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7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良性对称性脂肪过多症头颈部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良性对称性脂肪过多症(BSL)CT表现,评价CT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临床证实的BSL患者的CT资料。15例行CT平扫,其中5例同时行CT增强扫描;1例直接行增强扫描。结果 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颈部脂肪蓄积增厚,无包膜,边界不清,左右对称,蓄积脂肪内无钙化;病变主要分布于颈前舌骨下区(16例),颈前舌骨上区(14例),胸锁乳突肌深面(15例),颈后区皮下(15例),脊柱旁肌肉间隙(11例),上背部皮下(10例),下枕部皮下(9例),斜方肌深面(8例),双侧锁骨上窝(7例)及胸骨切迹(7例),也见于面颊部(4例)、气管前间隙(5例)、颈椎前间隙(3例)及喉旁间隙(1例)。结论 BSL具有特征性头颈部CT表现,CT能清楚显示病变累及范围,在术前定量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2.
对称性顶骨凹陷症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对称性顶骨凹陷症的临床发病率、分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94例对称性顶骨凹陷症患者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年龄78岁,89例行CT平扫,5例增强扫描.均采用脑窗及骨窗观察.结果:总人群发病率3.0‰,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9.9‰.男女比例1∶2.6.双侧对称性顶骨凹陷症75例,非对称性顶骨凹陷症16例,单侧顶骨凹陷症3例.CT表现为顶骨外板凹陷、板障变薄、内板完整,头皮软组织正常.结论:CT对颅骨骨质异常敏感,结合临床,能明显提高对称性顶骨凹陷症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3.
泌尿系统先天异常的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诊断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在诊断泌尿系先天异常方面的特点、成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3年间临床资料完整的泌尿系先天异常患者33例,均行MSCTU成像,对全泌尿系扫描,排泄期图像进行最大强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组(VR)、仿真膀胱镜(VC)检查,获得完整、立体的尿路影像。结果 经MSCTU诊断泌尿系先天异常33例,包括异位肾、马蹄肾、肾盂旋转不良各1例,附加肾、输尿管瓣膜症、腔静脉后输尿管各2例,巨输尿管4例,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6例,双肾盂双输尿管9例,膀胱憩室5例。输尿管显示率91%(61/66侧),所有显影输尿管中上段腔内对比剂平均CT值520HU,后处理图像显示泌尿系解剖结构清晰、立体感强,完全能满足诊断。结论 MSCTU对显示泌尿系先天异常的整体解剖形态和细微病理变化能力强,能明显提高诊断率,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分析术前多层螺旋CT在门脉高压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 选择从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32例门静脉高压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及血管重建和内镜检查;通过CT扫描对病变血管进行分类,并与内镜检查结果相对照,比较检出率.结果 多层螺旋CT检查可以明确显示扩张的食管下段静脉,其中分类中1型7例,2型9例,3型5例,4型11例,检出率为100.0%;而内镜检查显示扩张的食管下段静脉的检出率为87.5%;多层螺旋CT检查和内镜检查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胃底静脉曲张分布比较,多层螺旋CT比内镜在显示食道扩张的静脉方面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多层螺旋CT与内镜在引流静脉分布的显示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多层螺旋CT可以明确地判断门脉高压食管、胃底扩张静脉的程度及分布,为外科手术的实施提供指导帮助,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索临床上多层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09-2011年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回顾性研究患者的CT影像表现及临床表现。结果:49例患者的胰腺体积明显增大,30例患者胰腺组织内部密度不均匀,胰腺包膜改变15例,34例患者出现胰腺轮廓模糊,胰周渗出有积液,26例患者肾旁筋膜增厚及脾肾间隙模糊,6例患者并发假性囊肿,同时还有4例患者腹腔少量积液。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准确、有效地确定患者急性胰腺炎的类型,且具有无创性,为急性胰腺炎的诊断、鉴别以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了良好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256层CT全颈部灌注成像对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采用256层CT对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25例患者行全颈部CT灌注成像,其中鼻咽癌15例,颈部转移淋巴结65枚,同时取颈部正常肌肉组(65枚淋巴结);结节性甲状腺肿10例,颈部有未转移淋巴结55枚。记录转移淋巴结、未转移淋巴结及颈部正常肌肉的灌注参数值[灌注(P)、血流量(BF)、血容量(BV)、达峰时间(TTP)],并比较各灌注参数值在转移淋巴结与未转移淋巴结及正常肌肉间的差异。结果转移淋巴结组、正常肌肉组及未转移淋巴结组P值中位数分别为32.54HU、8.04HU和20.92HU,PEI均数分别为36.14HU、14.74HU和35.95HU,TTP值均数分别为36.35s、53.05s、48.65s,BV值中位数分别为31.17ml/100g、8.28ml/100g和18.98ml/100g。转移淋巴结P值、PEI值与BV值均高于正常肌肉组织(P<0.01),TTP值小于正常肌肉组织(P<0.01)。转移淋巴结与未转移淋巴结间P值、PEI值、B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淋巴结TTP值小于未转移淋巴结(P<0.0...  相似文献   
47.
