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29篇 |
免费 | 450篇 |
国内免费 | 31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7篇 |
儿科学 | 147篇 |
妇产科学 | 44篇 |
基础医学 | 387篇 |
口腔科学 | 51篇 |
临床医学 | 1075篇 |
内科学 | 280篇 |
皮肤病学 | 45篇 |
神经病学 | 120篇 |
特种医学 | 10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448篇 |
综合类 | 1994篇 |
预防医学 | 848篇 |
眼科学 | 32篇 |
药学 | 724篇 |
18篇 | |
中国医学 | 718篇 |
肿瘤学 | 1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5篇 |
2023年 | 172篇 |
2022年 | 194篇 |
2021年 | 238篇 |
2020年 | 189篇 |
2019年 | 172篇 |
2018年 | 188篇 |
2017年 | 117篇 |
2016年 | 132篇 |
2015年 | 161篇 |
2014年 | 616篇 |
2013年 | 293篇 |
2012年 | 318篇 |
2011年 | 291篇 |
2010年 | 317篇 |
2009年 | 341篇 |
2008年 | 319篇 |
2007年 | 339篇 |
2006年 | 257篇 |
2005年 | 329篇 |
2004年 | 307篇 |
2003年 | 266篇 |
2002年 | 293篇 |
2001年 | 290篇 |
2000年 | 198篇 |
1999年 | 190篇 |
1998年 | 110篇 |
1997年 | 93篇 |
1996年 | 75篇 |
1995年 | 83篇 |
1994年 | 64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38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3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5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陈云波 嵇金如 刘志盈 应超群 杨青 孔海深 王际亮 丁卉 茆海丰 周义正 金炎 刘永云 耿燕 戴媛媛 卢鸿 张鹏 黄颖 黄东红 强鑫华 沈继录 徐红云 陈凤訇 廖国林 刘丹 董海新 宋江勤 王璐 曹俊敏 张利侠 李艳红 宋迪静 李卓 尹佑东 刘东华 郭良 刘强 张保华 徐荣 董银樵 虎淑妍 梁坤鹏 全博 郑琳 孟灵 栾亮 梁金花 刘卫平 胡雪飞 田鹏鹏 颜小平 李爱云 李健 夏修三 戚晓燕 乔登嫣 肖永红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23,(1)
目的通过血流感染病原菌谱及其耐药性的监测, 为临床血流感染治疗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全国血流感染细菌耐药监测联盟(BRICS)成员单位2021年1至12月所有分离自血培养的病原菌, 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的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采用WHONET 5.6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共收集51家成员单位11 013株病原菌, 其中革兰阳性菌为2 782株(25.3%), 革兰阴性菌8 231株(74.7%)。前10位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4 141株(37.6%)、肺炎克雷伯菌2 076株(18.9%)、金黄色葡萄球菌1 078株(9.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97株(6.3%)、铜绿假单胞菌401株(3.6%)、屎肠球菌397株(3.6%)、鲍曼不动杆菌308株(2.8%)、粪肠球菌296株(2.7%)、阴沟肠杆菌276株(2.5%)和其他克雷伯菌属233株(2.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流行率分别为25.3%和76.8%, 未检测到对糖肽类和达托霉素耐药葡萄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比罗的敏感率>95.0...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报道应用带皮神经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设计切取以带皮神经的腓动脉穿支血管为蒂的逆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和骨髓炎感染的小腿下段1/3及足踝部创面8例.行腓肠外侧皮神经与受区神经端端吻合,皮瓣切取面积10 cm×6 cm~20 cm×12 cm.结果 8例带皮神经的腓动脉穿支皮瓣全部成活,外形与功能良好.随访6个月~1.5年,皮瓣色泽、质地、感觉恢复良好,骨髓炎愈合好.结论 带皮神经的腓动脉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缺损,其血供可靠、转移方便、操作安全、成活率高,是修复小腿下段1/3和足踝部创面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73.
患者男,22岁,因车祸至右下肢挤压伤14 h,2004年10月19日入院.患者受伤后外院作小腿夹板外固定后转入我院.检查发现右小腿有一纵行不规则伤口32 cm×15 cm大小,胫骨粉碎性骨折,骨折端外露,皮肤挫伤,足部皮肤苍白,无血运,感觉和运动消失.X线照片示右胫、腓骨中上1/3粉碎性骨折,入院诊断:右小腿挤压挫裂伤伴(月国)动脉损伤;右胫腓骨中上1/3粉碎性骨折. 相似文献
74.
四肢主干血管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8,自引:15,他引:8
目的报道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显微外科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不同的损伤血管类型进行不同的显微外科方法进行修复,其中血管直接端端吻合36例,大隐静脉移植桥接修复18例,血管撕裂修补14例。结果68例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2年,所有肢体血供均良好,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5.
