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0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8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11篇
口腔科学   74篇
临床医学   230篇
内科学   117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83篇
综合类   518篇
预防医学   246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226篇
  2篇
中国医学   147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廖梅英  黄越  麦锦春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5):2274-2276
目的:探讨性质未定的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阴道镜检查及HPV-DNA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6例宫颈细胞学诊断为AS-CUS的患者进行高危HPV-DNA检测和电子阴道镜检查及多点活检并复查、随访2年。结果:86例宫颈病理结果:炎症28例(32.6%),CINⅠ41例(47.7%),CINⅡ11例(12.8%),CINⅢ5例(5.8%),原位癌1例(1.2%),阴道镜检查高度CIN患者Reid评分3分或以上者占100.0%(17/17),低度CIN或以下患者Reid评分3分或以上者仅占14.6%(6/4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度CIN患者的高危HPV阳性率为94.1%(16/17),低度CIN或以下患者的高危HPV阳性率为63.4%(26/4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CUS的患者中潜存着宫颈高级别的CIN病变及宫颈早期浸润癌,宫颈高度CIN病变与高危HPV感染密切相关。正确评估阴道镜图像及在阴道镜下定位活检准确性高,可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明确介导AngⅡ调控人内皮细胞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grationinhibitoryfactor,MIF)表达的转录因子。方法构建长度依次递减的MIF基因5’调控区的荧光报告基因表达载体,并将其转化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利用双荧光基因报告系统检测AngII诱导后MIF基因5’调控区不同区段的转录活性。通过突变转录活性高的MIF5’调控区序列,初步确定可能的转录因子结合序列。设计针对可能的转录因子的小干扰RNA(siRNA)序列,并构建其表达载体,分别检测候选转录因子沉默的HEAY926中MIF的转录活性和表达水平。结果双荧光基因报告检测显示,Ang11调控MIF表达的高转录活性区段位于-507至-188之间。序列突变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显示,MIF基因5’调控区-350至~339间的AP一1结合序列决定了MIF基因的转录活性。AP-1沉默后的HEAY926中AngⅡ调控的MIF转录活性显著降低(P〈0.05),MIF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AngII通过转录因子AP一1调控内皮细胞中MIF的表达。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观察甘草酸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用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模型组);糖尿病甘草酸干预组(甘草酸组)给予甘草酸(100 mg·kg·d-1)灌胃,每天1次.对比观察肾脏病变和肾小球TGF-β1表达.结果 肾质量/体质量比值,甘草酸组明显小于糖尿病组(P<0.05).免疫组化可见,60天时肾小球TGF-β1阳性面积比例,糖尿病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甘草酸组其比例,显著低于糖尿病模型组(P<0.05).Western blot可见,60天时肾脏TGF-β1水平,甘草酸组明显低于糖尿病组(P<0.05).结论 甘草酸对糖尿病时的肾小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与TGF-β1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对我院门诊处方进行质量分析,以了解我院门诊患者处方用药的基本情况,提高处方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我院门诊2009年处方10781张,对其进行点评分析并提出建议。结果:10781张处方中不合格处方289张,占总处方数的2.68%。其中书写不规范占0.27%,不合理用药处方占2.41%。结论:我院应深入落实《处方管理办法》,提高医生与药师的知识水平,加强协作,以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经单侧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5年10月采用经单侧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25例胸腰椎结核患者临床资料。病变节段位于T_(10,11) 7例、T_(11,12) 10例、T_(12)~L_1 5例、L_(4,5) 3例。合并腰大肌脓肿4例,合并椎管内脓肿3例。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神经功能C级4例,D级2例,E级19例。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红细胞沉降率(ESR)。末次随访时采用Bridwell标准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并记录ASIA分级情况。结果全部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口甲级愈合,术中发生硬膜囊撕裂1例,无窦道形成,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15~22个月,平均18.1个月,末次随访时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ODI及ESR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6例伴神经损伤症状的患者,除1例由C级恢复至D级,其余均恢复为E级。术后未见内固定器断裂、松脱及矫正度丢失等情况。结论采用经单侧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短节段胸腰椎结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莱菔子神阙穴外敷联合常规护理干预胸腰椎骨折术后胃肠道功能效果。[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4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常规护理:去枕平卧,术后禁食禁水6h,75%酒精消毒伤口附近,3次/d,患肢抬高,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进食营养、易消化食物,适当帮助患者活动,防止压疮,术后24h指导功能锻炼,患肢踝背伸及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锻炼,收缩10s,放松10s,15~20次/组,3组/d,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治疗组42例莱菔子置于5×5cm的5~6层纱布上,外敷神阙穴,10~15min/次,1次/d;常规护理同对照组。