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4篇 |
免费 | 29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7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91篇 |
内科学 | 36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17篇 |
特种医学 | 6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62篇 |
综合类 | 111篇 |
预防医学 | 65篇 |
眼科学 | 13篇 |
药学 | 57篇 |
中国医学 | 79篇 |
肿瘤学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43篇 |
2011年 | 31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32篇 |
2008年 | 48篇 |
2007年 | 40篇 |
2006年 | 34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脑磁图是一种能无接触地检测脑组织内细胞活动的检查方法,能通过分析与脑表面呈正切方向的细胞内电流所产生的磁场类型来推断颅内兴奋源的所在位置。磁源性成像是把脑磁图同CT或MRI等影像信息进行叠加整合,形成脑功能解剖定位图,并能够准确反映脑功能的瞬时变化。目前,脑磁图及磁源性成像正逐步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及精神疾病的定位与治疗研究中,且已在脑肿瘤的研究方面取得很大的进展,就脑磁图及磁源性成像在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2.
脑磁图是一种能无接触地检测脑组织内细胞活动的检查方法,能通过分析与脑表面呈正切方向的细胞内电流所产生的磁场类型来推断颅内兴奋源的所在位置。磁源性成像是把脑磁图同CT或MRI等影像信息进行叠加整合,形成脑功能解剖定位图,并能够准确反映脑功能的瞬时变化。目前,脑磁图及磁源性成像正逐步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及精神疾病的定位与治疗研究中,且已在脑肿瘤的研究方面取得很大的进展,就脑磁图及磁源性成像在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治疗无功能性肾结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为32例肾结核患者行后腹腔镜结核性肾切除术。术中使用超声刀游离肾脏与输尿管,阻断肾蒂,切除的肾脏放入肾袋取出。手术前、后均行正规抗结核治疗。结果:3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90~200 min,平均130 min;术中出血量30~140 ml,平均60 ml;术后住院5~9 d,平均7.1 d;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治疗结核性无功能肾安全、有效、微创,为肾结核的手术治疗提供了新途径。术前需积极进行抗痨治疗,术中科学、合理、仔细操作。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对比研究动脉自旋标记法(ASL)和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SC)MR脑灌注成像的优缺点及其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22例脑梗死患者行ASL[流动敏感交变反转恢复技术(FAIR)]与DSC MR灌注扫描,以扩散加权成像(DWI)拟合灌注成像图,分别取梗死灶中央、边缘、周围作为感兴趣区(ROI),以对侧大脑半球镜像部位为参照,分别测量相对脑血流量(rCBF)值,根据rCBF值将病侧血流灌注状况分为灌注不足与灌注增加,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1)22例66个ROI中,61个ROI在两种灌注检查中表现一致,5个ROI在两种灌注检查中表现不同,经一致性检验,Kappa值=0.76.(2)两种灌注检查表现一致的61个ROI中,有43个ROI呈灌注不足,其中29个ROI的rCBF值FAIR灌注法低于DSC灌注法,经配对资料的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18个ROI呈灌注增加,其中9个ROI的rCBF值FAIR灌注法高于DSC灌注法,经配对资料的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L(FAIR)灌注法与DSC灌注法对判断脑梗死患者的血流灌注状态具有很好的一致性,ASL(FAIR)灌注法对检测脑梗死患者的低灌注更敏感,且无需注射对比剂,有望作为脑梗死患者血流灌注状态的筛查方式,有阳性发现时,再做DSC灌注以提供更详细的灌注信息.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乙酰唑胺(ACZ)负荷MR灌注成像对评估脑血管储备功能的价值。方法运用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对7例脑梗死患者口服ACZ前后分别进行对比剂首过期成像,分析PWI所得参数,包括脑血容量(regional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及血流平均通过时间(regional mean transit time,rMTT),以此评估脑血管储备功能(cerebrovascular re-serve capacity,CRC)。结果7例患者口服ACZ前后的rMTT图均发现视觉异常区,仅5例患者有rCBV异常区,并且rMTT异常的区域大于rCBV异常区;口服ACZ后rMTT图和rCBV图的异常区要小于口服ACZ前;rMTT异常区为rMTT延长,rCBV异常区则包括rCBV增加和rCBV减少2类。结论ACZ负荷磁共振PWI在脑血管储备功能研究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6.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复方乳酸钠注射液3号)是由乳酸钠、氯化钠、氯化钾与氯化钙制成的灭菌水溶液,临床用于体液、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调节.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机构制剂规范》2002年版收载品种[1],其质量标准中,氯化钠含量是通过银量法测定总氯后,扣除氯化钙、氯化钾的含量来计算,氯化钠(NaCl)含量的计算公式为: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两种主要的内源性大麻素花生四烯乙醇胺(AEA)及2-花生四烯酸甘油(2-AG)在胆道恶性肿瘤(BTC)患者体液及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规律。
方法采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22例BTC患者及8例良性胆道疾病患者的外周血及胆汁,其中15例BTC患者同时收集癌巢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利用氯仿/甲醇抽提法配合固相萃取,分离患者体液及组织样本中的脂质,以二甲基异丙基硅烷-咪唑对脂质进行硅烷化处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AEA及2-AG的浓度。
结果与良性胆道疾病患者相比,BTC患者血浆中2-AG显著升高[180.01(140.72~283.84)nmol/L vs 42.33(25.61~148.93)nmol/L,P<0.05],AEA浓度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胆汁中AEA浓度显著降低[1.80(0.50~5.00)nmol/L vs 10.15(2.68~17.49)nmol/L,P<0.05],2-AG浓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TC癌巢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AEA浓度显著降低[22.01(16.55~53.61)pmol/g vs 58.68(25.36~68.97)pmol/g,P<0.05],2-AG显著升高[1.97(1.44~5.43)nmol/g vs 1.10(0.36~1.47)nmol/g,P<0.05]。
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在BTC中定量检测AEA和2-AG两种内源性大麻素浓度的有效方法,测定AEA及2-AG在BTC患者体液及肿瘤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可作为BTC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28.
