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经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治疗胸椎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正中入路行上胸椎肿瘤全脊椎切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采用后正中入路行上胸椎肿瘤切除,环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 无术中死亡及脊髓医源性损伤等并发症.随访8~18个月,1例转移肿瘤患者术后6个月颅内转移于10个月后死亡,余未见肿瘤复发.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6个月,A级2例恢复至E级1例、D级1例;B级1例恢复至D级;C级2例均恢复至E级.所有患者术后局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复查X 线片未发现脊柱失稳现象,内固定材料无断裂.结论 经上胸椎后正中入路切除上胸椎肿瘤,创伤相对较小,手术视野显露清楚,内固定容易操作,肿瘤切除彻底,并发症少,是一种切除上胸椎肿瘤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探究结直肠病房筛查新模式在结直肠肿瘤患者一级亲属筛查的有效性。 方法采用结直肠肿瘤风险问卷评分、粪便潜血免疫化学检测(FIT)以及粪便多靶点FIT-DNA检测对2019年10月至2021年7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就诊的结直肠癌及进展期腺瘤患者的一级亲属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一级亲属进行筛查风险分层以及肠镜检查推荐分类,分析不同分层分类后一级亲属的肠镜依从率与病变检出率。 结果共250名受试者被纳入本研究。总体人群肠镜依从率为38.0%(95/250),肠镜病变检出率为9.5%(9/95);高风险人群(A类推荐人群)肠镜依从率为78.9%(15/19),肠镜病变检出率为26.7%(4/15);中风险人群(B类推荐人群)肠镜依从率为61.2%(30/49),肠镜病变检出率为16.7%(5/30);低风险人群(C类推荐人群)肠镜依从率为27.5%(50/182),肠镜病变检出率为0(0/50)。 结论三种筛查方法联合使用可以高效精准地区分一级亲属的筛查风险,此方案是一个可以在病房开展的有效可行的结直肠肿瘤患者一级亲属人群的伺机性筛查新模式。 相似文献
24.
医学伦理原则在骨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习阶段是医学生医学实践的起步阶段,也是医学生已有的医学伦理观、道德观与现实发生冲撞、医德医风形成的开始。生产实习既是医学生通过实践把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医学生接触社会、服务患者、强化医德意识、确立医德信念的关键时期。因此,医学伦理教育是临床实习医师实习期间的重要课程,正确引导实习生掌握好医学伦理原则,可以使其在今后的医疗中自觉的以病人健康权益为重而严格执行医疗规章,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不断学习、不断进取,可以大大避免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5.
26.
髋关节的许多疾病,如结核、化脓性感染、强直性脊柱炎等的自然病程结果往往最终形成髋关节的强直畸形[1].虽然髋关节强直可以使原发疾病得以控制或愈合,但强直后导致的髋关节活动障碍往往会诱发腰痛、膝痛、对侧髋痛以及下肢不等长等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髋关节非功能位强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成功,越来越多的髋关节强直患者要求解除髋关节的强直状态,重建关节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齿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7例患者中,AndersonⅡ型陈旧性齿突骨折6例,不稳定Ⅲ型1例,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为6~13分,平均9.6分,影像学检查均伴有寰枢椎不稳或脱位表现。采用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进行固定,并在寰枢椎后弓间植入自体颗粒状骨。结果 7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5个月,所有患者螺钉植入位置和复位均满意。寰枢椎植骨于术后6~9个月达骨性融合。术后3个月JOA评分12~17分,平均14.6分。所有患者颈部运动功能恢复良好,但轴向旋转活动部分丧失。结论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齿突骨折可使寰枢椎获得即刻的坚强固定,有利于寰枢间植骨融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8.
29.
30.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脱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3月至2008年12月9例THA术后脱位患者的术前病因、脱位原因、治疗经过及术后预防再次脱位采取的措施.结果 术后经6个月至8年随访,其中7例未再发生脱位,1例伴有偏瘫患者反复出现脱位,另1例在6个月内再次出现脱位后经限制患髋活动,未再出现脱位.结论 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失衡、患肢主动或被动活动范围过大、假体安装位置不当是脱位的常见原因;脱位后大多数患者可通过麻醉下行闭合复位治疗,少数假体位置不当且稳定实验阳性者应考虑手术翻修;术前和术后对患者进行有关THA的康复知识教育是预防脱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