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82篇 |
免费 | 144篇 |
国内免费 | 6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7篇 |
儿科学 | 31篇 |
妇产科学 | 10篇 |
基础医学 | 94篇 |
口腔科学 | 15篇 |
临床医学 | 425篇 |
内科学 | 228篇 |
皮肤病学 | 23篇 |
神经病学 | 243篇 |
特种医学 | 155篇 |
外科学 | 168篇 |
综合类 | 805篇 |
预防医学 | 318篇 |
眼科学 | 43篇 |
药学 | 279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323篇 |
肿瘤学 | 10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2篇 |
2023年 | 58篇 |
2022年 | 74篇 |
2021年 | 70篇 |
2020年 | 89篇 |
2019年 | 68篇 |
2018年 | 52篇 |
2017年 | 43篇 |
2016年 | 63篇 |
2015年 | 68篇 |
2014年 | 133篇 |
2013年 | 114篇 |
2012年 | 143篇 |
2011年 | 178篇 |
2010年 | 147篇 |
2009年 | 120篇 |
2008年 | 157篇 |
2007年 | 122篇 |
2006年 | 135篇 |
2005年 | 134篇 |
2004年 | 123篇 |
2003年 | 116篇 |
2002年 | 91篇 |
2001年 | 100篇 |
2000年 | 94篇 |
1999年 | 39篇 |
1998年 | 57篇 |
1997年 | 48篇 |
1996年 | 66篇 |
1995年 | 54篇 |
1994年 | 61篇 |
1993年 | 46篇 |
1992年 | 59篇 |
1991年 | 40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37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36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24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11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10篇 |
1975年 | 4篇 |
196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前言晚期肿瘤通常伴有全身播散和骨胳转移,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也是造成病人全身衰竭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对肿瘤限局性转移采用化学治疗或补丁式照射收到一定效果,但对全身播散尤其是广泛骨胳转移造成的疼痛治疗办法甚少。在这种情况下,化学治疗和其它治疗肿瘤的方法往往无济于事,病人只有靠麻醉药物止痛。因此,寻求治疗晚期肿瘤疼痛的有效方法是肿瘤临床医生的重要任务之一。半身照射是近年来治疗播散性肿瘤疼痛的一种新方法,是补丁式照射和全身照射技术的发展。它将身体分成两个大部分,即上半身和下半身来进行照射,每次照射剂量为300~1000拉德,如有必要在骨髓恢复之后再进行另外半身照射,通常间隔4~6周。这 相似文献
83.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损伤等多种因素有关,诊断及治疗均较为困难。本文就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治疗作一综述,以期加深对该病的了解,为进一步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4.
目的描述脑泡型包虫病(cerebral alveolar echinococcosis,CAE)在3.0 T磁共振和256层螺旋CT的影像学特征,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21例CAE患者的3.0 T磁共振和256层螺旋CT资料(16例3.0 T磁共振,18例256层螺旋CT,包括平扫和增强扫),对病灶的数量、大小、位置,内部结构和轮廓、周围水肿情况进行描述。结果 21例患者共45个病灶,病灶最大直径0.6~5.6 cm,其中12个位于顶叶,13个位于额叶,10个位于颞叶,5个位于枕叶,5个位于小脑半球。病灶呈实性、囊实性或囊性改变,病灶形态规整,边界清晰,病灶周围出现不同程度水肿。结论 CT和MRI检查是诊断CAE的重要手段,但是CT检查在钙化方面影像表现优于MRI,而MRI可以更好地显示囊肿内部情况并确定其解剖位置与邻近结构的关系,这对手术计划更有帮助。 相似文献
86.
背景: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生成大量的肿瘤坏死因子α直接造成心肌的收缩功能下降。目的:观察药物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药物干预组在再灌注前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并设立不造模的假手术组。再灌注后立即测量心肌梗死面积,ELISA检测再灌注后的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血清肌钙蛋白Ⅰ的含量,实时PCR检测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与药物干预组大鼠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及其mRNA和肌钙蛋白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药物干预组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血清肌钙蛋白Ⅰ水平明显升高(P〈0.05),心肌梗死体积与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减少(P〈0.05)。提示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能够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改善大鼠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87.
阿魏酸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SF)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无复流现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SF组、SF联合N-左旋硝基精氨酸(L-NNA)组(SF-L-NNA组)。实验结束后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一氧化氮(NO)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水平,比色法测iNOS及eNOS的活性,心肌染色法区分缺血区、梗死区及无复流区。结果与I/R组比较,SF组血清CK-MB、IL-6水平显著降低,iNOS的水平及活性显著减少,eNOS的水平及活性显著增加,NO水平明显增加,梗死范围及无复流范围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F-L-NNA组能部分阻断SF这一保护作用。结论 SF通过调控iNOS/eNOS-NO途径,改善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防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88.
组织工程支架在犬急性脊髓损伤修复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携带神经干细胞的聚碳酸亚丙酯[poly(propylene carbonate),PPC]可降解支架移植在犬脊髓急性损伤后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制作犬T13脊髓左侧半切损伤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细胞支架组在损伤后1周时将填充神经干细胞的PPC可降解支架植入损伤区.支架组只植入支架,对照组不作移植。8周后观察支架的组织反应、降解情况及神经干细胞的迁移分化和脊髓轴突再生情况。结果支架部分降解,管腔内未见瘢痕侵入。神经干细胞向支架邻近部位广泛迁移、扩散,并分化为3种神经细胞表型。神经丝蛋白(NF)及髓鞘碱性磷酯蛋白(MBP)免疫组化显示细胞支架组脊髓损伤区邻近部位的继发损害较其他组轻。结论携带神经干细胞的PPC可降解支架在犬脊髓组织中无明显组织反应.能够抵御瘢痕侵入:其携带的神经干细胞能够整合入邻近脊髓组织并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9.
肝移植患者术后病原菌感染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肝移植患者术后病原菌感染的种类、分布特征和耐药情况. 方法 采用VITEK系统对175例肝移植患者术后标本进行细菌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共发现病原菌21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20株,占56.86%,革兰阳性菌73株,占34.60%,真菌18株,占8.54%;主要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1株(14.69%)、肺炎克雷伯菌26株(12.3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5株(11.85%);病原菌在痰和咽拭子分布最多,占35.07%;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 结论 感染是肝移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了解其病原菌的临床特征,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对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0.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80%~85%.随着新的药物不断出现、各种综合治疗的广泛开展,全身及局部控制率明显提高.然而,这些治疗上的进步却增加了总的脑转移发生率,脑作为首发转移部位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最早提出预防性全脑照射(prophylactic cranial irradiation,PCI)是因为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脑转移多见.为了解决脑转移带来的生存时间缩短、生存质量下降的临床问题,PCI先在SCLC患者中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已成为常规治疗.但对于NSCLC来说,PCI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笔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