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850篇 |
免费 | 1990篇 |
国内免费 | 122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40篇 |
儿科学 | 304篇 |
妇产科学 | 150篇 |
基础医学 | 1734篇 |
口腔科学 | 335篇 |
临床医学 | 5200篇 |
内科学 | 3422篇 |
皮肤病学 | 322篇 |
神经病学 | 523篇 |
特种医学 | 119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2753篇 |
综合类 | 10817篇 |
预防医学 | 4261篇 |
眼科学 | 179篇 |
药学 | 4346篇 |
85篇 | |
中国医学 | 4243篇 |
肿瘤学 | 9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45篇 |
2023年 | 880篇 |
2022年 | 960篇 |
2021年 | 1284篇 |
2020年 | 1071篇 |
2019年 | 899篇 |
2018年 | 880篇 |
2017年 | 562篇 |
2016年 | 746篇 |
2015年 | 848篇 |
2014年 | 1850篇 |
2013年 | 1635篇 |
2012年 | 1831篇 |
2011年 | 1938篇 |
2010年 | 1902篇 |
2009年 | 1966篇 |
2008年 | 1856篇 |
2007年 | 1906篇 |
2006年 | 1679篇 |
2005年 | 1716篇 |
2004年 | 1696篇 |
2003年 | 1557篇 |
2002年 | 1266篇 |
2001年 | 1309篇 |
2000年 | 1080篇 |
1999年 | 832篇 |
1998年 | 737篇 |
1997年 | 607篇 |
1996年 | 578篇 |
1995年 | 575篇 |
1994年 | 514篇 |
1993年 | 380篇 |
1992年 | 356篇 |
1991年 | 324篇 |
1990年 | 312篇 |
1989年 | 266篇 |
1988年 | 251篇 |
1987年 | 235篇 |
1986年 | 175篇 |
1985年 | 196篇 |
1984年 | 187篇 |
1983年 | 187篇 |
1982年 | 160篇 |
1981年 | 121篇 |
1980年 | 75篇 |
1979年 | 44篇 |
1977年 | 19篇 |
1976年 | 16篇 |
1965年 | 26篇 |
1959年 | 1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目的观察血管钙化大鼠模型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表达的变化,以及大鼠主动脉组织中与血清炎症因子相对应的受体表达的变化,以探讨炎症因子在血管钙化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实验动物按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和钙化组,每组8只,钙化组采用维生素D3(300 000 U/kg1次肌肉注射)和尼古丁(25 mg/kg溶于花生油中,早、晚各灌胃1次)诱导大鼠血管钙化模型,用Von Kossa染色检测血管钙化程度,用钙离子测试盒、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试剂盒测定大鼠主动脉钙含量和ALP活性,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组织炎症因子受体表达。结果Von Kossa染色可见血管钙化模型大鼠主动脉有大量黑色颗粒沉淀。钙化组血管钙含量、ALP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42±0.05)μmol/g蛋白vs.(0.23±0.02)μmol/g蛋白,P〈0.01;(170.70±14.04)U/g蛋白vs.(110.30±14.05)U/g蛋白,P〈0.01]。钙化组血清炎症因子(CRP、IL-6和MCP-1)的表达比正常组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20±0.14)mg/L vs.(1.69±0.24)mg/L,P〈0.01;(182.80±4.48)ng/L vs.(153.10±4.28)ng/L,P〈0.01;(83.07±2.37)ng/L vs.(70.52±2.12)ng/L,P〈0.01]。与正常组相比,血管钙化模型大鼠主动脉组织中的炎症因子相应受体(IL-6受体和MCP-1受体)的表达亦同步上调。结论钙化大鼠血清炎症因子和主动脉相应受体表达上调,提示炎症因子参与血管钙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82.
