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51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63篇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利用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5年死因监测资料,使用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YPLL)和失能调整的损失健康生命年(DALY),对我国人群的主要卫生问题进行了分析。由于人口的老龄化,感染性疾病死亡下降而导致慢性病相对重要性的上升,以及某些危险因素上升,致使肺癌等疾病呈上升趋势,从而我国的疾病模式不同于50年代的模式,呈现出这样的特点:虽然感染性疾病有所下降,构成比降低,但并未得到根本控制。同时,慢性病、意外伤害所导致的卫生问题上升,形成双重挑战。  相似文献   
32.
目的 了解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在我国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开展现状和效果,并探索影响高血压管理效果的因素。方法 2011年开展横断面调查所追访到的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人群中,≥35岁、已被乡镇(社区)级或以上医院确诊为高血压并纳入社区高血压管理的患者。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收集研究对象一般社会人口特征、危险因素、并发症、参加社区高血压管理、血压治疗情况及血压值、身高、腰围、体重等指标。采用复杂抽样设计的Rao-Scott 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以泰勒级数线性化法并考虑初级抽样单元的有限总体校正估计率,复杂抽样设计的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高血压控制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5120例患者纳入分析。36.57%(1903例)高血压患者接受管理时间≥2年,且城市(44.56%,1014例)高于农村(31.79%,889例)(P<0.05);在过去12个月内,接受血压测量和用药指导服务情况城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过膳食和身体活动指导的比例分别为84.25%(4331例)和84.90%(4369例),均是城市高于农村(P<0.05),接受过戒烟/限烟和戒酒/限酒建议指导的比例分别为78.41%(1368例)和77.80%(1335例),均是农村高于城市(P<0.05)。在城市,接受规范化管理患者的平均SBP(142.79±17.39) mmHg和平均DBP(84.26±9.49) mmHg均低于接受非规范化管理患者,血压控制率(49.77%)高于接受非规范化管理患者(42.16%)(P<0.05);而在农村,规范化与非规范化管理患者血压控制率接近(P>0.05)。在城市,影响参加社区管理患者血压控制的因素包括受教育程度、人均年收入、体重、管理方式、血压测量次数、用药指导次数和身体活动指导;而在农村,则是人均年收入、体重、高血压家族史、用药指导次数和膳食指导。结论 城市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控制血压的效果明显好于农村,农村地区提供的各项高血压管理服务质量较低。  相似文献   
33.
目的 研究高尿酸血症与脑卒中发病风险间的关联以及高血压的中介效应。方法 本研究以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为基线数据,脑卒中发病数据来源于2013-2020年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库,死亡数据来源于2015-2020年全国死因监测系统,将数据库进行匹配链接后建立回顾性队列。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高尿酸血症与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风险间的关联强度,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血尿酸水平与脑卒中发病风险间的剂量-反应关系,采用因果中介效应模型分析高血压在高尿酸血症与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风险间的中介效应,并按照性别和年龄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124 352人,累计随访612 911.36人年,随访期间共4 638人发生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3 919人,出血性脑卒中689人,总人群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密度分别为756.72/10万人年、641.37/10万人年和114.60/10万人年。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与非高尿酸血症患者相比,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脑卒中发病风险升高16%[风险比(HR)=1.16,95%CI:1.06~1.27]、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升高12%(HR=1.12,95%CI:1.01~1.24)、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升高39%(HR=1.39,95%CI:1.11~1.75)。因果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协变量后,高血压在高尿酸血症与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间存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百分比分别为36.07%、39.98%、25.34%,在男性和<65岁人群内的中介效应百分比更高。结论 高尿酸血症是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因素,高血压在高尿酸血症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关联中存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34.
目的 了解2013年我国≥18岁超重肥胖患者采取体重控制措施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在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302个监测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18岁成年人179 570人。问卷调查获取人口学特征、采取体重控制措施情况等信息;通过体格检查获取个体的BMI、腰围和血压;采集调查对象静脉血,检测FPG、餐后2 h血糖、TC、TG、LDL-C和HDL-C。剔除关键信息缺失者152人,最终对87 545名调查对象资料进行分析。经复杂加权后分析不同特征超重肥胖患者采取体重控制措施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我国≥18岁超重肥胖患者采取体重控制措施率为16.3%(95% CI:14.9%~17.7%)。在所有采取体重控制措施的12 133名患者中,采取体重控制措施的构成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饮食(40.9%,95% CI:38.4%~43.3%)、饮食运动组合(31.5%,95% CI:28.9%~34.0%)、运动(22.8%,95% CI:21.0%~24.6%)和药物(1.3%,95% CI:1.0%~1.7%)。有利于采取体重控制措施的因素有女性(OR=1.26,95% CI:1.15~1.38)、低年龄(18~44岁,OR=1.51,95% CI:1.31~1.74)、高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OR=4.52,95% CI:3.76~5.43)、高年收入(2.4~万元,OR=1.94,95% CI:1.63~2.30)等;不利因素有农村(OR=0.63,95% CI:0.55~0.72)等。结论 我国超重肥胖患者采取体重控制措施率较低,且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等因素影响,应针对不同特征群体,开展针对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5.
目的 了解中国≥18岁居民身体活动水平情况及其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关系,为中国居民慢性病防治措施和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数据源于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岁常住居民175 389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基于复杂抽样设计的Rao-Scottχ2检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中国成年居民身体活动低水平、中等水平和高水平的比例分别为24.7%、25.9%和49.4%。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新诊断为高血压人群中,与身体活动高水平组相比,身体活动低水平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增加0.440和0.288 mmHg;在新诊断为糖尿病的人群中,身体活动低水平组空腹血糖和口服糖耐量试验服糖后2 h血糖分别增加0.117和0.439 mmol/L;血脂异常人群中,相对于身体活动高水平组,低、中等水平组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减少,其低水平组减少得相对更明显。无序多分类...  相似文献   
36.
