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与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cum,UU)感染的相互关系。方法用革兰氏和白带染色法筛选出105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组和50例阴道菌群正常组,并对两组进行宫颈分泌物支原体培养,然后分析细菌性阴道炎患者解脲支原体感染的情况。结果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组UU检出率为36.2%,正常组UU检出率为24.0%,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宫颈分泌物中含白细胞程度与UU感染率比较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女性生殖道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中的阴道菌群失调与支原体感染两者之间有相互关系,但其宫颈分泌物中白细胞数量与支原体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造成基层医院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因素及改进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2009~2010年手术切口感染监测、手术室卫生学、无菌物品等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导致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通过加强感染监控有针对性的对存在问题进行质量改进。并对两年的监控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切口年平均感染率分别为2009年8.24%、2010年3.69%,有显著差异(P<0.01)。卫生学监测结果为2010年总体合格率优于2009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加强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的监测和控制是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准确和快速诊断伤寒,以便尽快获得病原菌和控制伤寒流行.方法通过 BACT/Alert120进行血培养和肠道拭子培养,同时用Sysmex-K-450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白细胞计数,并利用伤寒沙门菌某些固有特点项目进行快速诊断.结果儿童伤寒组白细胞计数与正常对照儿童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成人伤寒组白细胞计数低于成人对照组(p<0.01);伤寒患者早期血培养阳性率88.9%,而肠道拭子阳性率仅为5.3%.结论成人伤寒白细胞明显下降,而儿童则变化不大,利用早期第1周血培养高阳性率和伤寒沙门氏菌诊断特点可以在24~48小时内快速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4.
亚胺培南诱导常见革兰阴性杆菌产生AmpC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亚胺培南对鲍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常见革兰阴性杆菌透导性AmpC酶的发生率。方法:采用底物协同—拮抗法(MSSAT)检测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的情况及构成。结果:产ES- g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鲍氏不动杆菌AmpCs酶的检出率分别为20.7%,23.1%,76%,75%,87.9%;高诱导型AmpC酶的检出率分别为0,15.4%,44%,35%,9.1%;部分去阻遏型AmpC酶的检出率分别为3.5%,7.7%,16%,30%,15.2%;完全去阻遏型AmpC酶的检出率分别为17.2%,0%,16%,10%,63.6%。结论: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具有高度诱导性,而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及鲍氏不动杆菌诱导性低,应引起临床和实验室的重视;AmpC酶的诱导表型与菌株的耐药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头孢毗肟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感染的治疗结局。方法:观察112株产超广谱酶(ES- BL)菌株,比较体外和体内对三代和四代头孢菌素敏感率和治疗治疗结果;结果:1)ESBL菌株在送检标体中的检出比率呈上升趋势;2)ESBL菌株对四代头孢体外敏感率与三代头孢相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但体内疗效比较却无差异P>0.05。结论:ESBL菌株对四代头孢体外敏感率与三代头孢相比较,其敏感率有显著差异,但体内疗效却无差异,头孢吡肟对ESBL菌株治疗无效;临床科、检验科、药剂科应重视ESBL的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的患者腹部手术后腹腔感染的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地分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05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63例腹部术后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63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04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76株(73.08%),革兰阳性球菌22株(21.15%),真菌6株(5.77%);主要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52株,肺炎克雷伯菌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粪肠球菌5株,奇异变形菌5株,铜绿假单胞菌4株,白色假丝酵母菌4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40.00%,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者占36.54%。结论 SICU是感染最易发生的科室,腹部术后腹腔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也在不断变化,临床医师应重视对病原菌的检测和药物敏感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从经验性用药转为规范的目标性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低体温的影响。方法将300例需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实验组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主动调节环境温度和湿度、严格进行人体保暖、使用经加温的液体、适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等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出现低体温、寒冷、寒战等不适症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采用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出现低体温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的关节炎患者血液与关节液中尿酸(UA)、抗链球菌溶血素O (ASO)及类风湿因子(RF)含量的比较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检验的200例不同类型关节炎患者样本,依据不同疾病类型分为反应性关节炎组、痛风性关节炎组、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和创伤性关节炎组,每组50例。结果痛风性关节炎组血液与关节液中UA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应性关节炎组、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和创伤性关节炎组血液中的UA含量高于关节液(P0.05)。4组血液中的ASO含量高于关节液中的含量(P0.05)。类风湿组关节炎组血液与关节液中的RF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应性关节炎组、痛风性关节炎组和创伤性关节炎组血液中RF含量高于关节液中RF含量(P0.05)。结论据此研究明确患者血液中UA、ASO及RF含量高于关节液中含量,因此通过对关节液中各项指标的测定能够提升关节炎患者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态血清降钙素原(PCT)监测在指导优化脑出血发热患者抗感染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脑出血伴发热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两组,PCT指导治疗组(PCT组)34例根据PCT动态值确定抗菌药的使用,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4例则由临床医师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实验室检查给予经验性抗菌药治疗;以治疗后第28天为研究终点,记录并比较PCT组患者PCT值的变化及两组患者抗菌药的使用情况。结果:PCT组血清PCT水平随着抗菌药的使用而逐渐下降;PCT组抗菌药的使用比例、使用强度(AUD)、费用及使用金额比例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PCT动态值指导抗菌药治疗策略可优化脑出血发热抗菌药的使用,有效减少抗菌药的使用强度及比例,降低抗菌药费用,对避免抗菌药的过度使用,减少细菌耐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监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并发细菌感染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临床优化抗菌药使用的价值。方法:114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5例)予常规治疗,跟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选用抗菌药;观察组(69例)监测血清PCT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常规及血培养的变化,据此制订优化抗菌药方案。观察2组抗菌药疗程、住院天数、抗菌药费用、抗菌药使用强度(AUD),以及二重感染和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PCT水平与患者细菌感染严重程度有关。观察组的抗菌药疗程、住院天数、抗菌药费、AUD,以及二重感染和ADR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监测PCT动态值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细菌感染的诊断及临床抗菌药短期优化治疗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