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6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了研究三七总皂甙(total 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tPNS)对脐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出内皮细胞的影响,采用含三七总皂甙的DMEM对脐血单个核细胞进行诱导,用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记UEA—1、功能标志vWF及CD3l的变化。结果显示:250mg/L tPNS组诱导所得的贴壁细胞数及结合UEA-1的阳性率均多于其它浓度的三七总皂甙组(P〈0.05)。50ng/ml VEGF+250mg/L tPNS组表达CD31和结合UEA—1阳性的贴壁细胞数与50ng/ml VEGF组相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中药三七总皂甙可以诱导脐血部分单个核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合用三七总皂甙和VEGF无协同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 筛选甲硝唑人源单链可变区(scFv)抗体,为研究快速检测试剂盒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以甲硝唑作为抗原,固相包被于Nunc板,应用半合成的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文库技术,从噬菌体单链可变区抗体库中经过3轮"吸附-洗脱-扩增"筛选过程,随机挑选抗甲硝唑的90个克隆,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交叉反应及竞争抑制实验,对其进行免疫学检测和鉴定,获得与甲硝唑结合活性较强的scFv阳性克隆,从噬菌体抗体阳性克隆中提取质粒,经酶切鉴定SfiⅠ/NotⅠ后,亚克隆到pCANTAB5E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XL1-Blue,提取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分析.结果 经过筛选90个克隆中有16株克隆ELISA的490 nm波长吸光度(A490nm)值较高,将这些噬菌体上清与牛血清清蛋白(BSA)进行交叉反应,确定有4株交叉反应较弱,结合3次ELISA重复实验的A值及竞争抑制实验结果,最后确定1株阳性克隆.亚克隆到pCANTAB5E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感受态细胞XL1-Blue.结论 提取质粒酶切片段与目的相符,为下一步研究其特异性亲和力的研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海水干预对人肺泡上皮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蛋白及TNF-α、IL-6表达的影响.方法:肺泡上皮细胞来源的A549细胞系,分为正常对照组(C)和海水处理组(S).C组用新鲜培养基常规培养,S组经灭菌配方海水孵育0.5、1、2、4、8、16h,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HIF-1α蛋白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6的含量.结果:(1)HIF-1α在海水干预1h后开始升高,4h达高峰(P<0.01),此后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TNF-α与IL-6在海水干预1h后开始升高,2h达高峰(P<0.01),4h及8h组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海水干预可诱导肺泡上皮细胞HIF-1α蛋白及炎性因子TNF-α、IL-6的表达;HIF-1α在海水干预致肺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
本研究观察低温保存对白血病源性树突状细胞(L-DCs)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的影响。取急性、慢性髓系白血病骨髓细胞,将其一部分细胞立即检测,一部分细胞立即培养,一部分细胞加入细胞保护剂低温保存一定时间复温后培养。细胞培养时,在细胞培养体系内加入组合细胞因子并培养12天,然后分别检测3组细胞的细胞形态、细胞免疫表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效应,并对结果进行相互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细胞形态学方面,急性、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在不染色或在瑞氏染色下仅见白血病细胞,而未观察到“树突状”细胞,但经组合的细胞因子培养后,均出现了“树突状”形态的细胞,低温保存前、后二者比较,无明显差异;在细胞表面免疫标志表达方面,经组合细胞因子培养的细胞与未培养的细胞相比,细胞表面表达的CD80、CD54、HLA-DR、CD1a、CD83、CD86明显上调,而CD14表达则明显下调,低温保存前、后的细胞在上述几种细胞表面免疫表达指标方面相比较无明显差异;低温保存后的白血病细胞经培养后,不仅有明显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而且在与T细胞作用后T细胞表面抗原CD8和CD25免疫标记细胞明显增多,明显地表现了CTL杀伤自体白血病细胞的效应。结论:髓系白血病细胞在组合细胞因子培养条件下,可诱生为L-DC;L-DC的诱生在生物学特性方面不受低温保存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
病历摘要患者男,18岁。因发热、黄疸16个月于2010年11月19日入院。患者于2009年7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0.2℃,热型无明显规律,并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皮肤巩膜黄染。2009年10月19日到当地医院就诊,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考虑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炎化)、胆囊炎等给予多种保肝药物+抗生素+激素(强的松20 mg/d)治疗50 d出院。出院后仍有发热,体温波动在38℃左右,肝脏进行性肿大,于2010年8月6日就  相似文献   
96.
