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9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1篇 |
临床医学 | 13篇 |
内科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38篇 |
综合类 | 26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药学 | 10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6篇 |
2000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胫骨高位截骨术:闭合与开放楔形截骨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胫骨高位截骨术中闭合楔形截骨法(闭合楔)与开放楔形截骨法(开放楔)的临床结果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收治的因膝内翻畸形施行的29例(44膝)胫骨高位截骨术患者。其中16例(24膝)采用闭合楔形截骨术,13例(20膝)采用开放楔形截骨术,均采用Tomofix系列钢板进行固定,随访时间分别为平均18.3个月(18~24个月)和16.6个月(18~25个月)。于末次评价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的变化、关节活动度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影像学方面,对比两组患者力线矫正的准确性、矫正角度及,术前、术后髌骨高度的变化及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变化。结果闭合楔组患者Lysholm评分从术前的(96.8±6.3)分增加至术后的(98.2±3.3)分(P=0.828);开放楔组患者从术前的(95.4±8.3)分增加至术后的(98.1±3.4)分(P=0.656)。闭合楔组关节活动度术前为(137.7°±14.2°),术后为(133.5°±15.0°)(P=0.146);开放楔组术前为(138.5°±15.6°),术后为(134.3°±17.3°)(P=0.207)。闭合楔组有1例(1膝,4.2%)出现腓神经损伤症状,半年后恢复;另有1例(1膝,4.2%)出现截骨延迟愈合,术后6个月复查时截骨愈合。闭合楔组与开放楔组畸形矫正满意率分别为87.5%和90%(P=1.000)。闭合楔组矫正胫骨内翻的角度为(10.3°±4.3°);开放楔组为(9.4°±5.3°)(P=0.289)。在髌骨高度方面,术后闭合楔组Caton Deschamps指数(CDI)从(1.09±0.17)增大至(1.11±0.18)(P=0.761);开放楔组从(1.16±0.25)减小至(0.99±0.23)(P=0.034)。闭合楔组胫骨后倾角从(13.4°±5.1°)减小至(9.4°±5.3°)(P=0.010);开放楔组从(12.0°±4.1°)增大至14.9°±5.1°(P=0.050)。结论闭合楔与开放楔两种截骨技术都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结果。开放楔可能减小髌骨高度,故对于术前即存在髌骨低位的患者,应避免采用开放楔,或者采用开放楔时冠状面截骨斜向前下方,将胫骨结节保留在近端截骨块,以避免进一步加重髌骨低位,影响关节活动。由于闭合楔可能减小胫骨平台后倾而开放楔可能增加后倾,故应按照实际需要个体化地选择截骨方式。 相似文献
82.
目的 研究和分析使用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严重髋臼发育不良的中期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方法 1997年10月至2002年12月对18例(20髋)严重髋臼发育不良(Severin分级Ⅳb级)的患者接受了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患者手术时平均年龄21岁,平均随访时间6.2年.本组患者术前患髋均已出现疼痛,术前功能位片显示关节面吻合.术后影像学评价畸形的矫正范围,截骨处的愈合情况及关节炎的进展.临床结果和髋关节功能由Harris评分进行评价,术前Harris评分平均78.5分.结果 比较术前和术后X线片,外侧中心边缘角(CE角)、前方CE角和臼顶倾斜角均有显著改善.所有髂骨截骨均愈合.患者术后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91.1分.18例患者中的14例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20髋中16髋临床结果优.但有5髋存在畸形矫正不足.结论 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是治疗严重髋臼发育不良的有效术式.这一截骨术可以在各个平面对严重的骨缺损进行矫正,中期临床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诊断前腔室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该院30例前腔室功能障碍性疾病为观察组和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经会阴进行三维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Valsalva状态及静息状态下M:(6.3±0.7)cm2、(6.2±0.7)cm2;A (23.4±5.2)cm2、(18.3±4.3)cm2与对照组M:(5.6±0.6)cm2、(5.4±0.3)cm2;A(17.9±3.4)cm2、(13.4±2.6)cm2相比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三维超声诊断前腔室功能障碍性疾病效果显著,可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直接前入路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技术和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2015年3月11日至2016年6月21日,共100例患者116髋(双侧髋关节16例)进行了直接前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平均年龄51岁,平均体重指数 24.69 kg/m2。术前诊断包括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关节骨关节炎、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髋关节陈旧感染、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颈骨折空心钉术后股骨头坏死等,其中7例髋关节既往有手术史,3例为股骨头坏死既往采用Smith-Peterson入路进行植骨,2例为髋臼发育不良采用Smith-Peterson入路进行髋臼加盖术,2例为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内固定残留)。所有髋关节假体均为非骨水泥型,其中67例股骨柄为Triloc(美国强生公司),45例Corail(美国强生公司),2例Accolade(美国史赛克医疗器械公司),1例Synergy(美国施乐辉公司),1例Polarstem(美国施乐辉公司)。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8.5个月,切口瘢痕长度平均10 cm,术后Harris评分平均93.62。95%患者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别在3 mm以内。术后平均外展角为38.7°,94.8%髋关节外展角在30°~50°,平均前倾角为14.3°,94.2%髋关节前倾角在5°~25°。共有15例(12.9%)发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2例股骨穿孔(由原计划的Triloc柄改为Corail柄处理),3例股骨矩劈裂(采用钢丝环扎固定),4例大转子骨折(2例采用钢丝张力带固定,2例未移位骨折未处理),1例深部感染(清创处理并保留了假体),1例浅表软组织感染(清创处理),1例血肿和3例伤口愈合不良(清创处理),所有并发症病例至随访时均已痊愈。未见术后脱位和严重血管神经损伤病例,35例(30.2%)髋关节术后出现股外侧皮神经麻痹症状。结论: 直接前入路髋关节置换能够更准确地控制髋臼假体安放角度和双下肢肢体长度,降低术后脱位风险,有利于术后早期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85.
