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6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PSA、ECT骨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ECT)骨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6 7例 (骨转移组 4 4例 ,非骨转移组 2 3例 )前列腺癌病人的PSA、ECT与骨转移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ECT骨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敏感性 91.6 7% ,骨显像表现为单个核素浓聚灶的病人 6例 ,仅 2例为前列腺癌骨转移。骨转移组与非骨转移组的PSA值差异有显著性 (87.2 8μg/Lvs 2 5 .37μg/L ,P <0 .0 1) ;PSA与骨转移的程度正相关 ,PSA <10 μg/L ,骨转移率为 0 ;PSA 10~ 2 0 μg/L ,骨转移率 7.6 9% ;PSA 2 0~ 6 0 μg/L ,骨转移率5 3.33% ;PSA 6 0~ 10 0 μg/L ,骨转移率 91.6 7% ;PSA >10 0 μg/L ,骨转移率 10 0 %。  结论 :ECT骨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有较高的敏感性 ,但对单个转移灶诊断的特异性不高。对未经治疗的前列腺癌病人 ,PSA <10 μg/L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可能性极小 ;PSA >10 0 μg/L者 ,骨转移的可能性极大  相似文献   
142.
阿奇霉素治疗慢性淋菌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观察门冬氨酸阿奇霉素注射剂对慢性淋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 方法 :以阿奇霉素 1次 /d静脉单剂给药治疗轻到中度的淋病奈瑟菌所致的慢性淋菌性前列腺炎 19例 ,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 结果 :12例治愈(6 3 16 % ) ,5例显效 ,总有效率达 89 4 7%。 结论 :用阿奇霉素注射剂短期治疗慢性淋菌性前列腺炎安全有效 ,并可消除依从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3.
目的治疗上尿路泌尿上皮癌传统的手术是采用腹部双切口,文中评价应用腹膜后腹腔镜及尿道电切镜行肾输汞管全长切除术治疗上尿路泌尿上皮癌的效果。方法2002年12月至2008年11月,治疗36例上尿路泌尿上皮癌患者,首先采用后腹腔镜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然后应用经尿道电切镜袖套切除输尿管口,经下腹部小切口完整取出肾及全长输尿管。碧果3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1例出现术后出血并发症。手术时间为120~210min(平均157min),手术后第2~3天拔除引流旨。术后住院8~13d(平均11d)。术后随访3—52个月(平均36个月),4例继发泌尿系统泌尿上皮癌患者,无伤口肿瘤种r直。结论应用后腹腔镜及尿道电切镜行。肾及输尿管全切术,治疗上尿路泌尿上皮癌达到微创,是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4.
目的 :研究血浆内皮素 1(ET 1)在兔不全梗阻性膀胱中的改变及意义。 方法 :10只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不全梗阻性膀胱[1 ,2 ] 为实验组 (分梗阻 3周组及梗阻 6周组 )及 10只同龄雄性新西兰白兔无梗阻性膀胱为对照组(分术后 3周组及术后 6周组 )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对兔血浆ET 1进行研究。 结果 :实验组血浆ET 1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梗阻 3周组与梗阻 6周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对照组术后 3周组与术后 6周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0 .5 )。 结论 :血浆ET 1的上调与兔膀胱不全梗阻的病理改变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并且可作为诊断膀胱出口梗阻的一个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45.
目的:评价Hyper-CVAD/MA方案作为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强化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此方案强化治疗50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毒副反应.结果:①50例患者接受周期数不等的此强化方案治疗,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及感染,毒副反应易于控制,无治疗相关死亡.②标危组急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3个月,1年生存率A组中(50.1±3.9)%,B组中(77.8±4.1)%,C组中(88±5.4)%,D组中(89±5.8)%.2年生存率B组(33±4.8)%,C组(79±5.3)%,D组(89±7.1)%.3年生存率C组(28±3.8)%,D组(50±4.5)%.A组生存时间最短,1年之内均复发,其余组随着接受Hyper-CVAD方案强化周期循环数的增加,生存时间明显延长.③高危组急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9个月,1年生存率A组(40.1±3.2)%,B组(85.8±6.1)%,C组(88.9±7.4)%,D组(89±4.8)%.2年生存率B组(14.3±4.1)%,C组(55.6±5.4)%,D组(77.8±7.4)%.D组生存时间超过3年,而B组和C组生存时间达到2年以上.结论:此方案用于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强化治疗近期疗效满意,治疗相关毒副反应易于控制.  相似文献   
146.
