.67%;P <0.01),也明显高于PHx+ Sp组(25.00%;P <0.05).大鼠血浆内毒素中位数SO组为0.00 ng/L,PHx组为4.05 ng/L,PHx +Sp组为1.47 ng/L(P <0.01).血浆D-乳酸在SO组和PHx+ Sp组也较PHx组低(分别为1.68、23.36、39.09 g/L,P<0.01).结论 脾切除能降低肝大部分切除大鼠门静脉压力,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内毒素和细菌移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和建立体外扩增胚胎肝干细胞并抑制其分化的培养条件及方法.方法 胶原酶结合机械消化法制备14 d胎龄大鼠胎肝干细胞悬液.将细胞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种至Ⅰ型胶原包被的培养板中,常规贴壁培养.另一组细胞则接种至软琼脂培养基中进行悬浮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两组细胞的生长.培养2周后收集两组细胞,电镜观察两组细胞超微结构的差异,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90.1+、CD49F+等干细胞标志物表达特征,碱性磷酸酶染色检测其分化状态的差异.结果 悬浮培养的胎肝干细胞具有高核浆比、胞浆内细胞器不发达等超微结构特征,并高表达CD90.1、CD49F等干细胞标志物,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而常规贴壁培养的胎肝干细胞则在培养过程中显示出显著的分化特征.结论 琼脂克隆培养的胎肝干细胞较有血清贴壁培养分化程度低,在琼脂克隆培养条件下能增殖形成具有显著干细胞特征的克隆球.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利用360°全方向72个声源测试设备,初步研究耳科正常人水平声源定位特点。方法 选取耳科正常人14例,其中男3例,女11例,平均年龄(31.4±7.2)岁,使用360°全方向均匀分布的72个扬声器进行声源方位辨别测试,统计正常人整体声源定位能力,计算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RMS)值。 结果 听力正常人声源定位图像大致呈现出两个“十字交叉”的组合图形,镜像处理后呈现为一条斜率近似为1的直线,计算RMS为(20.4±3.5),相较未经镜像处理前(52.7±16.2)有大幅度下降。本组受试者前场、后场、左场、右场4个区域的定位正确的次数比例均值分别为60.52%、38.69%、31.55%和37.70%,前场定位正确的次数明显高于其余3个区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后场、左场、右场定位正确的次数均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正常人的水平声源方位辨别存在前后镜像现象,水平方向上前场(-45°~45°)声源定位能力最佳,左右场和后场的声源定位能力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998.
目的:了解痰热壅肺证患者胸部CT表现特点。方法:取中医辨证为痰热壅肺证病例100例,分析其胸部螺旋CT及高分辨CT扫描表现,包括肺部病变表现的部位、特点、性质及伴随的胸部其他病变。并将中医诊察结果和CT所见进行比较。结果:100例中1例胸部CT正常,99例可见到包括9种肺部或胸膜等多种病变,包括肺部炎症、肺气肿、肺大泡、支气管扩张、肺间质纤维化、肺部肿瘤、胸腔积液等;在59.6%的病例中都有2~3种病变共存。肺部炎症最多共72例(72.7%),其中单纯肺部炎症者仅20例(27.8%),其余52例(72.2%)均与其他肺部改变共存。肺部炎症的左右肺分布无明显差异,但位于两肺下叶者要显著多于上叶及中叶(χ2=15,P<0.01)。在中医诊察的脉象、舌诊、痰色的结果中,都与CT上的炎症表现有显著相关。结论:痰热壅肺证的CT表现以肺部炎症最多见,与中医诊察结果相关。中医诊察结果和CT表现上的这种联系,有助于提高对痰热壅肺证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 测量胃癌体积在 N 分期预测方面的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n=193)CT 资料,测量门脉期肿瘤体积,比较该结果和相应 N 分期的相关性并用 ROC 曲线分析其区分不同 N 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肿瘤体积测量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 值分别为0.77、0.72、0.69,P <0.05),且与相应的 N 分期呈正相关(r =0.568,P <0.05)。区分 N0和 N1~N3组、N0~N1和 N2~N3组、N0~N2和 N3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0.80、0.82,体积阈值12.06 cm3、22.35 cm3、25.95 cm3,敏感度55%、66%、62%,特异度95%、86%、89%。结论CT 测量胃癌体积对 N 分期评估有一定应用价值,有利于指导临床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评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诊断肝移植术后迟发性急性排斥反应(A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37例肝移植术6个月后行肝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确诊结果,比较迟发性AR组(AR组,24例次)和非迟发性AR组(非AR组,16例次)患者肝穿刺当日或前1d血常规中白细胞的分类,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比例的最佳截断值,分析其诊断迟发性AR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AR组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非AR组。ROC曲线分析显示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比例分别为0.145×109/L和0.023时约登指数最高(分别为0.333和0.62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6和0.813。分别以0.145×109/L和0.023作为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比例升高的截断值,诊断AR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46和0.88、0.75和0.88。当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285×109/L和比例≥0.03时,诊断AR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25和1.0、0.50和1.0,所有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285×109/L者的细胞比例均≥0.03。结论肝移植术后6个月,延迟性AR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非延迟性AR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比例≥0.03对诊断迟发性AR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