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30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31.
血管神经性水肿属于变态反应性水肿,可与荨麻疹分别出现或同时发生。荨麻疹仅损害皮肤表层;血管神经性水肿的病变累及皮肤深层(包括皮下组织),是局限性水肿。笔者曾遇到过1例静脉滴注头孢拉定致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掌握黏液溶解促排剂的特点,明确黏液溶解促排剂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使用抗炎、止咳、化痰,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黏液溶解促排剂(标准桃金娘油丸).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研究组治愈率为25.0%,较对照组10.7%高(P<0.01).结论:黏液溶解促排剂能提高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3.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利多卡因作下鼻甲封闭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过敏性鼻炎患者289例,将下鼻甲黏膜局部麻醉后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10 mg+ 2%利多卡因5 mL,注射完成后压迫止血,每次注射治疗之间间隔1周,连续治疗3周为1个疗程.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所有患者治疗后均随访超过1年.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1年随访结果显示治愈231例,治愈率79.93%,好转49例,治疗总有效率96.89%.结论 采用地塞米松联合利多卡因作下鼻甲封闭治疗过敏性鼻炎起效时间短,药效持续时间长,对全身的影响极小,用药次数少,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34.
目的观察序贯理筋正骨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序贯理筋正骨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治疗,两组均以隔日治疗1次,1周治疗3次,6次一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其眩晕症状与功能量表评分,并于治疗结束后评价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38%,对照组总有效率71.88%,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方面,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理筋正骨法能够改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符合颈椎生物力学特性,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5.
〔摘 要〕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不良反应。方法:将 2017 年 7 月至 2020 年 6 月在福州肺科医院治疗 的 80 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 例)使用 GP 方案化疗,观察组(40 例)使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 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肿瘤标志物变化。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脱皮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而恶心呕吐、腹泻、转氨酶升高、骨髓抑制、皮肤瘙痒、皮肤干燥、 口腔炎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治疗后癌胚抗原(CEA)、癌抗原 211(CA211)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效果显著,能增强对肿瘤的 抑制力,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6.
目的 分析基于循证的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简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接诊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参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上述参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联合基于循证的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测法、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FuglMeyer评测法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周后,研究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FuglMeyer评测法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100.00%)高于参照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5,P=0.034)。结论 急诊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37.
目的 探讨抗阻力呼吸训练对肺癌并气道高危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110例拟行胸腔镜手术合并气道高危因素的肺部阴影疑似肺癌患者11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排除术后诊断为肺部良性病变、小细胞肺癌及中途退出者,最终97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实验组48例,对照组49例。实验组行抗阻力呼吸训练+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一般资料(术后锻炼依从性评分、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漏气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6分钟步行距离(6MWD)、心率、血氧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后锻炼依从性评分50(50, 52)分优于对照组的49(47, 5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漏气时间、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住院天数(5.77±1.51)d短于对照组的(6.53±1.6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住院天数、术前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后的6MWD(333.44±...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探究急诊绿色通道在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13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行分为对照组(n=50)与试验组(n=80).对照组开展急诊常规急救,试验组开展急诊绿色通道.比较两组急救效果、临床指标及生存质量.结果:试验组总有效...  相似文献   
139.
目的研究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在妊娠和非妊娠妇女梅毒检测中的性能,为妊娠妇女梅毒检测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年龄为20~40岁的妇女,分为妊娠组和非妊娠组,同时采用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梅毒检测。以TPPA检测结果结合患者接触史、临床症状、治疗情况判定阳性病例,与RPR检测的结果比较,确定RPR法的假阴性和假阳性;分析2组RPR检测结果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结果在妊娠组117例妇女中,RPR假阴性15例、假阳性9例;在非妊娠组755例妇女中,RPR假阴性44例、假阳性8例。妊娠组、非妊娠组假阴性率分别为25.0%、8.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39,P0.05);妊娠组、非妊娠组假阳性率分别为15.7%、3.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22,P0.05)。结论影响RPR检测梅毒的因素较多,妊娠妇女为特殊人群,比非妊娠妇女存在更高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宜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史综合判定结果,必要时联合其他梅毒检测方法,避免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40.
目的:探讨肝癌术后疼痛患者应用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自控静脉镇痛治疗的作用。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进行治疗的70例肝癌术后疼痛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成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吗啡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氟比洛芬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健康调查量表(SF–36)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镇痛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肝癌术后疼痛患者采取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自控静脉镇痛治疗,可提高患者满意度、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