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筋膜皮瓣在手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介绍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切取方法及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对21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病例,应用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筋膜皮瓣进行修复,切取皮瓣面积最大为5cm×3cm,面积最小为2.0cm×1.5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8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外形满意。结论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筋膜皮瓣血管恒定,切取简便,成活率高,皮瓣色泽、质地良好,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6.
随着交通创伤的增多,四肢骨折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加。在治疗方面,交锁髓内钉的应用极其广泛,有逐渐取代传统接骨板的趋势。由于交锁髓内钉术中操作不当引起的并发症的报道较常见,但交锁髓内钉取出术中并发症尚未发现报道。我科自2001年4月至2004年10月共取出各类交锁髓内钉93例,其中术中发生各类开发症11例,占11.8%,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7.
外固定支架结合胫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应用外固定支架结合胫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观察临床疗效,探讨胫骨平台复杂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2006年2月至2008年10月,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胫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3~59岁,平均38岁。骨折按Sehazker分型:Ⅴ型7例,Ⅵ型5例。术中使用前内侧切口及前外侧切口,于胫骨外侧置入锁定钢板进行内固定。观察术前及术后X线片胫骨平台塌陷及高度丢失情况,对膝关节功能使用HSS评分法评分。结果:12例均获随访,时间4—18个月,平均9.79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3.1个月。骨折愈合11例,延迟愈合1例,无骨筋膜室综合征及下肢深静脉栓塞。术前、术后X线片对照检查未发生Ⅱ期胫骨平台塌陷及高度丢失,无对线不良,膝关节屈曲90°~110°。HSS评分术后平均(75.50±10.01)分,较术前平均(21.50±11.68)分有所提高。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胫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提供了持续稳定的固定,防止骨折的Ⅱ期移位和膝关节力线的畸形,可以保护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减少手术并发症,膝关节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比较不同麻醉下老年患者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容量动力学的差异.方法 择期行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30例,年龄65~79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n=15):单纯全麻组(GA组)和硬膜外复合全麻组(GE组).GE组经T8.9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2%利多卡因4 ml使阻滞平面达T4,然后硬膜外给予0.25%布比卡因8~10 ml.2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 mg、芬太尼3μg/kg、异丙酚1.5 mg,kg和琥珀胆碱1.5 mg/kg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麻醉诱导后2组经30min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30 ml/kg,随后以0.1 ml·kg-1·min-1的速率继续输注60 min.连续监测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脏指数、每搏量指数、胸内血容量指数及血管外肺水容量指数;桡动脉采血测定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记录试验过程中的尿量;应用容量动力学理论和物质守恒定律,计算中央容量稀释率、血浆容量增加、容量扩张效率、外周容量增加和清除率(K).尿量与Kr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GA组和GE组乳酸钠林格氏液分布均符合容量动力学二室模型.与GA组比较,GE组中央容量稀释率、血浆容量增加和容量扩张效率升高,尿量和Kr减少(P<0.05),外周容量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组尿量与Kr呈正相关(r=0.551,P<0.05);GE组尿量与K呈正相关(r=0.531,P<0.05).结论 与单纯全麻比较,老年患者硬膜外复合全麻下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的容量扩张效率增强.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羟乙基淀粉130/0.4(HES 130/0.4)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脓毒症兔肠粘膜屏障的影响.方法 健康新西兰兔30只,体重2.0~3.0 kg,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脓毒症组(SEP组)和AHH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升结肠持续引流致腹膜炎(CASP)的方法制备兔脓毒症模型,AHH组于CASP后4 h静脉输注HES 130/0.4 20 ml/kg,速率为20 ml/min.于CASP后4 h(AHH前)、5、6、7、8 h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于CASP后4 h和8 h时开腹观察腹腔情况,取颈动脉血及肠系膜上静脉血各1 ml用于血气分析、计算肠氧摄取率和测定血浆D-乳酸浓度.于CASP后8 h时取小肠组织,计算肠组织湿/干重比(W/D),光镜下观察肠粘膜病理学结果,采用Chiu评分评价肠粘膜损伤情况.结果 与S组比较,SEP组CASP后MAP降低、HR升高、肠系膜上静脉血乳酸浓度升高、BE和pH值降低、肠氧摄取率降低、血浆D-乳酸浓度和Chiu评分升高(P<0.05),肠粘膜损伤严重;与SEP组比较,AHH组CASP后MAP升高、HR降低,CASP后8 h时肠系膜上静脉血乳酸浓度降低、BE和pH值升高、肠氧摄取率增高、血浆D-乳酸浓度和Chin评分降低(P<0.05),肠粘膜损伤减轻.结论 HES 130/0.4 AHH可减轻脓毒症兔肠粘膜屏障损伤.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