连续护理4d为1疗程。观测肠鸣音恢复时间、第1次排气时间、第1次排便时间、腹胀。治疗1疗程(4d),判定疗效。[结果]肠鸣音恢复时间护理组12h、24h人数明显多于优于对照组(P0.05,P0.01);第1次排气时间、第1次排便时间护理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护理组腹胀6例(14.30%)低于对照组17例(40.50%)。[结论]莱菔子神阙穴外敷联合常规护理干预胸腰椎骨折术后胃肠道功能,能促进肠功能恢复,推荐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面动脉切断后近、远心端动脉是否具有恒定的血压,其远心端动脉血压能否为皮瓣的存活提供足够的血流基础。 方法选择2017年3—7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癌患者25例(临床检查均已排除颈部淋巴结转移),所有患者术前告知此实验内容并同意接受此实验。于下颌骨下缘解剖充分暴露面动脉,并结扎沿途分支。于面动脉远心端距离下颌骨下缘下方约1 cm处剪断面动脉,置入动脉导针并连接动脉血压换能器,分别记录数值。此后结扎下唇动脉,观察血压变化情况,采用t检验评价面动脉近、远心端收缩压及舒张压两组数据间的差异性。 结果远心端收缩压平均值为(88.00 ± 17.46)mmHg(1 mmHg= 0.133 kPa),远心端舒张压平均值为(60.33 ± 7.49)mmHg,近心端收缩压平均值为(113.36 ± 21.22)mmHg,近心端舒张压平均值为(68.80 ± 11.63)mmHg。远心端收缩压为近心端77.68%,远心端舒张压为近心端88.43%,近、远心端收缩压(t= 10.210,P<0.001)及近、远心端舒张压(t= 6.643,P<0.001),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扎下唇后面动脉远心端血压无明显波动。 结论面动脉远心端的压力较近心端虽有所下降,但仍具有足够血压能够为组织瓣存活提供良好的血运。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对比研究喷砂酸蚀与双重酸蚀钛表面对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 在纯钛试件表面分别进行喷砂酸蚀与双重酸蚀处理。以光滑钛表面(Ti)为对照组,喷砂酸蚀钛表面(Ti-SLA)、双重酸蚀钛表面(Ti-DA)为实验组,通过扫描电镜(SEM)、表面接触角测试、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观察分析三种钛表面的微形貌、润湿性和元素组成。将MC3T3-E1成骨细胞接种于三组试件表面,研究不同钛表面对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结果 SEM观察显示Ti-DA组试件表面形成了较Ti-SLA组更均匀细密的微米级凹坑结构;各组试件的表面接触角无显著差异;XPS分析显示Ti-SLA组试件表面有微量铝元素残留;成骨细胞在三组试件表面的粘附、增殖无显著差异,而Ti-DA组显著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 结论 与喷砂酸蚀钛表面相比,双重酸蚀钛表面的微米级凹坑结构更均匀细密,且无铝元素残留,能更有效地促进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分析治疗后各期梅毒Ig G、Ig A和Ig M抗体谱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43例治疗后不同时期梅毒患者血清Ig G、Ig A和Ig M抗体Tp47、Tp45、Tp41、Tp37、Tp34、Tp33、Tp30、Tp17和Tp15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各期梅毒的Ig G抗体中,Tp37仅在三期梅毒中为阴性,而在治疗后一、二期梅毒血清中分别有66.67%和80.00%的阳性率,各期Tp37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47、Tp45、Tp17和Tp15 Ig G型抗体在各期阳性率均为100%。虽然治疗后各期Tp41、Tp34、Tp33和Tp30 Ig G型抗体表达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g A型抗体在各期梅毒血清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p41、Tp37、Tp34、Tp33和Tp30 Ig A型抗体各期均无阳性;Ig M抗体Tp47和Tp45在各期梅毒治疗后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抗体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Tp37 Ig G型以及Tp47和Tp45 Ig M型可作为各期梅毒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观察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在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氯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为心力衰竭组。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心力衰竭组患者分为NYHAⅠ级亚组10例、NYHAⅡ级亚组20例、NYHA Ⅲ级亚组26例、NYHA Ⅳ级亚组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心力衰竭组患者分为常规亚组和氯沙坦亚组,各34例。常规亚组予以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氯沙坦亚组在常规亚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沙坦50 mg/d,连续治疗2周。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的志愿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健康志愿者体检时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水平、外周血EPCs水平。结果 NYHAⅠ级亚组、NYHAⅡ级亚组外周血EPCs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NYHA Ⅲ级亚组、NYHA Ⅳ级亚组外周血EPCs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常规亚组与氯沙坦亚组治疗后LVEF、外周血EPCs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BNP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氯沙坦亚组治疗后LVEF、外周血EPCs水平高于常规亚组,BNP水平低于常规亚组(P<0.05)。结论 外周血EPCs水平在心力衰竭早期明显升高,而在心力衰竭晚期明显降低;氯沙坦能够提高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EPCs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