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3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68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31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94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425篇
内科学   228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243篇
特种医学   155篇
外科学   168篇
综合类   806篇
预防医学   318篇
眼科学   43篇
药学   279篇
  3篇
中国医学   323篇
肿瘤学   104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0篇
  1975年   4篇
  196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使用止血带是否会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而加重各项不良并发症。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52例拟行初次TKA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学表法分为2组:使用止血带组(A组)和未使用止血带组(B组),每组26例。A组:男11例,女15例;年龄69 ~ 76岁,平均72.5岁。B组:男12例,女14例;年龄67 ~ 77岁,平均72.9岁。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股四头肌活检观测股四头肌肌肉的病理改变,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肿胀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活动度及肌力。结果 A组病理切片示股四头肌溶解,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B组为正常肌肉组织。A组术后1、3、7及14d小腿肿胀程度、膝关节周径及股四头肌肿胀程度的增加率均显著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6h、1d、3d、5d、7 dVAS疼痛评分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4d两组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3d、7d、14d及1个月膝关节自主活动度均高于A组,术后1、3、7、14d直腿抬高度数也明显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中使用止血带可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而加重各项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2.
<正>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是最常见的成年男性性功能障碍疾病。研究表明,ED与生活方式、心血管疾病、心理等诸多因素相关,年龄是其中主要因素之一,随着社会压力增大和老龄化进程加快,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ED患者将超过3.2亿[1]。其定义是持续(3个月以上)的不能获得足够的硬度或维持时间不足以完成满意性生活的阴茎勃起。涉及人群往往为已婚或有性伴侣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尿酸(UA)、蛋白C和蛋白S(S100B)与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cy、UA,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患者的蛋白C和S100B水平。并考察脑卒中患者血清Hcy、UA、蛋白C和S100B水平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NIHSS、BI的相关性。结果脑卒中患者的血清Hcy、UA、蛋白C和S100B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前患者NIHSS水平与血清Hcy、UA、蛋白C和S100B呈正相关(P0.05,P0.01)。治疗前患者的BI与血清蛋白C和S100B呈负相关(P0.05)。治疗后3个月NIHSS水平与血清Hcy、蛋白C和S100B呈正相关(P0.05,P0.01)。治疗后3个月患者的BI与血清蛋白C呈负相关(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及预后与患者血清Hcy、UA、蛋白C和S100B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应当注意上述指标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伤的处理要点,提出防范漏诊的措施.方法:报告2例颈部血管伤漏诊病例临床资料.结果:2例均因颈部外伤急诊入院,查体发现颈部皮肤裂伤,分别于局麻或全麻下行清创术,术后45分钟~3小时,患者突然出现呛咳、气促、有窒息感或烦躁不安、伤口渗血,打开切口发现行清创术时遗漏颈总动脉壁裂口及深部小动脉损伤.结论:颈部外伤清创时宜扩大切口,暴露清楚,探查彻底,防止遗漏死角.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应立即处理,果断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初次清创术时如全麻插管可做适时的保留,以防血肿压迫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05.
2008年9月,浙江省金华市发生了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发现病例2例。患者在发病前曾一起到孟加拉国,在当地有被蚊虫叮咬史;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肌肉酸痛、眼眶痛或头痛;白细胞计数减少,急性期登革热特异性抗IgM均阳性,恢复期IgG均呈4倍以上增高。由于救治及时,防控措施有效,2例患者均痊愈,未发生二代病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6.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80%~85%.随着新的药物不断出现、各种综合治疗的广泛开展,全身及局部控制率明显提高.然而,这些治疗上的进步却增加了总的脑转移发生率,脑作为首发转移部位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最早提出预防性全脑照射(prophylactic cranial irradiation,PCI)是因为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脑转移多见.为了解决脑转移带来的生存时间缩短、生存质量下降的临床问题,PCI先在SCLC患者中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已成为常规治疗.但对于NSCLC来说,PCI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笔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7.
我院2004年6月至2008年12月对各种重症患者采用头帽吸氧,解决了患者因呼吸无力及气管切开等各种原因导致的无法进行面罩吸氧问题.期间共有67例重症患者采用头帽吸氧治疗,疗效显著.我科收住了较多的重症患者,头帽吸氧现已是我科普遍应用的高压氧治疗方法之一.现将头帽吸氧治疗方法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8.
随着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阶段和教育公平性的原则的全面贯彻和落实,部分有缺陷、身体异常、慢性疾病、身体虚弱与轻度功能障碍者进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我国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规定: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  相似文献   
109.
110.
体外诱导脐血单核细胞向破骨样细胞的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正畸牙齿移动的基础是牙周组织的改建,其中破骨细胞性骨吸收是牙齿移动的第一步,应力作用下有关破骨细胞分化和功能成熟的信号转导通路,以及牙周膜细胞和破骨细胞之间的关系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 目的:拟建立人破骨样细胞体外培养的简便方法,观察骨吸收刺激因子对破骨样细胞分化、增殖和功能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7-10/2008-05在西安交大口腔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脐带血来源于非高危妊娠的健康产妇,新鲜牛股骨由西安交通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用于制备100~200 μm厚的骨片, 1α,25-(OH)2D3、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前列腺素E2等骨吸收刺激因子均为Sigma公司产品。 方法:无菌条件下收集脐带血,Ficoll液分离后吸取呈云雾状的白膜层,离心弃上清,加入α-MEM培养液重悬,调整脐血单核细胞浓度为1×109 L-1,接种于预置盖玻片和骨片的24孔培养板中,1.0 mL/孔,设立空白对照组、10-8 mol/L及10-7 mol/L 1α,25-(OH)2D3组、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1α,25-(OH)2D3+前列腺素E2组,培养7 d。 主要观察指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形态,TRAP染色法观察破骨样细胞的形成,甲苯胺蓝染色观察骨吸收陷窝情况,以TRAP染色(+)、细胞核≥2个的细胞为破骨样细胞进行计数。 结果:培养3 d后,空白对照组细胞形态及数量无明显变化,各诱导组单核细胞出现融合趋势;7 d时空白对照组出现少量的破骨样细胞,核的数目2~3个,各诱导组可见大量多核破骨样细胞,核的数目3~20个不等。诱导后光镜下可见胞浆呈红色、胞核呈淡黄色的TRAP(+)破骨样细胞,尤其是 10-8 mol/L 1α,25-(OH)2D3组可见含14个核的强阳性破骨样细胞,且胞体较大。各组均尚未形成骨吸收陷窝。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诱导组破骨样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多(F=9.78,P < 0.01);与10-8 mol/L 1α,25-(OH)2D3组比较,10-7 mol/L 1α,25-(OH)2D3组破骨样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P > 0.05),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及1α,25-(OH)2D3+前列腺素E2组破骨样细胞数量均明显减少(F=7.46,P < 0.01)。 结论:脐血单核细胞经骨吸收刺激因子体外诱导培养后,可分化为TRAP(+)的多核破骨样细胞,其中10-8 mol/L 1α,25-(OH)2D¬具有最强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