304例老年自杀死亡者死前负性生活事件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了解老年自杀死亡者死前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探索其与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 对304例55岁以上老年自杀死亡者家属和知情者进行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生活事件、精神疾患、死前2周抑郁程度等情况。结果 老年自杀死亡者死前前3位的生活事件依次为患急重病或受重伤(占59.2%)、生活规律(饮食、睡眠等)的重大变化(占37.8%)和经济困难(占34.5%)。不管有无精神疾病,经历上述三个生活事件者的抑郁程度均显著高于未经历者。结论 老年自杀死亡者死前较大比例经历过多个负性生活事件,某些负性生活事件可能与其死前抑郁有关。  相似文献   
37.
中国人群自杀死亡报告准确性评估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目的 评估中国现有死因报告系统中自杀死亡报告的准确性,计算更准确的自杀率。方法 选择中国现有死因报告系统之一的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的23个监测点,收集1995年8月至2000年8月死因为“伤害”或“精神病”的死亡案例,从中抽取1932例欲进行人户死因核查。最终1653例进入分析。将死亡医学证明书上记录的原始上报死因与详细入户调查后判断的死因进行比较,然后用此结果调整自杀率。结果 原始上报死因为自杀的857例中有16例(1.87%)通过调查后判断为其他伤害死亡;上报为其他伤害死亡的721例中有39例(5.41%)判断为自杀;上报为伤害死亡原因不明的35例中有17例(48.57%)判断为自杀;上报为精神疾病的40例中有6例(15.00%)判断为自杀。经错报漏报调整后,将粗自杀率从13.65/10万调整到了22.99/10万(95%CI:21.78/10万~24.25/10万)。结论 经准确性评估后,中国的实际自杀率高于公布的报告数据,自杀问题在国内公共卫生方面的重要性日趋突出。  相似文献   
38.
目的 了解中国不同城市日温差对居民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 用时间序列方法分析中国66个县/区日温差与居民日死亡数的关系,利用Meta分析方法整合不同县/区的结果。在调整季节、年龄、性别和死亡地影响后,以累计超额危险度(CER)为指标,分析极端日温差对死亡的影响。结果 研究共收集1 260 913例死亡信息,北部、中部和南部县/区的日均死亡人数分别为6.1、9.7和10.7人,日温差均值为11.1、8.0及8.2℃。在全国范围内,日温差与居民死亡存在非线性关系,其暴露-反应曲线呈J形,即极高日温差存在显著死亡风险(最大CER=3.6%,95% CI:1.9%~5.3%),而极低日温差的死亡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极高日温差对人群的死亡风险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对中部县/区人群的影响(CER=5.1%,95% CI:2.4%~7.9%)大于南部(CER=4.5%,95% CI:1.7%~7.3%),在冬春季的效应高于夏秋季;老年人(≥75岁)为极高日温差的脆弱人群。结论 极端日温差对人群的死亡风险存在时空异质性,不同县/区的极高日温差均对居民死亡风险造成影响。对中部的影响高于南部和北部,冬春季的影响强于夏秋季,对老年人等脆弱人群影响最大,应因时因地制定政策保护脆弱人群。  相似文献   
39.
目的了解2010-2018年中国成年居民健康体检现状及变化趋势, 探讨健康体检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为制定健康干预政策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010、2013、2015和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横断面调查数据, 对数据进行复杂加权后, 分析中国成年居民健康体检率、变化趋势及健康体检原因构成比, 采用年均变化百分比(AAPC)描述变化趋势。以Anderson模型为分析框架,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健康体检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0-2018年中国成年居民健康体检率从28.2%(95%CI:24.8%~31.6%)上升至41.0%(95%CI:38.9%~43.1%, 趋势P<0.001), AAPC为5.47%, 文化程度较低、人均年收入较低、农村和西部地区的居民年均增长幅度较大。2018年居民参与健康体检的原因以社区免费提供(36.7%)和单位免费提供(28.5%)为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女性、年龄≥45岁、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城市、参加医疗保险、人均年收入≥24 000元、患慢性病数≥1个、不吸烟、饮酒、身体活动充足人群的健康体检率较高。...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中国成年人看电视时间与体质指数(BMI)和肥胖的关系。方法纳入2010年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所有调查对象。应用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患病状况、身体活动情况及业余静态行为等信息。测量调查对象的体重和身高,并计算BMI。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每日看电视时间与BMI和肥胖的关系。结果我国成年人每天用于看电视的平均时间为(1.87±0.03)小时,男性看电视时间长于女性,45~54岁中等教育水平的人每天看电视时间最长。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提示,每天看电视时间与BMI存在线性关系(β=0.17,P<0.001),女性(β=0.21,P<0.001)和≥65岁(β=0.26,P<0.001)人群的相关性最强。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每日看电视时间每增加1小时,人群患肥胖的相对危险度(RR)增加4%(95%CI:1.01~1.07),女性(OR:1.08,95%CI:1.04~1.11)和≥65岁人群(OR:1.12,95%CI:1.07~1.18)患病风险最大。结论不同人群看电视时间不同,看电视时间越长,BMI增加和罹患肥胖的危险性越大,且对女性和老年人群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