HLA配型相合母子间移植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受者)男,20岁。1999年5月6日入院。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1)。供者为其母亲,46岁,体健。供受者HLA分型均为:A2,30;B13,62(15);Bw6,-;DRB1 12021,0701;DQB1 07;DRB3/B4。血型均为B型。受者巨细胞病毒(CMV)-IgG和IgM均为(-),而供者均为(+)。 预处理采用全身照射(TBI)加环磷酸胺(CY)方案。供者动员用惠尔血300μg/d,5d,第6天单采干细胞1次。采得单个核细胞(MNC)总数2.083 x101…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儿童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安全性和CD34+细胞分选纯化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8例儿童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皮肌炎,1例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和1例多发性硬化,予行CD34+细胞纯化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首先采用环磷酰胺(CTX)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方案动员外周血干细胞,然后采用CS-3000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通过CliniMACS细胞分选仪分选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将其用保养液配置冻存于-80℃冰箱.采用非清髓内去除T的预处理方案,即卡氮芥+足叶乙苷+阿糖胞苷+马法兰+抗胸腺球蛋白(ATG)或CTX+ATG或CTX+马法兰+ATG,于第0天回输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结果 儿童能够耐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过程,无动员相关死亡,动员后获得的单个核细胞数和CD34+细胞数的平均值分别为8.35×108/kg和7.92×106/kg,纯化后的白体外周血CD34+和CD3+细胞数的平均值分别为6.28×106/kg和0.71×105/kg.回输后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植入中位时间分别为+11d和+15 d.结论 经CTX联合G-CSF方案可动员出足量的外周血干细胞,经CS-3000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可获得足够的单个核细胞,在动员过程中原发病无明显进展恶化,患儿能耐受动员方案,采集过程顺利安全;经CliniMACS细胞分选仪分选的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纯度高,移植后造血恢复;采用CD34+细胞纯化的自体外周血移植治疗是常规治疗无效的儿童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选择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8.
目的 观察缺氧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血管内皮细胞(VEC)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方法 建立VEC缺氧损伤模型;实验设为对照组、缺氧组、AngⅡ作用组、缺氧+AngⅡ作用组共4组.各组细胞经过F1uo-3/AM负载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VEC内Fluo-3的荧光强度代表钙离子浓度.结果 VEC分别经过缺氧及AngⅡ损伤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明显升高(P<0.01);缺氧条件下AngⅡ可引起VEC钙离子浓度进一步升高(P<0.05).结论 缺氧及AngⅡ可引起VEC内钙离子浓度明显升高,造成VEC损伤.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缺氧条件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人大血管内皮细胞内Ca^2+浓度变化的影响,以及地尔硫卓对其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药理学基础。方法将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缺氧组、缺氧+AngⅡ组和缺氧+AngⅡ+地尔硫卓组。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量各组内皮细胞内Ca^2+浓度。结果上述4组血管内皮细胞内Ca^2+浓度(荧光值)分别为28.46±5.29、40.08±7.80、51.66±8.93、35.49±7.79。缺氧组、缺氧+AngⅡ组细胞内Ca^2+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缺氧+AngⅡ+地尔硫卓组细胞内Ca^2+浓度明显低于缺氧组、缺氧+AngⅡ组(P〈0.01),接近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氧及AngⅡ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内Ca^2+浓度增加。地尔硫卓能阻止缺氧及AngⅡ引起的内皮细胞内Ca^2+浓度升高,对细胞内Ca^2+超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观察预激态补骨脂素在动物体内的抗白血病作用。方法 人类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移植于裸鼠背部皮下,实验组于不同时间、不同部位注射预激态补骨脂素数天,对照组于相应时间、部位注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在瘤重、成瘤率和存活期方面的差异。结果 移植HL-60白血病细胞后第8天,成瘤率为100 %。瘤内注射实验表明,用药组瘤体平均重量为(3.21±1.32)g,对照组为(5.0±1.0)g,两组瘤体重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42,P = 0.0031);病理检查瘤体内坏死面积实验组明显多于对照组;用药组裸鼠的平均存活为(35±9.92)d,对照组为(28.3±5.14)d,两组存活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 1.52,P = 0.1294)。肌肉注射实验表明,用药组第8天的成瘤率为80 %,对照组为100 %,两组成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2.22,P = 0.1360);用药组裸鼠平均存活(31.5±6.39)d,对照组为(17.8±12.07)d,两组存活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7,P = 0.1713)。移植局部注射实验表明,用药组第8天的成瘤率为60 %,对照组为100%,两组成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0,P = 0.0250);用药组裸鼠平均存活(37.9±6.21)d,对照组为(20.8±4.10)d,两组存活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4.30,P = 0.0000)。结论 预激态补骨脂素在动物体内也能发挥抗白血病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