目的观察老年结肠癌患者树突细胞(DC)免疫治疗后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96例老年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和化疗基础上给予DC免疫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和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8+、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8+、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与治疗前比较均增加(均P<0.05);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0.42%高于对照组有效率(χ2=7.07,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的DC免疫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和肿瘤清除效果,术后化疗联合细胞免疫治疗可获得较单纯术后化疗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83.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的变化。方法选择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22例和健康人20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被研究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PD-1分子的表达状况,比较不同分期和不同性别疾病患者PD-1表达水平。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PD-1分子阳性百分比为2.5±0.5%,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5±0.1%,P<0.001);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期患者CD8+T淋巴细胞表达PD-1百分比为2.6±0.7%,与缓解期比无统计学差异(3.4±0.8%);16例女性AIH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PD-1阳性百分比为3.5±0.7%,亦略高于6例男性患者的1.3±0.3%,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1021),可能与例数较少有关。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CD8+T淋巴细胞PD-1表达率增加,PD-1可能在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84.
985.
目的分析广西梧州籍汉族α-地中海贫血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B在高分辨基因分型水平上的等位基因多态性和单倍型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分型法(PCR-SBT),对广西梧州籍汉族117例α-地中海贫血患者的HLA-A、B位点进行高分辨基因分型,用直接计数法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应用Arlequin V3.5软件,以最大似然法分析单倍型频率。结果在117例α-地中海贫血患者中共检出高分辨HLA-A等位基因17个,HLA-B等位基因33个。A位点等位基因频率最高的是A*11:01(27.35%),B位点等位基因频率最高的是B*40:01(15.38%)和B*46:01(14.96%)。频率最高的HLA-A-B单倍型有A*33:03-B*58:01(11.49%)、A*02:07-B*46:01(8.33%)、A*11:01-B*40:01(6.34%)。连锁不平衡最显著的单倍型是A*33:03-B*58:01、A*02:07-B*46:01、A*74:02-B*51:01、A*02:03-B*38:02、A*11:02-B*27:04。结论广西梧州籍汉族α-地中海贫血患者HLA-A、B等位基因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其双座位单倍型具有地区性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986.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不均一性表达与室性心律失常(VA)之间的联系.方法 30只兔经Iangendorff心脏灌流系统,分别在基线、PKC激动剂(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100 nmol/L)及PKC抑制剂(bisindolylmaleimide,500 nmol/L)状态下,应用程控刺激(S1S2)及动态S1刺激记录心室10个局部位点的动作电位时限(APD)、有效不应期(ERP)以及交替和VA发生阈值,分析APD及ERP的空间离散度(COv).同时运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心室各点PKC亚型的mRNA表达量.结果 应用PKC激动剂可导致各记录位点APD及ERP发生不均一性缩短,使离散度指标COV-APD90和COV-ERP显著增大(P<0.05),左心室较明显(COV-APD90:0.05±0.01比0.08±0.03,P<0.01;COV-ERP:0.05±0.01比0.09±0.03,P<0.01).在PKC激动剂作用下,VA诱发率较基线状态下显著升高(86.7%比40.0%,P<0.05),并且各点发生APD交替现象和VA的阈值明显降低(P<0.05).但PKC抑制剂可减小复极离散度以及升高交替和VA阈值,并使之恢复至基线水平.分析各点PKC亚型表达发现PKC-α和PKC-β的mRNA表达存在空间差异性,且该特征与PKC激动剂灌注前后APD及ERP差值的标准化比值呈现相似分布趋势.结论 PKC激活导致心室空间电生理特征的不均一性主要归因于PKC亚型的差异性分布,为VA的发生提供了潜在条件. 相似文献
987.
