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篇 |
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3篇 |
内科学 | 20篇 |
神经病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23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4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3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究干扰钙结合蛋白A13(calcium binding protein A13, S100A13)基因表达对甲状腺癌TPC-1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小RNA干扰敲减甲状腺癌TPC-1细胞S100A13基因的表达,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S100A13对TPC-1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S100A13对TPC-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S100A13、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钙黏蛋白E(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采用小RNA干扰的人甲状腺癌TPC-1细胞划痕宽度显著升高(25.214±2.687 vs 69.223±5.291),侵袭(0.897±0.082 vs 0.521±0.053)、迁移(1.263±0.252 vs 0.759±0.062)能力显著降低(P<0.05),细胞中MMP-2(0.523±0.062 vs 0.246±0.033)、Vimentin(0.863±0.082 vs 0.458±0.05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E-cadherin(0.445±0.053 vs 0.755±0.078)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 采用小RNA干扰S100A13表达可抑制甲状腺癌TPC-1细胞的侵袭、迁移,可能与其下调上皮间质转化和MMP-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2.
1 糖尿病高血压的流行现状
高血压和糖尿病均是发病率很高且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流行性疾病.最新研究统计显示我国有高血压患者2亿余;糖尿病患者0.924亿,糖尿病前期患者近1.5亿;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近1500万.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调查门诊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有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6月 ~2017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体检的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205例(包括既往已诊断骨质疏松9例,未诊断骨质疏松196例).196例患者再根据骨密度测定分成骨量正常97例,骨量减低43...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内皮素(ET)和血清胱抑素C(CysC)的影响。方法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2014年1-12月85例老年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4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厄贝沙坦+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入组干预6个月后,分别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6个月后各组患者的ET和胱抑素C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降低(P<0.05),治疗1、6个月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厄贝沙坦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ET、CysC水平,延缓、减轻DN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5.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CIDP)是一种周围神经病,在临床与病理上与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AIDT)很相似,但CIDP呈慢性进展或复发,有少数病人伴有中枢神经脱髓鞘,病程较长,发病隐慝,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周围神经慢性疾病。现将我院近年来确诊为CIDP16例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7~62岁,平均年龄40岁,病程2个月~13年,平均21个月。16例中,缓慢进展者11例(68%),亚急性起病4例(25%),急性起病者1例(7%)。复发型4例(25%),其中1例复发4次,2例复发3次,1例复发2次。病前有明… 相似文献
36.
分析与讨论
脆性糖尿病,是指1型糖尿病中那些血糖极不稳定者,约占1型糖尿病患者的1%~5%,主要表现为血糖昼夜波动大,病情极不稳定,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及低血糖两极分化的特点,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80岁及以上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的特点。方法:通过回顾性病历调查方式,收集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于我院老年内分泌科住院且入院前半年无明确低血糖发作的60岁以上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病历资料,记录本次入院一般情况、生化指标、降糖治疗方案的选择等病历资料,按年龄是否≥80岁分为老年组及高龄组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531人(77.9±9.6岁)。相比于老年组,高龄组代谢紊乱更严重,肾功能进一步下降(P<0.05)。高龄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老年组(P<0.01)。研究人群中使用最多的降糖药物为α-糖苷酶抑制剂,其次为二甲双胍及胰岛素。与老年组相比,高龄组磺脲类、双胍类及格列酮类降糖药使用比例较低,α-糖苷酶抑制剂、格列奈类及胰岛素使用比例增高(P<0.01)。治疗方式上以口服降糖药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单独使用胰岛素及采用生活干预方式的所占比例均较小。与老年组相比,高龄组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比例较低,而胰岛素治疗比例明显升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80岁及以上糖尿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在选择降糖治疗方案和制定血糖控制目标应充分考虑高龄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做到降糖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9.
40.
龚燕平 《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5,2(6):1003-1003
本文章报告了一例长血管蒂游离脾,因部分脾梗塞所致的急腹症。患者为46岁的病人,表现为腹部刺痛、发热、恶心、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和可触及的中腹部肿块。超声和CT扫描揭示中下腹存在回声均匀的游离脾,并有坏死区域,长血管蒂以长轴扭转,脾区空白。因脾血管的严重损伤,我们进行了急诊腹腔镜脾切除。到目前为止,传统手术只适用于血管未受损的患者,尤其是儿童,其方法为在脾区建立一个网膜或合成的脾套固定脾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