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4篇
肿瘤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1.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误诊分析(附10例报告)福州市第一医院外科黄晓曦朱立群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急性非化脓性甲状腺炎,是由DeQuervain于1904年首先报告。由于该病少见,常被忽略而误诊为其它甲状腺疾病而进行不必要的手术,导致发生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术后肠胆反流(DBR)的发生因素.方法 在2012年9月至2016年2月选择在该院消化科进行住院诊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98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十二指肠乳头EST,判断术后DBR发生情况,调查发生因素,同时进行奥狄括约肌(Oddi括约肌)功能的测定与远期并发症的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EST,198例患者平均胆总管直径为(2.24±0.24)cm,平均胆总管结石数量为(3.63±1.12)个,胆总管结石最大直径为(1.02±0.19)cm.EST术后出现DBR 12例,发生率为6.1%,平均放射性活度为(3.39±0.89)MBq.EST术后Oddi括约肌收缩压高峰值和收缩频率分别为(31.49±4.22)mm Hg和(3.78±0.53)次/min,都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Oddi括约肌基础压和胆总管压力分别为(8.23±1.03)mm Hg和(3.32±0.45)mm Hg,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合并胆囊结石、胆总管直径、术前术后Oddi括约肌收缩频率差值、结石数量、结石最大直径为EST术后DBR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发生远期并发症18例,发生率为9.1%,其中反流性胆管炎4例,胆管狭窄6例,乳头狭窄4例,结石复发4例.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EST术后DBR比较常见,可导致Oddi括约肌功能下降与远期并发症的增加,需要积极加强预防管理.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是由各种慢性肝损伤导致的终末阶段,晚期患者常出现多种并发症而死亡,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基于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肝硬化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对此开展了一系列基础及临床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为肝硬化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本文就各种类型的干细胞在肝硬化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刘英  黄晓曦 《海南医学》2014,(3):372-375
质子泵抑制剂(PPI)已成为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药物,既有利于溃疡创面的愈合,又可以为抗生素根除幽门螺杆菌提供适合的酸性环境.随着对CYP2C19基因多态性研究的不断深入,近期一些研究表明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消化性溃疡质子泵抑制剂及幽门螺杆菌治疗的疗效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就CYP2C19基因多态性指导消化溃疡质子泵抑制剂及抗Hp治疗的价值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约占所有急性胰腺炎的5~16%〔1〕,它表现为胰腺及胰周组织的坏死,发病率为0.16%〔2〕死亡率为5~80%〔3〕。该病发展迅速、凶险,并发症多。关于ANP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指征至今尚存争议,我院自1980年以来共收治经手术...  相似文献   
16.
肠屏障功能障碍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肠屏障功能衰竭与许多危重病导致的脓毒血症和多器官衰竭有关。脓毒症是导致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大约有三分之一发生脓毒症,脓毒症主要由肠源性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引起,提示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肠道屏障功能发生障碍。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组织中uP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的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揭示乳腺癌的浸润转移机制.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2例乳腺癌组织和30例乳腺非癌组织中uPA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在102例乳腺癌组织中,uPA的阳性表达率为70.6%(72/102),与良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73 5,P=0.005;乳腺癌组织中uPA的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和临床TNM分期有关;uPA的阳性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无关.结论:乳腺癌uPA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uPA通过对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而促使癌细胞的浸润和转移.因此,检测uPA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并提示可能是评估乳腺癌预后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CB)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揭示乳腺癌的浸润转移机制。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8例乳腺癌组织和30例乳腺非癌组织中CB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在98例乳腺癌组织中,CB实质阳性表达率为74.5%(73/98),与良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乳腺癌实质中CB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而与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无关。结论:乳腺癌实质中CB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而且可能是预测乳腺癌预后的一个独立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20.
MMP-2/MMP-9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晓曦  许东坡  王力群  高凌云 《癌症》2001,20(11):1251-1255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lloproteinases-2/matrixmelloproteinases-9,MMP-2/MMP-9)的表达和Ⅳ型胶原(typeIVcollagen,ColⅣ)的分布形式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揭示乳腺癌的浸润转移机制,同时为可能应用MMPs抑制剂的新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2例乳腺癌组织和30例乳腺非癌组织对照组中MMP-2、MMP-9的表达情况和ColⅣ的分布形式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1)在82例乳腺癌组织中,MMP-2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4%(43/82)和53.7%(44/82);ColⅣ分布形式中包裹型占14.6%(12/82)、崩解型占85.4%(70/82),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2)MMP-2/MMP-9的表达与ColⅣ的分布形式相关(P<0.05),MMP-2/MMP-9的阳性者,则崩解型ColⅣ出现的概率大。(3)MMP-9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MMP-2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关系虽有差别,但无显著性(P>0.05)。结论:乳腺癌MMP-2/MMP-9的高表达与肿瘤浸润或转移密切相关,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恶性度和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