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4篇 |
内科学 | 12篇 |
综合类 | 28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药学 | 3篇 |
中国医学 | 56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骨转移癌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医、西医两方面、对骨转移癌的治疗现况进行了综述。现代医学治疗该病主要采用化疗、放疗、镇痛药物、骨吸收抑制剂、内分泌治疗及手术等方法,但各种方法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止痛不全、复发、毒副作用等。中医药主要采用中药内服和外敷等方法治疗,内服中药以活血祛瘀、以毒攻毒等方药为多,有效率在64%-92%。 相似文献
73.
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临床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临床实践指南的知识的引入。采用合理、恰当的方式,适度和准确地将临床实践指南融会到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临床教学过程中,可以提高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教学效果,促进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以及发扬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温阳益气、散结泄水法治疗肺癌胸水的疗效及与胸腔灌注化疗的协同作用。方法选取肺癌胸水肺气虚和气阴两虚证住院患者50例,分层后随机分为具温阳益气、散结泄水治法的桂芪葶百汤联合胸腔灌注化疗组(治疗组)和单纯胸腔灌注化疗组(对照组)各25例,从胸水缓解、原发灶变化、生活质量变化、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对胸水的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原发灶的有效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活质量(卡氏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减轻消化道反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阳益气、散结泄水法治疗肺气虚和气阴两虚型肺癌胸水有较好疗效,与胸腔灌注化疗联用有协同作用,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胸腔灌注化疗。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瘀方配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复发转移性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采用自拟益气活血化瘀方配合FAC方案治疗,对照组27例,单纯应用FAC方案治疗。两组均于4周期化疗后评定疗效,分别观察近期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免疫学指标、肿瘤标志物等变化。结果:入组54例病例,无脱落病例,总有效率治疗组70.37%,对照组40.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治疗组和对照组KPS评分提高稳定率分别为92.59%,66.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过程中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下降和恶心呕吐、神经毒性及心电图改变的发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学指标变化,治疗组CD3^+,CD4^+及NK细胞活性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CD3^+、CD4^+细胞活性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CEA、CA153与本组治疗前及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能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观察足三里、内关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防治化疗毒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进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化疗基础上采用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双侧足三里穴、内关穴,对照组在化疗基础上予以托烷司琼、利可君片治疗.结果 治疗组消化道毒性反应的发生率、白细胞毒性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或P< 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生活质量提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能有效防治化疗所致消化道毒副反应,在防治骨髓抑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乳腺癌骨转移的中医病因病机、证候及辨证分型标准,为科研及临床工作提供基础性研究。方法:调查110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舌象、脉象,填写乳腺癌骨转移中医证候规律研究调查表,采用SPSS建立四诊信息数据库,运用描述性分析、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依据专业知识,结合中医理论,总结出各证型的主要症状、舌脉。结果:1.乳腺癌骨转移的常见6类证型分别为:阳虚寒凝证、气滞血瘀证、痰湿流注证、肝肾阴虚证、热毒内结证、气血亏虚证。2.乳腺癌骨转移的主要症状为局部胀痛或酸痛,疼痛持续,痛处固定,形体消瘦,动作迟缓,倦怠乏力,食少纳差等。结论:初步揭示了乳腺癌骨转移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有利于指导中医辨证以及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6例乳腺癌病例中74例发生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骨转移与不同乳腺癌病理分型的关系。【结果】乳腺癌骨转移发生率26.5%(74/306)。乳腺癌非浸润性癌和早期浸润性癌不发生骨转移。以胸部骨转移(58.11%)多见。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中,浸润性导管癌最为常见,单纯性癌、印戒细胞癌、髓样癌较少见,浸润性小叶癌、粘液癌很少见,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癌、硬癌,腺癌临床基本不出现骨转移。【结论】乳腺癌以胸部骨转移发生率高,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转移最为常见,其他类型较少见。 相似文献
79.
80.
为进一步发展港、澳、台籍中医专业研究生群体的教育事业 ,加强其培养教育 ,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和加强 :根据学生需要设置课程 ;推崇学以致用、强调阅读古籍 ,以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和思维能力 ;加强西医学基础教育 ;强化临床技能和专科特长的培养 ;优化教师队伍 ;毕业论文中突出对中医理法的认识和创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