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8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采用乌灵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2009‐10—2013‐10收治的120例PSD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2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予以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阿米替林,观察组联合口服黛力新、乌灵胶囊,治疗6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0.0%(54/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45/60),治疗后HAMD量表评分(6.5±2.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8.7±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24/60),对照组为51.7%(31/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灵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PSD疗效显著,相比阿米替林能更多改善临床症状和 H A M D量表评分,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弥可保治疗急性前庭神经炎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5月~2015年11月收治的急性前庭神经炎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常规治疗(激素+倍他司丁),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弥可保片,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3.5%,显著高于对照组72.4%,(P0.05)。治疗组在治疗第10d、30d眩晕残障量程度评定量表(DHI)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弥可保可显著改善急性前听神经炎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3.
体外诱导人类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一种诱导人类胚胎干细胞(hESCs)向神经干细胞(NSCs)定向分化的简单高效的方法。方法 将hESCs在细菌培养皿中以无血清培养基悬浮培养形成拟胚体,进一步将成熟拟胚体打散、贴壁培养于含有B27和noggin等成分的特定培养基中,诱导其向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结果 悬浮于细菌培养皿中的hESCs不贴壁,进行性长大,7~10d形成成熟拟胚体;拟胚体在特定培养基中可诱导成高纯度(约96.4%)的nestin阳性细胞(即NSCs),进一步培养,这些细胞可分化成各种成熟的神经细胞。结论 该方法诱导hESCs向NSCs定向分化较文献报道耗时更短、费用低廉且效率更高,为进行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相关疾病提供了很好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突触蛋白-I(synapsin-I)在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移植治疗脑缺血过程中的作用,寻求这一过程的可调控点或调控切入点。方法采用Transwell小室共培养ESC和遭受缺血缺氧打击的已分化PC12细胞,模拟ESC移植迁移的过程,建立ESC移植治疗脑缺血的离体模型。采用Hoechst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计算ESC的迁移率,然后转染Synapsin-I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AS ONs)以抑制ESC的Synapsin-I表达,观察转染后ESC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未分化ESC的迁移能力明显高于已分化ESC。遭受缺氧缺血打击后的PC12细胞比未遭受缺氧缺血打击的PC12细胞更能吸引ESC的迁移。转染Syn-apsin-I AS ONs后ESC的迁移能力明显降低,转染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SC移植治疗脑缺血的离体模型中,ESC的迁移能力受宿主细胞内环境的影响,并可能与ESC自身Synapsin-I的表达水平有关,Synapsin-I可能参与了ESC移植治疗脑缺血过程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在成年大鼠大脑内不同部位的存活,生长与分化的差异。方法:将少量mESC移植入成年大鼠脑内不同部位,于移植后5、14和28d后处死大鼠,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免疫荧光定性。结果:移植的mESC在海马生长最为旺盛,而隔区最差(P<0.01);移植细胞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效率也是海马最高,而隔区最低(P<0.01)。结论:只有部分脑区适合于mESC及其后裔生存并促进其分化,表明了宿主组织特性在细胞移植治疗中具有重要性。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利用不同的表达载体(阳离子脂质体及腺相关病毒rAAV-2-EGFP)转染神经干细胞,比较转染的效率,长期稳定性以及对神经干细胞活性的影响;再用不同转染方法(贴壁法及悬浮转染法)转染神经干细胞,比较转染的效率;为神经干细胞的标记以及进一步移植示踪寻找一种更为理想的方法。方法通过体外分离,培养孕12d胚鼠脑中神经干细胞,分别采用腺相关病毒与阳离子脂质体转染神经干细胞,于转染后36h,1周、2周、1月、6月采用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绿色荧光细胞数目及比例,稳定表达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稳定转染的效率,MTT法测定2种方法对神经干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利用腺相关病毒转染对比贴壁法与悬浮法的转染效率。结果腺相关病毒转染后36h开始出现荧光,1周后转染效率为61.17%,明显高于脂质体转染的38.70%,并能长期稳定表达(6月),对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及增殖无明显的影响;悬浮法和贴壁法转染的效率分别为(60.1±3.5)%、(27.4±4.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用腺相关病毒及采用悬浮法转染神经干细胞是一种比较好的转染标记方法,适合干细胞移植后长期示踪检测。  相似文献   
27.
常规治疗加石杉碱甲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石杉碱甲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血管性痴呆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石杉碱甲+常规治疗)34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尼莫地平等改善脑循环药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石杉碱甲0.15mg,每天2次。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自理量表(ADL)判断疗效。结果:两组治疗8周后MMSE及ADL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MMSE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常规加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large vessel occlusion,LVO-MIS)患者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以及可能影响这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79例LVO-MIS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49例和介入治疗组30例,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90 d时以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定义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mRS≤1分为预后优秀,mRS 1~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mRS>2分定义为预后不良),次要观察指标为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死亡,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LVO-MIS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介入组28例实现成功再通(93.3%)。治疗后90 d,介入治疗组的预后优秀率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P=0.022)。2组患者在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症状性颅内出血及病死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介入治疗是LVO-MIS患者术后90 d取得优秀预后的...  相似文献   
29.
目的:体外观察ES-D3鼠胚胎干细胞(mESCs)及其衍生神经前体细胞(NPCs)的免疫原性。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法从mESCs诱导出NPCs,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ESCs及NPCs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Ⅰ、Ⅱ类分子的组成型表达,及γ干扰素(IFN-γ)诱导作用下MHC分子诱导型表达情况。结果:mESCs在未分化前少量表达MHC-Ⅰ分子但几乎无MHC-Ⅱ分子表达,经诱导分化成NPCs后MHC-Ⅰ分子表达明显上调但MHC-Ⅱ分子仅微弱增加;运用IFN-γ诱导ESCs及NPCs,二者MHC-Ⅰ分子表达进一步增加,而NPCs MHC-Ⅱ分子也呈现相当程度上调。结论:ESCs及其衍生的NPCs具有一定免疫原性,体内移植之后可能引起针对MHC Ⅰ类或Ⅱ类抗原的移植排斥。  相似文献   
30.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IP)是一种卟啉代谢障碍性疾病,系由于血红素生物合成途经上的胆色素原脱氨酶缺乏所致,临床上较为少见。临床表现有急性腹痛,神经精神症状以及肢体痛,肌无力等,症状无特异性,体检所见甚少,容易误诊。我院1997-2009年收治AIP 11例,均存在不同程度误诊,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