目的:比较双钢缆缝扎固定和AO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更加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案。方法 AO钢丝张力带组54例,双钢缆缝扎组40例,平均随访28.6个月。比较两组病例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根据Bostman髌骨骨折评价标准评判治疗效果。结果双钢缆缝扎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钢丝张力带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价标准双钢缆缝扎组明显优于钢丝张力带治疗组(P<0.05)。结论双钢缆缝扎治疗髌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适用性广、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6.
闭式引流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应用王尚展,黄野,莫奇峰(南京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南京210011)我院1985年~1991年收治经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4例。为预防手术创面积血、积液,术中常规放置引流管,术后接负压袋间闭式引流。24~3... 相似文献
87.
髋臼内壁截骨术在发育不良髋关节全髋置换髋臼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髋臼内壁截骨术在发育不良髋关节髋臼重建中的应用。方法2001年5月至2002年12月,采用结合髋臼内壁截骨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17例18髋,男1例1髋,女16例17髋,年龄35~70岁,平均51.4岁。其中CroweⅠ期4髋,Ⅱ期7髋,Ⅲ期4髋,Ⅳ期3髋。通过在手术前、后X线片上绘制Ranawat三角,对照手术前、后髋关节旋转中心与理想旋转中心的距离,测量术后臼杯穹顶与Kohler线的距离、臼杯直径等研究髋关节旋转中心重建与臼杯固定的效果。结果所有人工臼杯均安置于真臼位置,臼杯直径44~56mm,平均50.78mm。术前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中心水平距离为12~40mm,平均21.09mm;术后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中心水平距离为-3~10.1mm,平均3.73m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5,P<0.01)。术前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中心垂直距离为5~32mm,平均15.39mm;术后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中心垂直距离为-18~26.3m m,平均4.98m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P<0.01)。随访3个月以上者,截骨部位均骨性愈合。结论内壁截骨术有助于将发育不良髋关节的髋臼安置于真臼位置,保留髋臼底部的骨量,避免髋臼外上方植骨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8.
背景: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技术遵循了弹性生物学内固定的原则,适用于年轻人高能量粉碎性骨折及老年人骨质疏松骨折。目的:观察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硫酸钙人工骨(OsteoSet颗粒)植骨及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6例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Neer分类标准进行分型:二部分骨折17例,三部分骨折7例,四部分骨折2例。患者入院后均予以抗骨质疏松治疗,以肩部X射线片、CT及放射吸收法指骨骨密度检测,于伤后5~10d行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OsteoSet颗粒植骨治疗。结果与结论:26例患者治疗前采用放射吸收法测量骨量减少占4%(1例)、骨质疏松占96%(25例)。治疗后均随访12个月以上。内固定及植骨后Neer评分,二部分骨折优良率为94%,三、四部分骨折优良率为66%。所有患者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骨折不愈合及肱骨头坏死等,骨折愈合时间为2.5~7个月。结果提示:①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OsteoSet颗粒植骨及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满意。②放射吸收法指骨骨密度检测利于骨折患者术前骨质疏松的筛查。 相似文献
89.
90.
背景: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技术遵循了弹性生物学内固定的原则,适用于年轻人高能量粉碎性骨折及老年人骨质疏松骨折。
目的:观察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硫酸钙人工骨(OsteoSet颗粒)植骨及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26例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Neer分类标准进行分型:二部分骨折17例,三部分骨折7例,四部分骨折2例。患者入院后均予以抗骨质疏松治疗,以肩部X射线片、CT及放射吸收法指骨骨密度检测,于伤后5~10 d行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OsteoSet颗粒植骨治疗。
结果与结论:26例患者治疗前采用放射吸收法测量骨量减少占4%(1例)、骨质疏松占96%(25例)。治疗后均随访12个月以上。内固定及植骨后Neer评分,二部分骨折优良率为94%,三、四部分骨折优良率为66%。所有患者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骨折不愈合及肱骨头坏死等,骨折愈合时间为2.5~7个月。结果提示:①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OsteoSet颗粒植骨及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满意。②放射吸收法指骨骨密度检测利于骨折患者术前骨质疏松的筛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