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南克俊  景钊  张晓战  龚玲  秦海霞 《医学争鸣》2003,24(18):1716-1716
引言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我们整理了1999/2002年我科死亡的恶性肿瘤病例142份,对其死亡原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2.
三七皂苷治疗脑出血4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血管病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此病具有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特点.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为进一步寻找有效治疗方法,我科应用三七皂苷治疗脑出血患者4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3.
重庆市2001~2002年毒鼠强中毒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庆市 2 0 0 1~ 2 0 0 2年屡屡发生剧毒急性鼠药毒鼠强中毒事件。据卫生部门统计 ,共发生以食物为载体的毒鼠强中毒事件 3 6起 ,进食人数 42 6人 ,中毒人数 2 91人 ,死亡 47人 ,进食中毒率为 68.3 1% ,中毒死亡率为 16.15% (见表1)。表 1 重庆市 2 0 0 1~ 2 0 0 2年 3 6起毒鼠强中毒事件统计以食物为载体中毒起数中毒发生单位中毒原因家庭个体摊贩食堂学校投毒自服 进食人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中毒人群中毒时间36 31 31 1 351 42 6 2 91 47各年龄性别四季均有发生1 毒鼠强属禁用品毒鼠强是一种对人、畜均具有剧烈毒性的灭鼠药。国外早已…  相似文献   
74.
近些年来,随着环境的污染,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使得恶性肿瘤成为严重威胁人们生命的疾病。目前,癌症死亡已位居我国各类死因的第一位,超过了心脑血管疾病。为了解近年来苏州市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笔者对苏州市某医院1999—2005年恶性肿瘤住院病人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1资料来源与方法1.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苏州市某医院1999—2005年病案室病案,并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9,ICD—10)编码,以第一诊断进行统计,资料连续且具有可比性,并且经细胞学诊断证实。1.2方法为了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分析,这里采用了两因子方差分析和卡…  相似文献   
75.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与多种因素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状态 (PSD)与急性脑卒中发病时多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对 5 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对抑郁程度评分 ,根据脑卒中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标准对神经功能进行评分 ,计算IgG指数 ,测定脑脊液内一氧化氮 (NO)含量 ,进行卒中定位、定性 ,对所得结果进行单因素t检验和 χ2 检验 ,各因素之间做直线回归分析。结果 PSD发生率为2 9% ;脑卒中患者PSD发生率高于脑出血患者 (χ2 =4 86 ,P <0 0 5 ) ;PSD组IgG指数 (t =3 16 ,P <0 0 5 )、NO含量 (t=6 2 0 ,P <0 0 1)及NFD(t=2 35 ,P <0 0 5 )均高于非抑郁组 ;PSD组其他合并症较非抑郁组多 (t=2 74 ,P <0 0 5 ) ;IgG与NO呈正相关 (r =0 4 15 ,P <0 0 1)。结论 PSD是一种病态心理性改变 ,但它有确定的免疫病理生理性改变 ,检测这些因素对预测PSD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6.
巴氯芬对脑血管病康复期的疗效观察(附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萍  龚玲  孙萍 《现代康复》1998,2(5):514-515
本组20例脑血管病康复期病人在神经肌肉促通运动方法治疗基础上配合肌松剂巴氯芬治疗。肌张力改善为87.5%.运动机能提高Ⅱ级以上为87.5%,服药8周后生活自理能力较服药前有显性差异P<0.05认为脑血管病康复过程中的痉挛期、共同运动期适当选用巴氯芬有助于运动机能向脱离共同运动独立站立期、近于正常期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77.
肝硬化伴发热157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发热原因。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06年6月收住我院的256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7例肝硬化患者伴有发热,占61.3%。发热最常见的三种原因分别是感染、手术、上消化道出血。结论:肝硬化患者发热原因多,以感染最为常见,应尽早找出发热原因并予以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血清IL-18在聚乙二醇干扰素(PEC-IFN)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我院门诊收治的3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CHC组,其中男22例,女9例,年龄18~65岁。1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31例患者给予PEG-IFN,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疗程24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分别在0、12、24及48周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HCVRNA以判断疗效。并分别在0、4、12及24周检测血清IL-18水平。结果:IL-18与肝脏受损情况密切相关(P〈0.05)。持续应答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时IL-18水平明显高于部分应答组及无应答组,且治疗4周时较治疗前有上升趋势,12及24周时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部分应答组与无应答组IL-18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IL-18可能参与了宿主对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应答,IL-18治疗前高水平、治疗4周时水平上升与PEG-IFN治疗CHC的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79.
目的通过比较乳酸林格液、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万汶)、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溶液(霍姆)行离体血液稀释后凝血功能的变化.为临床安全开展超容量液体填充及液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择期行腔镜外科手术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乳酸林格液组(RL组)、羟乙基淀粉130/0.4组(HES组)、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组(HM组),每组12例.于麻醉前取静脉血10 mL,在离体恒温37℃环境下分别以10:1、10:4、10:10(RL、HES组)稀释度或10:0.5、10:1、10:4(HM组)稀释度在聚乙烯试管内进行血液稀释,通过血栓弹性描记图(TEG)检测稀释前后的凝血功能变化,记录各组液体不同稀释点的TEG结果[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角度(α角)、最大振辐(MA)、凝血指数(CI)]及红细胞压积(Hct)、胶体渗透压(COP)数值,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血细胞大体形态的变化.结果 RL组中,与10:10稀释比例比较,10:4稀释比例的R、K值显著缩短(P值均<0.05),α角、MA显著增大(P值均<0.05).HES组中,10:1、10:4稀释比例时的TEG各项主要参数仍在正常范围内,10:10稀释比例时的R、K值较全血及10:1稀释比例时显著延长(P值均<0.01),α角、MA显著减小(P值均<0.05).HM组中,10:0.5、10:1稀释比例时的TEG各项主要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在10:4稀释比例时的R、K值较全血及10:0.5、10:1稀释比例时显著延长(P值均<0.01),α角、MA显著减少(P值均<0.01),偏离正常值范围.随着稀释程度的增加,RL组的COP逐渐减小,其余两组则逐渐增大,RL组和HES组的稀释比例为10:10时,与全血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高倍光学显微镜下,血细胞大体形态无明显异常表现.结论乳酸林格液稀释可以引发血液高凝状态,以中度血液稀释为甚.羟乙基淀粉130/0.4在轻度稀释时对凝血指标的影响不大,中度、极度血液稀释可导致血液趋向低凝.羟乙基淀粉高渗氯化钠盐溶液40在临床常用范围内对凝血指标的影响不明显.3种液体均对COP有明显影响,但与凝血指标的变化并不存在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对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血浆置换治疗46例肝功能衰竭患者,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的变化及血清MCP-1和EGF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有效22例(47.8%),无效24例;治疗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氨(NH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血清MCP-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EGF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有效者血清MCP-1水平较无效者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EGF水平在两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促炎细胞因子MCP-1水平,且不减少肝脏保护性因子EGF水平,从而延缓患者病情进展,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