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68篇 |
免费 | 197篇 |
国内免费 | 20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7篇 |
儿科学 | 18篇 |
妇产科学 | 8篇 |
基础医学 | 210篇 |
口腔科学 | 23篇 |
临床医学 | 548篇 |
内科学 | 421篇 |
皮肤病学 | 118篇 |
神经病学 | 104篇 |
特种医学 | 179篇 |
外科学 | 720篇 |
综合类 | 1255篇 |
预防医学 | 426篇 |
眼科学 | 133篇 |
药学 | 388篇 |
7篇 | |
中国医学 | 387篇 |
肿瘤学 | 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91篇 |
2022年 | 90篇 |
2021年 | 133篇 |
2020年 | 102篇 |
2019年 | 72篇 |
2018年 | 94篇 |
2017年 | 52篇 |
2016年 | 60篇 |
2015年 | 79篇 |
2014年 | 169篇 |
2013年 | 158篇 |
2012年 | 221篇 |
2011年 | 198篇 |
2010年 | 236篇 |
2009年 | 249篇 |
2008年 | 233篇 |
2007年 | 228篇 |
2006年 | 212篇 |
2005年 | 228篇 |
2004年 | 217篇 |
2003年 | 216篇 |
2002年 | 174篇 |
2001年 | 198篇 |
2000年 | 124篇 |
1999年 | 169篇 |
1998年 | 122篇 |
1997年 | 114篇 |
1996年 | 119篇 |
1995年 | 101篇 |
1994年 | 110篇 |
1993年 | 72篇 |
1992年 | 59篇 |
1991年 | 61篇 |
1990年 | 54篇 |
1989年 | 41篇 |
1988年 | 41篇 |
1987年 | 32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23篇 |
1983年 | 19篇 |
1982年 | 27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14篇 |
1978年 | 14篇 |
1977年 | 9篇 |
1976年 | 10篇 |
1975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两种中药对模拟失重兔耳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失重或模拟失重可引起血循环系统的紊乱,它是引起航天中生理功能失调的原因之一。通过实验及对有关资料的分析,我们发现失重时血循环系统的紊乱和中医“血瘀症”时的变化十分相似。因此,设想采用中药来改善失重或模拟失重时的血循环可能是一种很好的防护措施。本实验观察了两种中药(川芎和丹黄合剂)对模拟失重兔耳微循环的影响。实验方法是将51只兔分四组。第一组,11只,自由活动,实验中喂水;第二组,13只,头低位20°,悬吊期间喂水;第三组,13只,悬吊中喂川芎(10g/kg);第四组,14只,悬吊中喂丹黄合剂(15g/kg),水和药物量均为5ml/kg。实验时间6天,观察实验前后耳微循环的变化,结果是川芎和丹黄合剂均有改善模拟失重兔耳微循环的作用。表现为与实验前比,悬吊组兔耳微血管径和流量增加,流速减慢,微血管中出现血细胞聚集和血球血浆分离。提示悬吊可引起血液的头向分布,血液在头部微血管中潴留和微循环紊乱。在悬吊过程中喂中药的两组,耳微循环得到较大的改善,两种中药具有降低悬吊兔耳微血管径和流量,保持或增加微血管流速,减轻微血管中血细胞聚集和血球—血浆分离的作用。丹黄合剂改善悬吊兔耳微循环的作用优于川芎。丹黄合剂由丹参和黄芪组成,它是我们根据航天对人体的影响而特意配制的一种新药。结果证明,它在改善悬吊兔血液流变性和主要器官组织结构上的作用也优于川芎。因此,丹黄合剂可能成为防止失重对人体影响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观察奥美定注入小香猪体内后的生殖毒性。方法 注入奥美定后观察小香猪母代及子代的生长、健康情况 ,抽出奥美定检测丙烯酰胺单体含量以及抽血查染色体及微核试验观察。结果 6只母代小香猪健康 ,2只与公猪交配 ,4个月及 5个月后生出 9只及 4只子代小猪 ,健康情况亦良好。在半年及 1年后分别抽出奥美定检测丙烯酰胺单体没有增加 ,共检测 9只小香猪的染色体包括母代及子代 ,均未发现数目畸变及结构畸变 ,微核试验有细微的变化 ,并初步反映出与用药量大小呈正相关 ,但超量注射的一只动物 (18.5ml/kg)变化的千分值仍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从目前几项观察与检测指标看 ,实验量奥美定注入小香猪体内尚不具生殖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73.
