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内科学   64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97篇
药学   2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不同地理株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基因多态性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多态性的地理特征及其实用意义。方法:用DNA的PCR扩增与电泳切带纯化法,获得所研究的基因片段;用引物标记周期反应测序法,测定DNA序列;用图解法分析比较各地CSP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的变化。结果:所测定的中国、菲律宾和所罗门的15个间日疟分离株均属PV-1型,但各株有较明显的地理性变异。6个中国株与NK株相似,其中C-2与NK株完全一致,而与其他Ⅰ型株有明显区别。结论:根据CSP基因中央重复区及重复后可变区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变异情况,在Qarit和Mann的分组基础上,迄今已发表的所有Ⅰ型株可归纳为2族6个组。分组序列特征有可能用于不同地理株的检出和鉴定,从而在疟疾的流行病学与防治上有实用价值,并将有助于疟原虫的生物学、分类学和种系发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2.
目的了解广西省基本消除疟疾后媒介按蚊地理分布、种群密度及叮人率,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广西省东、西、南、北、中历史上发现较多、按蚊种类疟疾流行较严重的居民点作为调查重点,应用人舍、牛棚通宵全诱捕法、帐内捕蚊法、人工诱捕法3种方法对传疟媒介进行调查,每县至少调查2~3个点。结果在广西省14个县进行按蚊种群调查,共捕获按蚊7种3610只,其中在牛棚共捕获按蚊3025只,构成比为中华按蚊占98.84%、嗜人按蚊占0.50%、日月潭按蚊占0.03%,多斑、嵌斑、可赫、美彩按蚊分别占0.21%、0.17%、0.13%、0.10%;在人舍共捕获按蚊585只,仅捕获中华按蚊一种蚊种。在全州、上思、天峨县开展室外人诱按蚊密度调查,中华按蚊密度为54.37只/顶,嵌斑按蚊密度为0.03只/顶;开展叮人率调查,7月中华按蚊叮人率最高,为49.75只/(人。夜)。所有市县均未捕获微小按蚊。结论中华按蚊为目前广西省主要传疟蚊种,嗜人、日月潭按蚊数量大幅减少,微小按蚊不再是广西省主要传疟媒介。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分析全州县33年以来流动人口中疟疾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当地进一步防治疟疾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收集全县各医疗单位历年流动人口疟疾病历资料及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资料,采用Excel 2003版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全州县33年以来在流动人口中血检人数共15 854例,发现疟疾病例共3 014例,血检平均阳性率为19.01%,人群年均发病率为13.07/10万。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流动人口的疟疾病例全部在国内疟疾流行区感染的间日疟。本世纪以来流动人口的疟疾感染病例数量在逐步减少,但全部病例属于在非洲和东南亚国家所感染,并多数病例为恶性疟。结论尽管广西全州县流动人口中曾经出现过较多的疟疾病例,但未出现对当地居民的感染及危重、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24.
目的了解宜州市农村居民饮用水状况,为今后改善当地饮用水水质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2008年—2013年期间在全市16个乡镇随机选择398个取样点采集水样,样品在实验室进行检验和评价。结果 6年共检测集中供水样品796份,总体合格率为36.43%,枯水期与丰水期水质合格率分别为37.69%,35.17%,差异无显著性(P〉0.05),通过整改后水质的合格率由2008年的13.89%提高到2013年的70.74%。引起水质检测合格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细菌学指标,当地的江河水、泉水和井水监测合格率均未超过31%。结论宜州市农村居民饮用水质量虽得到不断改善,但饮用水中的细菌学指标合格率仍然是监测和改善的重点。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析广西凤山县本世纪以来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的流行特征,为该县今后制定AHC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各医疗机构2000年-2013年AHC病例疫情报告资料,采用Excel 2003版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过去的14年中该县报告AHC病例共64例,年均发病率为2.30/10万,病例数最多的2010年为17例,发病率为7.99/10万,14年中有2年无AHC病例报告。病例全年季节分布存在2个月无病例,分别为3月份和12月份。全县9个乡镇其中2个乡镇在过去的14年中一直无病例出现。结论该县属于河池市AHC发病率最低的县城,其原因可能与该县地理位置比较边缘,人口数量少居住分散有关。  相似文献   
26.
简单快速检查按蚊体内子孢子方法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单快速检查按蚊体内子孢子方法的初探黄亚铭傅伟忠韦海燕自从1897年英国军医RonaldRoss阐明疟原虫在按蚊体内的生活周期,及疟疾通过叮咬进行传播以来[1],对按蚊体内子孢子的观察一直是通过解剖蚊唾液腺来完成,在感染度低的情况下,不易观察而且容易...  相似文献   
27.
目的:了解广西都安县少数民族近10年法定传染病中的梅毒、淋病、艾滋病和HIV阳性病例情况,分析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该县2000-2010年法定传染病梅毒、淋病、AIDS/HIV阳性病例疫情资料为依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11年报告梅毒、淋病、艾滋病和HIV阳性病例共3984例,人群发病率为56.15/10万;其中,淋病为9.36/10万,梅毒为29.99/10万,AIDS/HIV阳性为16.80/10万,为该县引起死亡病例的主要传染病死亡率为6.33/10万。病例分布各年龄组、各乡镇及各种职业;15-64岁年龄组占总病例84.91%,农民发病人数占总病例76.23%。梅毒和AIDS/HIV阳性病例近年来呈现平行上升较明显,两者之比为1.79:1。结论:该县淋病、梅毒、AIDS/HIV阳性病例已从城市向农村、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并以性传播为主,防治任务非常严峻。  相似文献   
28.
1994~2007年广西天峨县基本消除疟疾后监测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广西天峨县基本消除疟疾后1994~2007年疟疾在当地的流行状况.方法 收集、统计分析该县1951~1993年疟疾疫情报告和基本消除疟疾后1994~2007年发热病人血检发现的疟疾病人资料.结果 1958年发病率为558.89/万,1971年发病率为825.48/万,1990~1993年疟疾发病率控制在0.53/万以下.1994~2007年共血检当地居民和流动人口发热病人110 792人,疟原虫阳性57人,阳性率0.05%,其中内源性和外源性病人分别为28例和29例.结论 尽管13年间该县疟疾病人的数量不多且呈现高度分散,但从本世纪开始当地的内外源性疟疾病人有不断增多的趋势,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疟疾管理和监测.  相似文献   
29.
广西壮族自治区疟疾防治研究50年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疟疾流行历史久远,危害严重,经50余年的防治,全区疟疾发病率从1954年296.7‰下降至2007年的0.016‰,95.6%的县(市)达到部颁基本消除疟疾标准,全区基本消除恶性疟。广西疟疾防治研究成绩显著,流行区范围明显缩小,疟疾危害程度显著减轻。  相似文献   
30.
目的:检测广西边远山区的东兰县各乡镇当地居民近几年食用碘盐状况,为持续消除和防治碘缺乏病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进行随机抽样检测,2005—2012年每年在全县9个乡镇36个行政村每村随机抽取8户居民家中的食用盐样品1份。结果:在过去的8年中总共抽取和检测居民家中食用盐样品2 317份,其中合格碘盐2 309份,不合格碘盐8份,碘盐合格率为99.65%,未发现非碘盐,该县8年城乡居民碘盐覆盖率为100.00%,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9.65%。结论:该县在过去8年检测证实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已经均达到2010年全国合格碘盐食用率≥90%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