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3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7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临床特点,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河南省信阳市解放军第一五四中心医院 2017年 8月—2018年 8月收集的 74例确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轻症组(58例)和重症组(16例),比较2组临床表现、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血尿素氮(BUN)等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SFTS重症患者的影响因素。结果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本组患者多为老年人,以农民居多,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纳差、乏力、恶心、全身酸痛、淋巴结肿大。重症组纳差、腹泻、神志不清、胸闷气喘的发生比例高于轻症组(P<0.05),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重症组CK、BUN水平高于轻症组(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纳差(OR=5.207,95%CI:1.039~26.082)、CK≥200 U/L(OR=4.446,95%CI:1.231~16.058)是导致疾病由轻症向重症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 纳差及CK水平的升高是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该加强对这些因素的预防,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掌握COVID-19多代聚集性病例相关特征,对河南省报告的多代聚集性病例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和分析。方法选取截至2020年2月23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河南省上报的COVID-19传播代次≥3代的聚集性疫情。分析包括:①病例的基本特征;②地区分布、时间分布、临床类型分布;③疾病的潜伏期。结果河南省内多代聚集性病例占河南省内所有确诊病例数的9.05%,且普通型(51.54%)和轻型病例(23.08%)占比较高。河南省内多代聚集性病例占其所在地确诊病例比例最高可达60.38%,报告起数最多有4起。病例代次多集中在2代(58.46%)、3代(23.85%)病例。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随着代次的增加逐渐下降。高年龄组(>65岁)人群危重症比例(42.86%)最高。潜伏期中位数为5 d。结论COVID-19潜伏期长,传播力强且潜伏期具有传染性,因此聚集性疫情是防控的关键。对多代聚集性病例的分析和了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即将复工复学形成的人员聚集的动态防控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克隆幽门螺杆菌外膜蛋白基因omp22,构建幽门螺杆菌omp22基因与麦芽糖结合蛋白基因融合表达载体,并进行诱导表达,鉴定融合蛋白免疫原性,为幽门螺杆菌疫苗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 PCR 技术从Helicobacter pylori郑州分离株MEL-Hp27染色体DNA上扩增omp22基因,并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MAL-c2X中,转化大肠杆菌(E.coli TB1),用IPTG诱导目的基因表达,SDS-PAGE方法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Western blot鉴定其免疫原性.结果:PCR方法扩增的omp22基因长度约为540 bp.经酶切鉴定,插入到表达载体的基因片段与预期目的DNA片段相一致;SDS-PAGE结果显示表达产物分子量约为22 ku,融合蛋白的表达量约占全菌总蛋白的26%.结论:成功克隆并构建了omp22基因高效原核表达系统,为幽门螺杆菌基因工程组分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4.
Ech06可引起病毒性脑炎、手足口病等多种疾病,侵袭对象以1岁以下婴幼儿为主,病死率5.6%,国内外均有由Ech06引起的公共卫生事件报道  相似文献   
95.
许玉玲  王建丽  张爱梅  马宏  黄学勇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7):3528-3529,3532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及鉴定常见肠道致病菌细菌种属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选择痢疾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等细菌的纯培养物进行培养,设计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对PCR产物经两种方法处理:一是PCR产物与质粒连接,克隆后进行DNA测序;二是对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对两种方法的测序结果均与核酸基因库进行BLAST比对,鉴定细菌种类,并比较两种方法所得测序结果的差别。[结果]从几种细菌的纯培养物中均成功扩增出特异性目的产物,克隆后测序与PCR产物直接测序,两种方法均可鉴定出细菌类别。[结论]16S rRNA基因PCR产物的克隆后测序或直接测序,可用于常见致病菌的快速检测和鉴定,但PCR产物直接测序更方便、省时、省力。  相似文献   
96.
目的比较实时荧光PCR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检测中的差异。方法对143例2011年河南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病例的急性期血清,分别应用实时荧光PCR法和ELISA-IgM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43例病例经实时荧光PCR法检测,阳性率50.35%,经ELISA-IgM法检测,阳性率为37.76%,两种方法的检测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间隔时间超过1w的病例,两种检测方法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荧光PCR法更适合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的早期实验室诊断,ELISA方法可对发病1w以上病例的实验室诊断。  相似文献   
97.
目的 了解手足口病的预后因素并建立预后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09—2016年在郑州市某医院住院的478例手足口病资料,用因子分析提取预后因素的公因子,用logistic回归建立基于因子得分的预后预测模型。结果 共提取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为86.65%。因子1包括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比例,因子2包括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因子3包括收缩压和发热持续时间,因子4为C反应蛋白,因子5为空腹血糖。预后预测模型为P=1/[1+e-(0.0673X1+0.3126X2+0.0136X3+0.6502X4+0.2083X5+0.4080X6-0.3302X7+0.4257X8-3.043)]。结论 基于因子分析的logistic回归模型能较好预测手足口病预后,应关注预后因素,以便做好预警和及时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98.
目的分析2016年河南省恙虫病疫情及诊断特征,为其防控策略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6年河南省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报告的恙虫病疫情及医疗机构对恙虫病病例的诊断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6年河南省共报告恙虫病病例88例,病例主要分布在驻马店、周口等豫南、豫东地区,9~11月为发病高峰,40~70岁之间的中老年农民报告病例数最多。河南省报告的88例病例中,本省报告率仅为68.18%。省内报告的60例病例均为临床诊断病例。结论河南省大部分医疗机构对恙虫病的临床、实验室诊断能力均有待提高。加强重点疫区高危人群健康教育、农村地区秋季灭鼠及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开展恙虫病病原学监测是提高恙虫病防控水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9.
  目的  分析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临床症状的影响因素,指导疫情防控。  方法  将河南省安阳市2022年1月本土Omicron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共报告468例感染者,其中重型2例(0.4%),无死亡病例,具有临床症状的90例(19.2%);38例(8.1%)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疫苗,92例(19.7%)完成全程接种新冠疫苗超过6个月(含完成加强接种在28 d内),338例(72.2%)完成全程接种新冠疫苗在6个月内或完成加强接种超过28 d。有症状的病例中女性构成比高于男性(χ2=4.270,P=0.039);全程接种在6个月内的比例低于无症状的病例(χ2=9.882,P=0.0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全程接种在6个月内及完成加强接种超过28 d是出现症状的保护因素(OR=0.455, 95% CI: 0.212~0.978, P=0.044)。  结论  对于Omicron,全程接种新冠疫苗在6个月内及加强接种可以减少或减轻症状,应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分离鉴定引起家庭聚集性肺炎的病原体,并进行基因特征分析。方法采集该家庭每个成员的血清、咽拭子和肺炎患者的肺泡灌洗液,通过 PCR 方法、病毒分离、hexon 测序、BLAST 比对和血清 IgG 酶联免疫方法检测病原,并对 hexon 序列进行进化树分析。对阳性病毒分离物进行全基因组扩增。结果父母咽拭子2份、孩子肺泡灌洗液2份经 PCR 检测均为腺病毒(AdV)阳性,肺泡灌洗液病毒分离阳性,4份标本 hexon 区域 PCR 扩增测序,核苷酸同源性为99.5%~100.0%,病毒全序扩增拼接分析,BLAST 比对与腺病毒7型核苷酸同源性97.0%,基因进化树分析显示 hexon 基因分型与腺病毒7 d 位于同一分支。ELISA 方法检测一家4口均出现恢复期与急性期血清腺病毒 IgG 4倍增高现象。结论腺病毒7型是该起家庭聚集性肺炎的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