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6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6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70篇
内科学   102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97篇
综合类   304篇
预防医学   195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96篇
  2篇
中国医学   79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ing-regulated kinase,ERK)在吗啡预处理减轻大鼠全心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n=10):对照组(control,CON)、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I/R)、缺血预处理组(ischemia preconditioning,IPC)、吗啡1μmol·L-1预处理组(morphine preconditioning,MPC)、MPC+ERK抑制剂PD98059组(MPD)、ERK抑制剂PD98059对照组(PD)。利用Langendorff灌流系统对各组大鼠离体心脏在进行相应处理后,化学比色法检测基线、再灌注5、10 min时冠脉流出液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同时利用充水球囊置入左心室持续监测左心室发展压(left ventricular developed pressure,LVDP)。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测量梗死区(infarct size,IS)、缺血危险区(area at risk,AAR)体积及IS/AAR比值;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ERK磷酸化水平。结果与I/R组比较,MPC组IS和IS/AAR减小,再灌注5、10 min时LDH活性降低,再灌注结束时LVDP升高,心肌组织磷酸化ERK(p-ERK)相对表达量增加;ERK抑制剂PD98059阻断MPC的保护作用,增加心肌梗死面积,升高再灌注5、10 min时LDH活性,降低再灌注末LVDP,此外,PD98059抑制MPC诱导的ERK磷酸化。结论吗啡预处理可能通过诱导ERK磷酸化水平升高而减轻大鼠全心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人格特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方法以方便抽样并采用简式大五人格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与手机依赖问卷对34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 (1)39.7%的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问题,相较无手机依赖的大学生,其神经质得分更高但宜人性和严谨性得分更低;(2)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神经质(r=0.07,P0.01)及手机依赖(r=-0.20,P0.01)呈负相关,而与宜人性(r=0.16,P0.01)及严谨性(r=0.24,P0.01)呈正相关;手机依赖与神经质(r=-0.019,P0.01)呈正相关,但与严谨性(r=-0.13,P0.00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r=-0.2,P0.01)及宜人性(r=-0.28,P0.01)呈负相关;(3)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神经质和手机依赖、宜人性和手机依赖的关系均起部分中介作用,相应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07和-0.08,而对严谨性和手机依赖的关系起完全中介作用,相应中介效应值为-0.16。结论对手机依赖的防治,应关注个体积极人格品质的培养,也应重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53.
目的系统评价唑来膦酸与阿仑膦酸钠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CBM、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8年12月,采用改良Jadad量表及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使用Rev Man5.3及Stata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1 34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疗效方面,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在治疗12个月后[SMD=0.96,95%CI(0.03,1.90),P=0.04]、24个月后[SMD=1.70,95%CI(0.30,3.11),P=0.02],股骨颈BMD在治疗12个月后[SMD=0.34,95%CI(0.19,0.50),P0.000 1],VAS评分[MD=-0.76,95%CI(-0.93,-0.58),P0.000 01],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MD=-10.48,95%CI(-11.38,-9.58),P0.000 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唑来膦酸治疗效果优于阿仑膦酸钠。在安全性方面,不良反应[RR=1.79,95%CI(1.41,2.28),P0.000 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唑来膦酸安全性小于阿仑膦酸钠。结论与阿仑膦酸钠相比,唑来膦酸在治疗后期能明显提高患者腰椎、股骨颈BMD,有效降低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进而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不良反应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性激素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用性激素治疗,研究组选用性激素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疗程共8周,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定抑郁症状、WHO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定生存质量。结果两组基线时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HAMD-17评分[(6.7±1.9),(10.8±5.5)]比较及与治疗前[(25.2±5.2),(24.5±6.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0%、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WHOQOL-BREF各因子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WHOQOL-BREF生理领域[(14.24±2.81)vs.(11.31±2.37)]和心理领域评分[(15.66±2.04)vs.(12.12±1.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激素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围绝经期抑郁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5.
56.
目的 对闵行区建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闵行区妇幼保健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三位一体高危儿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s ,GMs)评估网络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利用闵行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开发应用模块,统一收集GMs评估数据。结果 5年间GMs评估技术为闵行区11 710名高危儿童进行了GMs评估,评估覆盖率从19.39%上升到了80.58%。扭动运动阶段和不安运动阶段的异常结果平均发现率相接近(0.37%、0.5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可疑结果平均发现率(25.4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年间不安运动阶段的康复干预率从13.04%上升到53.26%,扭动运动阶段的康复干预率低于不安运动阶段。结论 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闵行区妇幼保健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三位一体建立的高危儿GMs评估工作网络促进了社区婴幼儿神经运动行为发育早期筛检、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57.
目的了解围产保健门诊孕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发生情况,探索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意义。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份在武汉市江岸区妇幼保健院围产保健门诊建立围产保健手册的2 309位孕妇进行健康教育、自愿接受艾滋病梅毒HBsAg血清学检测。结果共咨询检测孕妇2 309人,检测出HBsAg阳性137人,梅毒抗体阳性4人,艾滋病抗体阳性1人。结论进一步加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孕妇主动自愿咨询检测,并及时进行干预,是减少母婴垂直传播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58.
59.
目的探讨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的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allo-HSCT后EBV相关性PTLD(EBV.PTLD)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高危)(ALL—HR)2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2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3例,异基因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UCBSCT)1例。结果4例患儿分别于allo.HSCT后第53、101、22、42d发生PTLD。临床表现为发热、鼻塞、扁桃体肿大、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移植前均EBNA-1-IgG(+)、VCA.IgG(+);移植后EBV.DNA1.69×10^4~8.62×10^8 copies/mL。经淋巴结病理活检确诊为EBV-PTLD,其中1例为T细胞来源,3例为B细胞来源。例1予减停免疫抑制剂、使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OP方案化疗及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U)治疗,PTLD反复且发生严重皮肤GVHD、肺部感染,移植后第193d死亡。余3例予减停免疫抑制剂及利妥昔单抗治疗,临床表现消失且EBV.DNA转阴,分别随访17、12、7个月均无病存活。结论动态监测EBV—DNA对PTLD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减停免疫抑制剂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EBV-PTLD疗效明显。化疗可导致严重感染,DLI治疗存在严重GVHD危险,不宜作为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帝视内镜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气管插管的应用效果,并与Macintosh喉镜作比较。方法 选择该院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60例,年龄6~9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至Ⅱ级,Mallampati气道分级Ⅰ至Ⅱ级,扁桃体肿大Ⅰ至Ⅱ度,随机分为帝视内镜组(DE组)和Macintosh喉镜组(MA组)。全麻诱导后,分别使用帝视内镜和Macintosh喉镜行气管插管。记录两组的声门暴露时间、气管插管总时间、声门暴露分级、气管插管次数、插管并发症发生例数、各麻醉诱导时相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患儿与麻醉医师口对鼻距离(MN间距)。结果 DE组声门暴露时间、气管插管总时间短于MA组(P = 0.000);DE组声门暴露分级优于MA组(P < 0.01);DE组均一次插管成功,MA组有3例需二次插管;DE组插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MA组(P < 0.05);DE组MN间距明显大于MA组(P = 0.000);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0,记为基础值)、麻醉诱导后插管前即刻(T1)和气管插管后3 min(T4)的HR和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DE组患儿气管插管后即刻(T2)和气管插管后1 min(T3)的HR和MAP均低于MA组(P < 0.01)。结论 相比Macintosh喉镜,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气管插管时使用帝视内镜,能明显改善声门显露效果、缩短气管插管操作时间、减少插管并发症和减轻血流动力学波动,并增大MN间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