本文用牛顿法求解少齿差渐开线内齿轮副的变位系数,它在封闭图中是啮合角最小值的位置。此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象以往那样要进行繁复的试凑计算。文中推导了求啮合角最小值即两条超越曲线交点的行列式元素——各偏导数;以内齿轮齿数z_2=60、齿数差z_d=1~5为例,对齿顶高系数h_a~*=0.8、0.7、0.6分别计算了啮合角的理论最小值及设计最小值,同时也求出了相应的变位系数;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Z_d及h_a~*对啮合角最小值的影响,并提出推荐采用h_a~*=0.6。用本文的方法,可以绘制封闭图及研究齿轮的基本参数,也可设计渐开线内齿轮副。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重组(MPR)和容积再现(VR)技术在诊断腰椎峡部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42例行腰椎MSCT容积扫描并经后处理重组检出的腰椎峡部裂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MPR、VR成像对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显示情况,并与常规椎弓横轴面CT图像进行对照。结果:MPR冠状面、经椎弓矢状面重组结合VR成像,能清晰显示42例84处峡部裂;常规椎弓CT横轴面图像仅检出28例58处峡部裂,漏诊14例,漏诊率33.3%(14/42)。与常规椎弓横轴面CT图像比较,MPR结合VR图像重组在显示峡部裂特征以及裂隙骨赘、椎间孔狭窄、椎体滑脱、椎间盘后突等继发病变征象方面,二组数据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SCT容积扫描和MPR、VR重组对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是检出腰椎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理想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49.
目的 分析颈部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CT表现,提高对其的认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颈部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10例患者的CT资料,男7例,女3例,年龄4~75岁,中位年龄26岁,9例行颈部CT平扫,其中5例同时行颈部增强扫描,1例直接行颈部增强扫描.结果 10例均表现为颈部淋巴结受累,共检出受累淋巴结127枚,以Ⅱ~Ⅴ区为主.受累淋巴结长径0.5~3.6 cm,平均1.3 cm.CT平扫示受累淋巴结密度均匀者108枚,不均匀者8枚,CT增强扫描示受累淋巴结均匀强化79枚,不均匀强化27枚,110枚受累淋巴结边缘不清,周围脂肪间隙模糊.结论 颈部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CT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需与其他淋巴结病变相鉴别,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有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0.
【摘要】目的:探讨肺腺癌浸润前病变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6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肺腺癌浸润前病变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其中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10例、原位癌(AIS)35例,主要分析指标包括病灶分布、大小、密度、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充气支气管征、肿瘤微血管成像征和胸膜凹陷征。结果:35例表现为纯磨玻璃密度结节、10例为部分实性成分磨玻璃密度结节;AAH组和AIS组中病灶直径分别为(10.15±3.72)和(11.73±4.58)mm,平均CT值分别为(-514±70.66)和(-477.2±168.08)HU,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征象中以肿瘤微血管成像征最多见(出现率为68.9%),其次是分叶征、空泡征(均为26.7%),充气支气管征最少见(4.4%);两组间各征象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腺癌浸润前病变的CT征象中肿瘤微血管成像征具有一定特异性,CT形态学征象并不能准确鉴别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和原位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