目的 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和链霉素耐药相关的潜在蛋白。 方法 以药物敏感株(01105)和标准株H37Rv为对照,核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 iTRAQ)结合Nano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仪(LC-MS-MS)技术和生物信息学,鉴定并相对定量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与链霉素耐药的临床分离株02166菌体蛋白。 结果02166菌株分别与01105菌株和H37Rv菌株比较差异表达蛋白为153个和130个,02166菌株与01105菌株和H37Rv比较差异表达蛋白均为86个(共同差异表达蛋白)。差异表达蛋白理论相对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布广泛,相对分子质量从7.63~326.22,等电点从3.74~12.48,其主要参与中间代谢、呼吸作用和脂类代谢。共同差异表达蛋白:9个核糖体蛋白(Rv0056、Rv0651、Rv0652、Rv0701、Rv0719、Rv1630、Rv2785c、Rv2909c和Rv3458c)在02166菌株中表达下调;5个蛋白(Rv0234c、Rv2466c、Rv2626c、Rv2986c和Rv3118)在02166菌株中呈显著差异表达,其中琥珀酸半醛脱氢酶(Rv0234c)和假定未知蛋白(Rv2466c)在02166菌株中表达上调倍数>1.2,DNA结合蛋白HU同系物hupB(Rv2986c)、假定未知蛋白(Rv2626c和Rv3118)在02166菌株中表达下调倍数<0.5。 结论iTRAQ发现了耐异烟肼和链霉素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差异表达蛋白,为进一步探讨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或链霉素耐药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8.
目的观察双环醇治疗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给予口服双环醇片治疗;对照组55例,给予1:3服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疗程为8周;治疗组患者肝功能复常后继续使用双环醇减为25mg每日3次或每日2次维持至分娩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病毒学指标变化情况及治疗组孕妇及新生儿相关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在血清ALT和AST改善方面,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治疗组新生儿及产后随访,无新生儿出生缺陷事件报告,无儿童生长发育不良事件报告。结论双环醇治疗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89.
目的 探讨老年难治性大咯血患者临床特点及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sBAE)对该类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41例sBAE治疗的难治性大咯血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老年组(A组,年龄≥60岁),中青年组(B组,年龄<60岁),对两组患者资料行比较研究.结果 A组15例,年龄(68.9±5.5)岁;B组26例,年龄(48.0±7.9)岁.(1)咯血原因:A组,结核(53.3%)最多,支扩33.3%,肺癌13.3%;B组,支扩(42.3%)最常见,结核30.8%,支气管动脉瘤19.2%.(2)伴发疾病:A组1.7±0.6种,明显多于B组(0.4±0.9),P=0.000.A组伴发:高脂血症46.7%,高血压40.0%,冠心病33.3%,糖尿病33.3%;B组:高血压7.7%,糖尿病3.8%,高脂血症3.8%.(3)sBAE术前用止血药:A组(4.9±1.0)种,明显少于B组(6.5±0.8)种,P =0.000.(4)栓塞血管数:A组2.5±0.7支,B组2.4±0.9支,P=0.691.(5)sBAE术并发症及副作用:咳嗽最常见,A组46.7%,B组42.3%.未出现脊髓损伤及异位栓塞.(6)近期疗效:A组93.3%,B组96.2%,P=0.663.复发率:A组33.3%,B组15.4%,P=0.248.结论 老年难治性大咯血患者因伴发多种疾病,止血药应用受限制,sBAE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990.
部分心包剥离术后迟发性心室疝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根据我们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探讨缩窄性心包炎部分心包剥离术后迟发性心室疝形成的原因和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2例超声心动图诊断为部分心包剥离术后心室疝形成的患者,1例经手术证实。结果:本组2例心室疝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是心尖部向外膨出,见缩窄环及心室腔变形弯曲,缩窄环部位室壁运动受限,心室臂及心室疝见同步的收缩和舒张,残余的心室心包回声明显增强及钙化。1例患者临床上出现缩窄性心包炎的症状和体征。结论:超声心动图能清晰地显示部分心包剥离术后迟发性心室疝形成形态学特征。对缩窄性心包炎进行心包剥离术时,就尽量充分地剥离心室部位的心包,避免日后形成缩窄环导致迟发性心室疝形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