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0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 脑血管意外(CVA)是引起长期残疾的一个主要原因。功能的恢复取决于大脑损害的部位和范围,也取决于个体重新获得连贯地完成各项运动和活动的能力。肩痛是可能出现并且影响偏瘫患者治疗的一个重要问题。被公认为是这些患者功能恢复上存在的实质性障碍。到目前为止,尚无确定中风人群中肩痛的发生率和流行情况的专门研究,就目前所得到的一些报告,对其发生的推测几乎也不一致。学者们抽样报道的肩痛发生率依次为61%、70%和84%,而在关节半脱位和关节位置觉等各种专题的研究中,对8~110名患者进行调查,不论作为调查期间发生的病情或是作为排除的因素都没有提到肩痛。  相似文献   
3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麦氏(Mckenzie)疗法是一种从国外刚引进的方法,本文将探讨麦氏疗法和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取1999~2001年在本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4例,男34例,女20例,年龄26~74岁(平均48.7岁),病程2d~2年,诊断均经临床和影像学确定,其中52例经CT或MRI检查提示L4~5椎间盘突出20例,L5~S113例,其他如L3~4,L4~5,或L5~S1合并突出16例。1.2方法将54例患者分成2组,即A、B组,A组用腰椎牵引、麦氏…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蛋白激酶A-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KA-CREB)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及其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 方法取雄性Wistar大鼠75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rTMS组和电针+rTMS组, 每组大鼠15只,通过蛋白印迹法检测正常组入组后及其它各组脑缺血后第7,14,28天3个时间点大鼠海马胞核内蛋白激酶A(PKA)、磷酸化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的变化,并观测其神经功能评分。 结果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缺血侧海马PKA及pCREB灰度值比较,模型组在造模后第7天时高于正常组,造模后第28天时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14天时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rt;0.05);电针组、rTMS组和电针+rTMS组3个时间点均高于模型组,造模后第7,14天时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28天时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其中,电针+rTMS组第7,14天时高于电针组、rT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和rTMS组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电针组、rTMS组和电针+rTMS组各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模型组改善(P<0.01),其中以电针+rTMS组神经功能评分改善最为明显。 结论电针结合rTMS对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蛋白激酶A-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信号转导通路蛋白的表达增强可能是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4.
近年来计算机科学、机器人技术、网络信息科技等学科突飞猛进的发展,为现代神经康复技术提供了新的不断更新、扩展的契机,使得神经康复的研究与应用出现了一些新的领域和热点。  相似文献   
35.
电针不同穴位结合高压氧治疗脑损害认知障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电针不同穴位配合高压氧治疗脑损害患者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50例脑损害患者随机分为A、B2组各25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和配合高压氧、电针治疗,A组取内关、神门为主穴,B组取合谷、外关为主穴,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神经行为认知状态量表(NCSE)和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结果:治疗10-20次后,MMSE和NCS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明显提高(P〈0.05),2组间比较A组优于B组(P〈0.05)。结论:电针内关、神门穴对改善脑损害患者的认知障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学习记忆训练对全脑缺血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胆碱能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训练组。采用改良Pulsinelli’s 4血管闭塞法制作全脑缺血大鼠模型。术后1周以Y型电迷宫训练大鼠,分别在训练7d、14d、21d后应用Y型电迷宫检测比较i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差异。结果:训练21d后,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和训练组比较,Y型电迷宫全天总反应时间和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错误反应次数明显增多(P〈0.05)。对照组神经元明显水肿,细胞器明显减少。训练组神经元细胞大、圆,细胞质丰富。对照组CA1区乙酰胆碱转移酶的光密度值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训练组(P〈0.05),而训练组和假手术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学习记忆训练可以改善全脑缺血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是训练增加了乙酰胆碱转移酶的活性或训练抑制了乙酰胆碱转移酶活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单侧经椎弓根基底部外上穿刺入路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4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该院收治的127例胸、腰椎OVCF患者,按穿刺方法分成两组。A组(86例)采用单侧经椎弓根基底部外上穿刺路径,术前在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上分析OVCF椎体及其附近组织结构,同时设计穿刺路径;B组(41例)直接采用双侧经皮椎弓根穿刺路径,术中穿刺成功后进行PK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X射线透视次数、骨水泥分布与渗漏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变化等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更短,平均X射线曝光次数更少,骨水泥渗漏率更低,平均手术出血量更少,骨水泥过中线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骨水泥填充量及术前和术后24h平均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PKP采用单侧经椎弓根基底部外上穿刺入路治疗OVCF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面罩直流给氧在颌面部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高压氧治疗中的应用,比较其与气管切开后直流给氧治疗的效果。方法:多发伤患者20例,其中观察组10例,合并颌面部损伤;对照组10例,已行气管切开术。2组患者均给予高压氧直流给氧治疗,其中观察组将面罩直接置于患者口鼻表面并不予面罩施加压力,对照组将氧管直接置于气管切开处。于治疗前、治疗5及10d后分别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comascale,GCS)及ADL评分。结果:治疗5d后,2组的GCS及ADL评分均有所提高(均P〈0.05);治疗10d后,2组GCS及ADL评分继续提高(均P%0.05)。治疗5及10d后,2组间GCS评分及A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面罩直流给氧方式,避免了面罩在治疗过程中对颌面部损伤的压迫,有益于颌面部禁止受压患者的高压氧治疗。  相似文献   
39.
谢凌锋  黄晓琳 《中国康复》2017,32(5):437-437
正李某某,男,52岁。因顽固性呃逆1年余来诊。患者1年前因虹膜睫状体炎入院,行激素等治疗(具体不详),后逐渐开始出现呃逆,晨轻暮重,伴反酸、嗳气,停用激素治疗数日后,呃逆逐渐消失,一周后再次发作,程度较前加重,予以护胃治疗,症状缓解,数日后呃逆再次出现,程度进一步加重,严重时伴剧烈呕吐,呕吐后数小时呃逆停止,后再次发作,偶尔影响夜  相似文献   
40.
黄晓琳  莫福琴 《全科护理》2022,20(10):1308-1312
目的:了解鼻咽癌病人家属预期性悲伤水平(AG)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有效降低病人家属AG水平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年8月—2020年2月采用预期性悲伤量表、照顾者负担量表对收治的242名鼻咽癌病人家属进行调查。结果:242名鼻咽癌病人家属AG总得分为31~124(75.98±19.41)分。多因素分析显示,鼻咽癌病人家属慢性疾病患病情况、与病人关系、家庭年收入、性别以及病人肿瘤分期、照顾者负担水平为其AG水平的影响因素(F=23.066,P<0.001),解释35.5%的变异。结论:鼻咽癌病人家属均存在一定程度的AG,护理人员应引起重视。不同特征的鼻咽癌病人家属AG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女性、未患有慢性疾病、家庭收入较低、病人配偶、晚期肿瘤病人、照顾负担较高的病人家属AG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