肱骨外髁骨折是儿童常见的肘部损伤,多属骨骺骨折,如果治疗不当可导致肘部畸形并引起功能障碍,本文在复习外髁骨折的独特解剖和生物力学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简单适用的治疗儿童外髁骨折的方法,经过9年临床应用疗效优良。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53例中男34例,女19例;年龄1.5~13岁,平均6.9岁;骨折类型均为肱骨外髁骨折。骨折原因:摔伤47例,其他伤6例。病人随机分组,一种用克氏针固定23例,另一种用丝线固定30例。1.2治疗方法1.2.1丝线组肘关节外侧标准切口,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即显露骨折部,清理积血后将移位的骨折块复位后,布巾钳固定,在肱骨下端…  相似文献   
147.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医患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及权利要求越加强烈,而泌尿科教学常涉及患者的隐私,如处理不当可引发矛盾与冲突.文中剖析了目前泌尿外科临床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逐一分析了医学生实习效果不佳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力争在尊重患者权利的同时又能满足医学生的求知权利,从而完成医学生向医生的过渡.  相似文献   
148.
目的:内皮素及其受体在兔不全梗阻性膀胱中的改变和意义.方法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对10只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不全梗阻性膀胱(兔不全梗阻性膀胱[1,2]为实验组分梗阻3周组及梗阻6周组)及10只同龄雄性新西兰白兔无梗阻性膀胱(为对照组,分为术后3周组和6周组)的兔血桨、尿液及膀胱平滑肌组织中内皮素-1及其受体进行研究.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血浆与尿液中内皮素-1含量均明显增高(血浆3周组与血浆6周组均为P<O.05;尿液3周组与6周组均为P<0.001);实验组较对照组膀胱体部平滑肌组织内皮素及其受体含量明显升高(P<0.05),而膀胱颈部平滑肌组织内皮素-1及其受体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2);实验组膀胱重量明显增加(P<0.001).结论内皮素-1具有收缩平滑肌和促平滑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有丝分裂)作用,内皮素及其受体的上调在兔不全梗阻性膀胱中为其膀胱壁结构改变和功能紊乱的重要因素.血浆、尿液中内皮素在兔不全梗阻性膀胱中含量的上调与兔不全梗阻性膀胱壁结构的改变与功能紊乱的病理过程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并可作为膀胱出口梗阻诊断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49.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276例中21例发生SIRS.对经皮肾镜手术时间、术前有无尿路感染、结石负荷、结石部位、性别、年龄等诸因素与SIRS发生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长、术前有尿路感染和结石负荷较大,以及肾结石者,术后SIRS发生率明显增高,而性别、年龄等因素对SIRS发生率无显著影响.结论:由于手术途径及结石等客观因素,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后有发生SIRS的可能;术前充分准备,术中规范操作及低压灌注,术后早期诊断治疗,是降低术后SIRS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0.
背景与目的:前列腺雄激素调节基因(prostate androgen regulated gene,PAR)在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中特异性高表达,可能与细胞恶性转化相关。本研究用RNA干扰技术下调PAR基因表达,并探讨其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细胞周期及调节因子Cdc25C表达的影响。方法:针对PAR基因的siRNA转染PC3细胞,以RT-PCR验证其对PAR基因表达抑制的有效性,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Cdc25C表达水平。结果:siRNA转染可抑制PC3细胞PAR基因表达,同时G2/M期细胞及凋亡细胞比例分别由(23.79±3.16)%及(1.49±0.13)%增加至(29.95±3.25)%和(20.61±2.73)%,Cdc25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PAR基因表达下调可诱导细胞G2/M期阻滞和凋亡,抑制细胞周期调节因子Cdc25C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