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0篇
临床医学   5篇
皮肤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自制多媒体课件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运用自制多媒体课件进行皮肤性病学的教学4年余,体会到它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加强理论课与见习课结合,增进师生互动。授课老师必须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才能获得更佳教学效果。但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要与其他多种教学手段相互结合,才能充分体现其教学的优势。  相似文献   
52.
克痤隐酮乳膏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于2002-10-2003-04外用克痤隐酮乳膏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临床观察.并与维胺酯乳膏对照。现归纳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76例轻、中度寻常痤疮患者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采用随机、对照、开放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  相似文献   
53.
目的:臭氧被广泛用于治疗过敏性皮肤病,如湿疹、特应性皮炎和接触性皮炎。然而其具体的机制仍然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医用臭氧油对2,4-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nzene,DNCB)诱导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小鼠均用DNCB处理。采用DNCB建立ACD样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基础油组、医用臭氧油组、FcεRI过表达质粒(FcεRI-OE)组和FcεRI空质粒(FcεRI-NC)组;基础油和医用臭氧油组分别采用同等剂量基础油和医用臭氧油进行处理,FcεRI-OE组和FcεRI-NC组分别皮内注射25μg FcεRI过表达质粒和空质粒。记录皮损每日的变化,并使用反射共聚焦显微镜(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e,RCM)评估皮损厚度和炎症改变,同时对皮损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RNA测序(RNA-sequencing,RNA-seq)和免...  相似文献   
54.
长沙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长沙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对药物的敏感情况。方法 使用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剂盒检测6566例女性泌尿生殖道的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并对10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进行分析。结果 2938例检测出支原体,阳性率为44.75%,其中Uu2469例(37.60%),Mh52例(0.08%),Uu合并417例(6.35%)。Uu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克拉霉素和阿齐霉素较为敏感;Mh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和甲砚霉素较为敏感;Uu合并Mh感染对多种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但对交沙霉素和强力霉素敏感。结论 长沙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Uu感染和Mh感染与Uu合并Mh感染对药物的耐受性有明显差异,Uu合并Mh感染增强了对药物的耐受性,扩大了耐药范围。交沙霉素和强力霉素是长沙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臭氧油外用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5例腋臭患者(按Park和Shin分级标准评为2级36例、3级29例)局部外用臭氧油2个月(每晚一次),随访6个月,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1个月2级组、3级组治愈率均为100%。随访6个月时,2级组治愈率94.44%,3级组治愈率89.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38, 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副作用。结论:臭氧油外用治疗腋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比较5%利多卡因凝胶膏与安慰剂治疗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中央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分组、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方法。5%利多卡因凝胶膏或安慰剂凝胶膏覆盖疼痛最严重区域,每次最多使用3贴,每日贴敷不超过12 h,疗程4周。结果 与基线相比,在第4周时采用受试者日记卡中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平均下降值为主要疗效。结果显示,VAS平均下降差值利多卡因凝胶膏组为(20.71±19.07)mm,安慰剂组为(8.04±14.25)mm(P<0.0001)。其中在第4周时VAS下降达到30%的分别为56.07%和20.39%(P<0.0001);VAS下降达到50%的分别为36.45%和11.65%(P<0.0001)。早期脱离率分别为1.68%和7.83%(P=0.0264)。与研究药物可能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利多卡因凝胶膏组为10.83%,安慰剂组为12.93%(P=0.6183),主要表现为皮肤刺激,发生率分别为5%和6.03%(P=0.7277)。结论 5%利多卡因凝胶膏外用治疗PHN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不良反应与安慰剂相似,耐受性好,安全性高,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联合臭氧水治疗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6~65岁中重度AD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口服左西替利嗪胶囊(5 mg每日1次),外涂他克莫司软膏,每日2次,同时外涂保湿润肤霜。试验组加用臭氧水疗,每周3~5次。共观察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特应性皮炎严重度评分(SCORAD)评分、视觉模拟尺(VAS)瘙痒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儿童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CDLQI)变化情况,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神经生长因子表达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前SCORAD评分、VAS评分、DLQI/CDLQI评分分别为42.13±16.03、7.14±2.12、14.92±5.94,治疗2周后分别为27.3±11.01、2.23±1.31、9.69±4.17;对照组治疗前SCORAD评分、VAS评分、DLQI/CDLQI评分分别为43.36±17.78、6.45±1.29、15.15±5.40,治疗2周后分别为39.65±16.67、3.32±0.87、12.84±5.37。两组3种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2周后两组之间3种评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和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试验组白细胞介素4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t=8.57,P<0.05),神经生长因子下降幅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9.51,P>0.05)。结论联合臭氧水能安全、有效地改善AD患者病情,可能与降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8.
目的:应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efl 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e,RCM)观察臭氧外用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 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臭氧组(n=30)。对照组口服伐昔洛韦片剂或颗粒剂(每日300 mg, 每日3次),同时采用局部弱激光照射治疗,外用2%莫匹罗星软膏(每日2次);臭氧组将莫匹罗星改为臭氧水湿敷(每 日1次)和臭氧油外用(每日2次),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的第3,7,14天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并用RCM检测靶 部位水疱内圆盘状细胞的变化,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7天,臭氧组包涵体消失,与对 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臭氧组疼痛评分下降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臭氧组患者总 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 结论:臭氧外用治疗带状疱疹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缩短病程、提高临床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寻油剂体外杀菌效果的检测方法,同时检测臭氧化山茶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杀伤效果。 方法:制备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采用三区划线法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接种于LB平板,培养过夜后选取21个直径 相同的细菌单克隆,平均分为3组:对照组、基础油(山茶油)组、臭氧油(臭氧化山茶油)组。用无菌环隔离细菌单 克隆,并给予臭氧油等处理,将平板正置培养过夜,次日挑取隔离培养的整个细菌单克隆于5 mL液体LB培基中培养 12 h,然后采取平板计数法和比浊法检测菌液浓度,从而判断臭氧油的杀菌效果。结果:平板计数法和浊度法均显 示,经臭氧油处理后的单克隆重悬培养后,菌液的细菌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基础油组(P<0.001)。结论:臭氧化山 茶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杀伤作用,单克隆菌落培养法检测油剂体外杀菌作用方法学可靠。  相似文献   
60.
臭氧水浓度衰减及其杀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在不同温度下产生的臭氧水的初始浓度以及室温(25 ℃)下臭氧水浓度的衰减规律,同时观察 不同浓度臭氧水对各种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HZ-2601B臭氧水疗仪制备不同温度的臭氧水,用在 线检测法检测臭氧水浓度,平板培养法观察不同浓度臭氧水的杀菌效果。结果:水温为20,25,30,35及40 ℃时臭 氧水疗仪产生的臭氧水的初始浓度分别为4.38,4.26,3.12,2.76及1.31 mg/L;0~10 min臭氧水浓度衰减速度较快;当 臭氧水初始温度为25和30 ℃时,30 min后浓度分别为1.06和0.37 mg/L。平板试验结果显示浓度为1.0 mg/L臭氧水作用 1 min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杀灭率为99%,对其他常见菌的杀灭率为100%。浓度为0.3 mg/L臭氧水作用1 min对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白色念珠菌的杀灭率分别为100%,100%,100%,95%和 92%。结论:HZ-2601B型臭氧水疗仪所生成的臭氧水初始浓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水温在20~30 ℃的臭氧水对常见病 原菌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