MR表观扩散系数图在脑梗死演变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三向同性扩散加权成像 (DWI)表观扩散系数图 (ADCmapping)在各期脑梗死的诊断以及在判断脑梗死的转归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三向同性DWI和常规MRI对 70例脑梗死患者共进行 86次检查。其中超急性期 8次 ,急性期 13次 ,亚急性期32次 ,稳定期 11次 ,慢性期 2 2次。测定各期病灶平均ADC值、相对ADC(rADC)值及中心 边缘ADC值。结果 超急性、急性期脑梗死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 ,其ADC值较对侧相应区域明显下降 ,平均ADC值为 (0 6 98± 0 10 4 )× 10 -3 mm2 /s ,对侧为 (0 990± 0 16 1)× 10 -3 mm2 /s(t=- 14 372 ,P <0 0 0 1) ;超急性、急性期病灶中心rADC最低 ,从中心往外逐渐升高呈梯度征 ;超急性、急性期rADC最低 ,随时间延长rADC由低到高 ,于 8~ 14d出现假性正常化 ,于慢性期高于正常水平 ,rADC与时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r =0 92 8,P <0 0 0 1)。结论 梗死灶ADC值具有特征性演变规律 ,结合DWI及T2 WI可以对脑梗死进行分期诊断 ,对临床个体化治疗有帮助。DWI、ADC图与T2 WI相结合对判断脑梗死缺血半暗带有价值 ,动态观察可以对疗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9.
例1 2 6岁,因尿频、尿急、尿痛伴肉眼血尿3个月,反复给予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发病前曾在当地医院行人工流产手术同时放置节育环。入院后B超检查提示膀胱内异物,膀胱镜下见一环形金属嵌于膀胱左后壁,部分突入腔内,经摄片证实为一麻花状节育环,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切开膀胱取出,术后恢复顺利,症状消失,无并发症。例2 32岁,因尿频、尿急、尿痛,在地方医院,以“膀胱炎”诊治8年未愈。8年前曾在当地医院放置避孕环。入院后B超示膀胱内及宫腔内异常回声,膀胱镜检查见一直径约3cm结石悬于膀胱壁,摄片发现膀胱结石内包裹一麻花状节育环。经开腹手… 相似文献
30.
目的通过在染色体4p15精细定位高频杂合缺失区域的范围.为筛选高频杂合缺失区内存在的散发性结直肠癌相关肿瘤抑制基因提供依据。方法7个荧光标记的微卫星引物与83例散发性结直肠癌的肿瘤和正常组织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微卫星之间的的平均遗传距离是1.02cM(centi—Morgon,里摩)。产物进行电泳、扫描及杂合缺失分析,并与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染色体4p15的平均杂合缺失率为21,34%,最高的是D4S3103位点(35.62%);最低的是D4S2933位点(12.50%)。可能的肿瘤抑制基因的范围在D4S3017-D4S2933之间约1.7cM的遗传距离内,该区域内有PPARGC1A和GBA3两个基因。D4S1546位点杂合缺失与肿瘤直径显著相关(P〈0.05),其余位点与临床病理因索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染色体4p15精细定位后高频杂合缺失区域的范围限定在D4S3017-D4S2933之间约1.7cM的范围内。该区域内PPARGC1A和GBA3两个基因可能是散发性结直肠癌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