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43篇 |
免费 | 430篇 |
国内免费 | 23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5篇 |
儿科学 | 96篇 |
妇产科学 | 35篇 |
基础医学 | 333篇 |
口腔科学 | 76篇 |
临床医学 | 1150篇 |
内科学 | 587篇 |
皮肤病学 | 85篇 |
神经病学 | 183篇 |
特种医学 | 24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4篇 |
外科学 | 621篇 |
综合类 | 2190篇 |
预防医学 | 838篇 |
眼科学 | 102篇 |
药学 | 853篇 |
16篇 | |
中国医学 | 814篇 |
肿瘤学 | 2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0篇 |
2023年 | 198篇 |
2022年 | 225篇 |
2021年 | 337篇 |
2020年 | 273篇 |
2019年 | 236篇 |
2018年 | 227篇 |
2017年 | 156篇 |
2016年 | 185篇 |
2015年 | 224篇 |
2014年 | 374篇 |
2013年 | 459篇 |
2012年 | 554篇 |
2011年 | 557篇 |
2010年 | 544篇 |
2009年 | 495篇 |
2008年 | 484篇 |
2007年 | 412篇 |
2006年 | 353篇 |
2005年 | 345篇 |
2004年 | 261篇 |
2003年 | 265篇 |
2002年 | 217篇 |
2001年 | 170篇 |
2000年 | 149篇 |
1999年 | 106篇 |
1998年 | 82篇 |
1997年 | 78篇 |
1996年 | 81篇 |
1995年 | 72篇 |
1994年 | 44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研究C-erb B-2,nm23,bcl-2和p53基因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制作正常结直肠、腺瘤组织标本各16例及结直肠癌80例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erb B-2,nm23,bcl-2和p53基因蛋白的表达,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结直肠癌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C-erb B-2的标记率(%)在结直肠癌组织(45.62±4.27)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15.53±1.43)及腺瘤组织(22.47±2.19)(P<0.01),后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直肠癌C-erb B-2标记率与分化程度(rs=0.525,P=0.000)、Dukes分级(rs=0.473,P=0.000)及淋巴结转移(rs=0.540,P=0.000)呈正相关.结直肠癌C-erb B-2表达与转移抑制蛋白nm23表达(rs=-0.403,P=0.000)和靶蛋白p53表达(rs=-0.357,P=0.000)呈负相关;结直肠癌C-erb B-2表达与凋亡抑制蛋白bcl-2表达呈正相关(rs=0.628,P=0.000);结直肠癌C-erb B-2表达程度不同的结直肠癌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57.81,P<0.01).结论:结直肠腺癌中原癌基因C-erb B-2和bcl-2蛋白的过表达,抑癌基因nm23和bcl-2的表达缺失共同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联合检测上述标志物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CD44v6和nm2 3-H1基因产物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 ,对 76例大肠癌标本进行CD44v6和nm2 3-H1基因产物测定。结果 CD44v6基因产物的高表达和nm2 3-H1基因产物的低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1)。大肠癌CD44v6和nm2 3-H1表达无相关性 (P >0 .0 5 ) ,但CD44v6阳性表达伴nm2 3-H1阴性表达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大。结论 CD44v6和nm2 3-H1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两者在淋巴结转移中起协同作用 ,联合检测对判断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是一个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106.
107.
【目的】探讨姜酚肟对谷氨酸(glutamate, Glu)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建立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模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 33258 DNA 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经5 mmol/L的谷氨酸处理24 h后,PC12细胞活力比对照组降低,仅为对照组的58.3﹪。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姜酚肟能保护PC12 细胞免受谷氨酸(5 mmol/L)的影响,但较高浓度时对细胞有一定的毒性。经不同浓度姜酚肟(3.125、6.25、12.5、25 μg/mL)预处理后,细胞活力明显提高,其保护作用随浓度降低而升高,当浓度为6.25 μg/mL时效果最好,使PC12细胞的存活率达到75.2﹪(P<0.01),浓度为3.125 μg/mL 时,细胞存活率降为70.2﹪(P<0.01)。谷氨酸(5 mmol/L)能诱导PC12细胞凋亡,处理24 h 后细胞凋亡率为20.1﹪, 经姜酚肟(3.125、6.25、12.5、25 μg/ml )预处理后,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分别为3.5﹪(P<0.01), 2.8﹪(P<0.01), 9.6﹪(P<0.01), 17.7﹪(P<0.05)。【结论】谷氨酸能诱导PC12细胞凋亡,较低浓度的姜酚肟能有效保护PC12细胞免受谷氨酸诱导的细胞损伤,其中6.25 μg/ml的姜酚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8.
10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肩关节镜手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90例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R组(对照组)、D1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2 μg/(kg·h)]和D2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7 μg/(kg·h)],每组30例。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阻滞,注入0.375%(体积分数)罗哌卡因10 mL,评价臂丛阻滞效果后进行全身麻醉。D1组和D2组先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0 μg/kg,10 min内泵注完毕后分别以0.2 μg/(kg·h)、0.7 μg/(kg·h)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前半小时停药。记录各组臂丛阻滞的镇痛持续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术后首次疼痛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24 h内补救镇痛次数,同时记录各组给予右美托咪定前(T0)、给药后10 min(T1)、给药后30 min(T2)、停药时(T3)、术毕时(T4)及气管拔管时(T5)的血压和心率。结果:与R组相比,D1组和D2组的镇痛持续时间和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显著延长(P<0.01),但D1和D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组和D2组的T1~T5各时点的心率、收缩压明显降低(P<0.01)。与D1组比较,D2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应用右美托咪定可延长臂丛阻滞的镇痛时间和感觉阻滞时间,有效抑制术中应激反应,为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提供良好的镇痛,其中,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安全性更高,临床效应更佳。 相似文献
110.
随着中等专业护理教育的逐渐萎缩及适应社会对高层次护理人才的迫切需求,逐步优化护理专业队伍学历结构,我校自2003年始开办五年制“对口”本科护理学专业教育(以下简称“对口”本)。由于开展时间短,没有相应的教学经验可借鉴,且成绩评价系统尚不完善。目前我校成绩评价以闭卷理论考试为准,为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同时通过反馈了解教师的授课情况,以更好地指导教学.我们对2003级“对口”本103名学生的妇产科护理学期末考试试卷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