目的 了解相对静息期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中凋亡特性和凋亡蛋白的表达分布。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 ,检测静息期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分布和强弱。结果 发现两者的表达均处于瘢痕上皮的基底细胞层、小血管、及皮肤附件周围细胞。增生性瘢痕中 ,Bax在上述区域的表达更强 ,瘢痕疙瘩中Bax表达 ,较Bcl-2弱 ,在瘢痕疙瘩中发现 2例在瘢痕中心区的Bcl- 2弱表达。结论 静息期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 ,有着与增殖期不同的凋亡特性 ,凋亡上皮的基底层细胞、小血管、残存的皮肤附件周围的细胞 ,可能在瘢痕日后的凋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了解相对静息期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中凋亡特性和凋亡蛋白的表达分布.方法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静息期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分布和强弱.结果发现两者的表达均处于瘢痕上皮的基底细胞层、小血管、及皮肤附件周围细胞.增生性瘢痕中,Bax在上述区域的表达更强,瘢痕疙瘩中Bax表达,较Bcl-2弱,在瘢痕疙瘩中发现2例在瘢痕中心区的Bcl-2弱表达.结论静息期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有着与增殖期不同的凋亡特性,凋亡上皮的基底层细胞、小血管、残存的皮肤附件周围的细胞,可能在瘢痕日后的凋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5.
皮肤扩张术临床应用的经验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皮肤扩张术是将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正常皮肤下方,通过注射壶向扩张囊内注射液体增加扩张器容量,对表面皮肤产生压力,通过生长和弹性扩张增加“额外”皮肤的面积,转移新增的皮肤进行组织修复和器官再造的一种方法。我国从1985年引进此技术以来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现已逐渐普及,适应证范围不断拓宽。但其发展相当不平衡,故很有必要进行总结和交流。 相似文献
76.
岛状皮瓣静脉淤血再通后对大鼠全身情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岛状皮瓣静脉淤血再通后对全身多脏器的影响。方法:按静脉淤血时间的不同将大鼠分为4组。观察耳部微循环的改变,测量术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动态变化,观察心,肺,肝,肾,小肠及耳部血管等组织结构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数目。结果:皮瓣原位缝合组及静脉淤血2h组,耳部微循环、TNFα、IL-10浓度基本保持不变,各脏器结构改变较轻,中性粒细胞浸润数目少。静脉淤血6、10h组,微循环,肺,小肠,血管则有明显组织学改变,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其中,但心,肝,肾组织学改变较轻。TNFα浓度再灌注1h达到高峰,其后逐渐下降,IL-10浓度3h达到最低,然后逐渐上升。结论:皮瓣静脉淤血再通后可造成肺、小肠及血管器官损伤,静脉淤血时间越长,再通后则损伤程度越重。全身微循环的改变,中性粒细胞在肺、小肠中的浸润,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及细胞因子TNFα与IL-10的浓度失衡是重要的操作原因。 相似文献
77.
目的 了解相对静息期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中凋亡特性和凋亡蛋白的表达分布。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静息期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分布和强弱。结果 发现两者的表达均处于瘢痕上皮的基底细胞层、小血管、及皮肤附件周围细胞。增生性瘢痕中,Bax在上述区域的表达更强,瘢痕疙瘩中Bax表达,Bcl—2弱,在瘢痕疙瘩中发现2例在瘢痕中心区的Bcl—2弱表达。结论 静息期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有着与增殖期不同的凋亡特性,凋亡上皮的基底层细胞、小血管、残存的皮肤附件周围的细胞,可能在瘢痕日后的凋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8.
下腹部多个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在手外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应用下腹部多个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外伤,方法:在下腹形成以旋髂浅血管为蒂的髂腰部皮瓣及以腹壁浅血管为蒂的下腹部皮瓣,二皮瓣共蒂形成双叶皮瓣,同时将其修薄,形成有轴心血管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两指完全脱套伤。在下腹部形成多个真皮下血管网的任意皮瓣,修复多个指背皮肤缺损伴有肌腱及骨外露的创面。供区如不能直接拉拢缝合,可取断层皮片修复供区创面.结果:本组10例中,8例采用下腹部双叶真皮下血管网轴型皮瓣修复,2例采用下腹部真皮下血管网任意皮瓣修复,术后效果。结论:采用多个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外伤的创面,伤指不需并指,去脂,分指,术后外形佳,是目前较理想的修复手外伤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9.
80.
鲁翠玉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9,(43)
目的分析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8月至2018年1月作为研究时段,对以上时段内本院收治的290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以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作为分组依据,将2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145例。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实验组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观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较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较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成人腹股沟疝治疗中实施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既能改善手术观察指标,又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