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1.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对于高龄人股骨头置换术的生理影响。方法:选75岁以上,ASA1~2级,股骨头置换术80例,分两组进行麻醉,每组各40例,平均年龄、性别、体重、身高无大差异。Ⅰ组(对照组):硬膜外麻醉,Ⅱ组:腰-硬联合麻醉。分别观察麻醉效果,麻醉后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结果:Ⅰ组效果满意34例,6例麻醉效果不完善需辅用其它麻醉。Ⅱ组中38例单用脊麻完成手术,2例腰麻平面不够从硬外腔追加1.3%利多卡因5ml后麻醉平面达T10,40例均末辅用其它麻醉完成手术。两组麻醉后至手术切皮各2例血压下降大于35%其余均小于基础血压35%。心率、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监测无显变化,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股骨头置换术,控制好麻醉平面,对生理干扰小,麻醉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2.
羧甲基茯苓多醣经动物实验和初步临床应用,有抗肿瘤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为评价该药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是否有增强效应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我科于1984年7月至1985年3月,进行了50例前瞻性观察和50例对照。近期临床效应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
放疗加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46,自引:5,他引:41  
曹卡加  黄惠英 《癌症》1997,16(6):445-447
探讨化疗对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放疗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90例ⅢⅣ期鼻咽低分化鳞癌病人随机分为放疗加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进行研究,每组45例。单放组采用钴-60或9MeV光子线以常规分割及分段治疗的方式照射颅底,鼻咽及颈部三个区域。鼻咽剂量65-75Gy,颈部根治剂量60-75Gy,残留病灶追加照射10Gy左右。  相似文献   
24.
房间隔缺损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在所有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占比约为10%-15%,女性发生率约为男性的2倍。从房间隔缺损的发生学方面,可分为原发孔房间隔缺损和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后者由于正常左、右心房之间存在着压力阶差,左房的氧合血经缺损分流至右房,体循环血流量减少,可导致患儿出现发育迟缓情况,活动后容易出现心悸、气短、疲劳等情况,也有一些患者不出现明显不良症状,当氧合血进入到肺循环,可能会导致肺小血管内膜增生和中层肥厚等病变的发生,使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出现升高情况,这种情况多于成年人中出现。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常有房室瓣膜甚至心内膜垫发育不全的情况,如二尖瓣畸形、三尖瓣畸形。介入封堵术已成为临床上治疗继发型房间隔缺损首选的治疗方法,通过系统查询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总结,超声心动图在术前选择病例、确定封堵器型号、术中监测以及术后随诊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总之,随着超声心动图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其在确定房间隔缺损类型以及测量缺损大小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临床医生确定临床治疗方式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将其引入到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治疗的过程中,不但可指导治疗,同时还有助于对术后患者进行连续性的随诊,更好地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并可以及时发现手术相关并发症,促进该介入治疗方式的不断改进完善,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中创面采用双极电凝及缝合两种止血方式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根据术中创面止血方式随机分为两组:镜下缝合组、双极电凝组,每组各30例。于术前、术后1、6个月月经周期的第2~3天,分别检测患者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及阴道超声探测窦状卵泡数目(AFC)、患侧卵巢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为判断卵巢储备功能状态的指标。结果缝合组各项指标手术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电凝组术后E2、AMH水平及AFC、PSV与术前相比显著降低,术后FSH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LH水平手术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电凝组术后1个月及6个月E2、AMH水平及AFC、PSV较缝合组降低更明显,FSH水平与缝合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两组术后共发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6例(缝合组2例,电凝组4例)。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中不同的止血方式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有差异,其中双极电凝止血法较镜下缝合止血法所致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6.
宫外孕又称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的其他部位着床,是妇科急腹症的常见疾病之一.它起病急,发展快,若诊治不及时,将有生命危险.近年来,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宫外孕,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7.
小细胞肺癌预防性脑照射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预防性全脑照射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率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51例经化疗加放射治疗后完全缓解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病例被随机分为脑照射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脑照射组在肿瘤完全缓解后11-58d开始常规分割照射,采用双侧野照射,剂量为25.2-3.6Gy。结果:脑照射组脑转移率为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0%(χ^2=5.15,P=0.02)。脑照射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6%、42.3%、34.6%,对照组分别为72.0%、32.0%、24.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2.25,P=0.13)。脑照射组没有出现严重的放射后遗症。结论:预防性全脑照射能减少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脑转移,可能有提高其生存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8.
安替可胶囊联合放射治疗鼻咽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安替可胶囊联合放射治疗鼻咽癌的疗效。方法:病理确诊为鼻咽癌并有淋巴结转移的初治患者,治疗组(46例)用安替可胶囊联合放射治疗;对照组(43例)单纯给予常规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方法、剂量两组相同,应用直线加速器或^60Co治疗,每周5次,每次2Gy,鼻咽癌放射剂量为65-70Gy/6.5-7周,颈淋巴结放射剂量为65-70Gy/6.5-7周。观察两组鼻咽癌及颈淋巴结完全消退所需的放射剂量,鼻咽癌及颈淋巴结的完全消退率及外周血NK细胞、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两组鼻咽癌完全消退所需的平均放射剂量分别为(41.6±8.9)Gy和(50.7±9.2)Gy(P<0.05),颈淋巴结完全消退所需的平均放射剂量分别为(47.4±10.3)Gy和(56.2±9.7)Gy(P<0.05)。治疗组NK细胞活性,T3、T4值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T3、T4值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临床检查鼻咽癌完全消退率分别为93.5%和88.4%(P>0.05),颈淋巴结完全消退率分别为87.0%和65.1%(P<0.05)。两组放疗毒副反应相似(P>0.05)。结论:安替可胶囊联合放射治疗鼻咽癌有助于提高肿瘤消退速度和完全消退率,对改善鼻咽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和患者一般状况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多功能臭氧果菜解毒机杀菌效果的试验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多功能臭氧果菜解毒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悬液试验和载体试验。结果:该消毒机开机1分钟对液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达99.93%,开机3分钟,对大肠杆菌的杀灭率达100%,开机10分钟,对滴染于玻片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杀灭率分别达100%和99.95%,开机30分钟,对葡萄和白菜表面及空气中自然菌的平均杀灭率均达90%以上,结论:多功能臭氧果菜解毒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30.
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它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如果任其长期存在、发展下去极有可能转变为癌.宫颈癌前病变特指组织学活检确诊的宫颈上皮内瘤变(简称CIN),是浸润性宫颈癌的前期病变[1].根据覆盖于宫颈上皮内出现的一些异型细胞的范围将CIN分为3级,I级即轻度不典型增生,Ⅱ级是中度不典型增生,Ⅲ级指宫颈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官颈原位癌.一般来说级别越高发展为浸润癌的机会越多,级别越低自然退缩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