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9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首次报告喹啉酯类化合物对疟疾的抗复发效果。所用食蟹猴疟原虫(P.cyno-molgi B株)系由斯氏按蚊传播保种。恒河猴重4~5kg,试验前先隔离30天,每猴均经X射线检查,并排除自然感染血液原虫。按Dutta等(1988)介绍的方法评价效果,即先给猴静脉接种子孢子约1×10~6,第8天起每天涂片血检,当原虫数升达5000/mm~3开始给药,各药均连用7天,同时给氯喹5mg/kg·  相似文献   
22.
吊罗山地区为抗氯喹和喹哌的多重抗药性恶性疟流行区,自1986年起,凡恶性疟患者一律采用咯萘啶(咯),磺胺多辛(磺)和乙胺嘧啶(乙)复方治疗,并定时监测疟原虫对药物的敏感性。1990年6~9月,继续在该区采用体内4周法测定咯/磺/乙复方对当地恶性疟的治疗效应。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血检确诊的现症恶性疟患者,原虫密度在500/ul以上,半月内未用过抗疟药及磺胺类、四环素等,经伊红法测尿4-氨基喹啉类阴性者、收治观察。22例  相似文献   
23.
本文报道甲氟喹单用及与磺胺多辛—乙胺嘧啶和/或伯氨喹联用治疗急性恶性疟病人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59例15岁以上的泰国男性恶性疟患者随机分为4组:1组15例,750mg甲氟喹(M);2组14例,75mgM+45mg伯氨喹(PQ);3组16例MSP(750mgM,1500mg磺胺多辛(S),75mg乙胺嘧啶(P);4组14例,MSP(量同  相似文献   
24.
作者等于1979年11月,在泰国东北部距柬埔塞50km处,一个已知高度抗氯喹的恶性疟地区,收治了52例恶性疟患者,单用  相似文献   
25.
最近在检查大吉岭采集到的喜马拉雅飞松鼠(Pelaurista magnificus)标本过程中,发现肺脏里一个突起的白色小瘤状物中,有一种疟原虫(Dasgupta等1970年暂时鉴定为Hepatocystis rayi wui)的裂殖囊。在肺  相似文献   
26.
两种测定大劣按蚊和嗜人按蚊吸血量方法的比较符式刚,李明馨,杨霞,黄在松海南省热带病防治研究所(海口570003)蚊虫病媒的吸血量直接影响着蚊媒感染病原体及传播蚊媒病的程度。因此,在蚊媒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经常应用。称重法是测定蚊虫吸血量的常用方法,但受...  相似文献   
27.
本研究的受试者均为21~40岁未患过疟疾的健康志愿者,用的虫株是对氯喹敏感的Tamenie株(埃塞俄比亚)和抗氯喹的Marks株(越南)恶性疟原虫及溪桑株间日症原虫。用的媒介为斯氏按蚊。病人血内配子体数最少为100个/cmm,感染后至少有25%的蚊虫每只含1,000个以上的子孢子。每批蚊虫均在吸取病人血后12~18天内用X线照射,最小的照射剂量为12,000拉德,照射后约60分钟让蚊虫叮咬受试者(免疫),每次叮咬20分钟。同一受试者重复免疫2~8次,每次间隔2周或2周以上。在最后一次叮咬免疫后2周或2周以上,用未照射的感染蚊叮咬攻击。每次都至少有1名对照者接受同  相似文献   
28.
伍用磷酸咯萘啶(咯)500ml基质、磺胺多辛(磺)1 000mg乙胺嘧啶(乙)50mg及咯500mg、磺1500和乙75mg,1次给药,分别治疗急性恶性疟40例和32例。2个剂量组的平均退热时间为1.5d,平均无性体原虫转阴时间为2d。于28d内随访3~4次的治愈率,3组均为100%。配子体率,治后14d为82.5%,28d虽仍为71.9%但密度已下降89.2%。以治后不同时间配子体阳性的志愿者感染大劣按蚊,6例中1例喂蚊吸血后,在蚊涎腺内查见子孢子。  相似文献   
29.
1986年7~12月,在海南省陵水县吊罗山、白沙县元门乡、青松乡及三亚市南滨农场,治疗恶性疟病人53例,采用磷酸喹(?)1.5g(碱基),3d分服,退热时间为36.0±20.7h,原虫转阴时间为69.7±20.9h。治疗后经14、21和28d随访者47例,发现一级抗性7例,复燃率14.9%,治疗后带配子体者35例,配子体率74.5%,较以往报告的57.1与40%为高。  相似文献   
30.
我们于1984年8-10月对26例恶性疟患者用抗疟新药双咯喹~2,分别采用1.0g和0.8g的三日疗法进行治疗,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50±23h和40±19h;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分别为58±14h和64±15h。同时,对16例间日疟患者采用同样的三日疗法,平均退热时间为28±14h和30±13h;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分别为50±90h和54±11h。恶性疟组与间日疟组均有相应病例数以氯喹作对照。结果表明双咯喹组的临床疗效不逊于氯喹组,但双咯喹的副反应似较氯喹为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